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優雅地吃紅棗養生?

如何優雅地吃紅棗養生?

年輕人最重要的是什麼?是養生!

「說完我用可樂泡了杯參茶喝。」

「姨媽期想吃雪糕,為了健康著想,我特地吃了一支紅棗味的雪糕。」

那麼被年輕人譽為養生神器的紅棗到底有什麼神奇功效?

棗,又名刺棗,大棗、紅棗、棗子、干棗、美棗,良棗、木蜜等。其鮮嫩時為青黃色,成熟後為紫紅色,呈卵形、長圓形或球形,味甘甜,可食,亦供藥用。棗,最早指棗樹,這是一種落葉灌木或喬木,枝有刺,葉卵形,開小黃花,多蜜,結核果。漢王充《論衡?量知》中寫道,「地性生草,山性生木,故地種葵韭,山樹棗栗。」後來「棗」就直接用來代指其果實,我們現在多這樣用。此外「棗」還有一別稱「木蜜」,明陶宗儀在《輟耕錄·事物異名》寫道:「木蜜,棗子也。」

紅棗為溫帶作物,適應性強,種植範圍廣泛。因棗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故又有「鐵杆莊稼」之稱。其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包括山東、山西、河北、新疆、陝西、甘肅等地。如今更有全國十大名棗之說,它們分別是山西稷山板棗、新疆和田棗、陝西黃河灘棗、河南新鄭大棗、新疆樓蘭棗、河北阜平大棗、河北滄州金絲小棗、山西太谷壺瓶棗、河南靈寶大棗和山西駿棗。方小言的家鄉陝北榆林多盛產棗,尤以佳縣、清澗兩縣的棗為上佳之品,就是有名的陝西黃河灘棗的故鄉。毛主席當年在陝北的時候更是深愛此地的紅棗,並深情地評價道「佳縣棗好」。

紅棗雖是北方的產物,但卻通吃南北。各地的叫法自然各有不同,不過大部分還是棗、棗子之類的稱呼。

據史料記載,紅棗是原產中國的傳統名優特產樹種,在中國已有8000多年歷史。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紅棗發酵釀造紅棗酒,作為上乘貢品,宴請賓朋。《詩·豳風·七月》有記載道,「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說到紅棗和酒,小時候每年家裡入冬之後,都多了一種休閑娛樂追劇之必備美食——醉棗。顧名思義,就是被酒泡醉的棗,總覺得這個名字十分生動。將棗浸入酒中,涮過撈出,然後放入瓮中密封,二十多天後可開啟食用,棗香酒香相融,清醇芬芳。

作為一名陝北人,感覺一年四季在餐桌上總少不了棗的身影。每次吃燴粉湯或者燴菜的時候,搭配的總是棗糕或者棗饃,黃米糕中加入棗即為棗糕,棗饃多是在白饃中包棗餡,咬起來酥軟可口又配有棗的香甜。還有一種類似的小吃,叫做棗果餡,以子洲縣當地所做最為正宗,是一種餅狀食物,白面作皮,餡用棗泥,爐上烤熟,其色金黃,其味噴香。更有甚者在子長、子洲、清澗、米脂、橫山等地棗果餡更是訂婚時的必需品。男方送女方若干果餡,女方又將果餡分贈給親戚。這叫昭告天下女兒已經許配給他人了,因之群眾戲稱女子為棗果餡或花果餡。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本地的粽子中裹的餡就是紅棗加糯米,用大紅棗兒、軟米包的粽子,味道甜美。所以當小言聽說了南方的肉粽、咸粽後,內心是震驚的,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棗的食用價值自是不需細說,其藥用價值當然也值得一談。棗的維生素含量極高,素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稱。其作為藥用也很早,《神農本草經》即已收載,「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葯」,歷代葯籍也均有記載,可入葯者有乾燥成熟果實、三年陳棗核中仁、棗核仁、棗葉、棗樹根、棗樹皮。

大棗:治胃虛食少,氣血不足,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贓躁。

棗核仁:治臁瘡,牙疳。

棗葉:治小兒發熱,瘡癤,熱疿,爛腳,燙火傷。

棗樹根:治月經不調,不孕,崩漏,吐血,胃痛,痹痛,脾虛泄瀉,風疹,丹毒,關節酸痛,血崩。

棗樹皮:治泄瀉,痢疾,咳嗽,崩漏,外傷出血,燒燙傷。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用於治療「脾虛弱、食少便溏、氣血虧虛」等疾病。常食大棗可治療身體虛弱、神經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勞傷咳嗽、貧血消瘦,養肝防癌功能尤為突出,有「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之說。至今,棗都被視為重要滋補品。

棗作為五果之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棗子象徵吉祥,紅棗也象徵愛情紅紅火火。在民間更有一系列關於棗的講究,「棗」 與「早」諧音,有「早生貴子」之寓意;棗子入糕,稱棗糕,含「高高興興」、「早日高升」之意。棗與栗子並用,寓意「早立子」。

這不馬上要過節了,方小言給您拜個「棗」年,祝您在新的一年像棗一樣紅紅火火,吉祥如意!

紅棗雖好,可不要貪吃喲!

(部分內容來自網路)

作者:薛夢雨 主審:阮桂君

編輯:呼斯勒 本期執行主編:薛夢雨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言與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方言與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