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朝鮮戰爭美國為何三次拒絕台灣出兵?這是美國當時國際戰略

朝鮮戰爭美國為何三次拒絕台灣出兵?這是美國當時國際戰略

撤退到台灣的蔣介石一直等待著反攻大陸的機會,朝鮮戰爭的爆發,被蔣介石視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希望從東北撕開一個缺口,在美國的庇護下,實施醞釀已久的計劃。但是美國擔心一旦台灣出兵,會引起北京方面的大動作,美國不想在亞洲下大本錢。經過討論後,杜魯門拒絕了蔣介石出兵的建議。但是當中國人民志願軍加入戰團,美軍感受到了巨大壓力。戰局的逆轉使麥克阿瑟再次想起了國民黨軍。然而讓麥克阿瑟沒有想到的是,國防部依舊沒有同意,並因此事,麥克阿瑟和杜魯門產生了巨大的隔閡。

杜魯門與麥克阿瑟

1951年4月9日,杜魯門下令將麥克阿瑟撤職,派出陸軍上將李奇微出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這一消息對蔣介石來說無異于晴空霹靂。他有點不知所措,憤慨伴隨著傷心。據身邊的內衛隊長張京雲說:蔣介石對於麥克阿瑟被黜的反應,如同杜威在1948年競選總統落選時一樣的懊惱、沮喪、憤怒、痛恨交織,幾天沒有恢復情緒上的常態。

蔣介石原以為隨著麥克阿瑟的離開,他再也沒有希望派兵參加朝鮮戰爭了,沒想到一年之後的1952年5月,因李奇微調往歐洲,接替他的克拉克上將到東京上任不久,又颳起一陣「從台灣調一個軍去朝鮮戰場替換美軍」的風。

克拉克由義大利調到東京後,發現在蘇聯虎視眈眈之下,日本的防務極其空虛,除7.5萬名警察外,竟無一營美國的地面部隊,遂向五角大樓和白宮建議:從台灣抽一個軍到朝鮮戰場,以便從朝鮮戰場抽出三師美軍去防守日本。他滿以為這項建議能獲准通過,遂同時電告蔣介石先做準備。蔣介石明知只要杜魯門還在白宮、艾奇遜還當國務卿,從台灣派軍隊去韓國的事就永遠無法實現,但他為了配合克拉克的行動,還是叫孫立人通知軍隊進行準備。

為此美國政府專門從台灣召回了美軍駐台灣軍事顧問團團長蔡斯,直接向總統彙報。蔡斯說,台灣軍隊中大部分軍官素質低下、部隊訓練差,到了朝鮮肯定會全軍覆沒。減輕美軍的負擔可以通過增強南朝鮮軍隊的辦法來進行,而不必用蔣介石出兵。同時,李承晚也對派台灣軍隊來朝持異議,認為還不如加強韓軍力量。在這種情況下,杜魯門告訴克拉克,取消派國民黨第52軍入朝的計劃。對此,蔣介石已經知道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他對這次準備出兵受挫,心中似乎沒有感到意外。但是他在回復克拉克的電文中還是「深為遺憾」,並再次表示「中華民國將一如既往,隨時準備接受來自盟國的任何有效建議」。

奧森豪威爾訪台

1952年12月底,艾森豪威爾接替杜魯門擔任美國總統後,克拉克再次提出派國民黨軍入朝作戰的建議,但艾森豪威爾聽後明確表態:「新政府希望早日結束朝鮮戰爭,反對戰爭的進一步擴大化。因此,理所當然也反對蔣介石的軍隊介入朝鮮戰爭。」至此,蔣介石第三次企圖出兵朝鮮戰爭的預謀才算徹底破滅了。

在朝鮮戰爭中,特別是美軍在軍事慘敗的緊要關頭,美國政府屢次否決麥克阿瑟使用國民黨軍隊助戰的建議。在戰爭中多一個軍的兵力不好嗎?國際戰略可不是打電子遊戲,只要仔細考慮美國人的戰略訴求就可以理解,美國人為什麼不願意蔣介石參與朝鮮戰爭了。

首先,國民黨出兵朝鮮很可能引發與新中國的全面戰爭,這樣美國人在歐洲的軍事力量必然遭到削弱,如果事態進一步升級,還可能引發美蘇在亞洲直接對抗。其次,國民黨軍出兵朝鮮必然造成美國與盟國的分裂,甚至導致西方軍事聯盟的解體,危及歐洲戰略利益。同時,國民黨軍出兵朝鮮有可能導致台灣陷落,危及美國西太平洋的防禦體系,因此美國人覺得,蔣介石只要守住台灣就好了,千萬不要到處惹是生非。1951年1月4日,國務院顧問杜勒斯就「太平洋公約草案」發表意見時明確指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務範圍應該是日本—琉球—福摩薩(台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樣一條近海島嶼鏈。因此,在美國全球戰略的棋盤上,蔣介石出兵參加朝鮮戰爭就是一步死棋。

對於蔣介石來說,朝鮮戰爭保全了他的政權,也註定了他不可能再實行所謂「反攻大陸」,可以說,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人的遠東戰略,既是蔣介石的福音,也是他的悲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中國遭入侵 與外星人人大戰300年?
歐洲殖民者為什麼一定要把印第安人斬盡殺絕?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