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中國寫下千年歷史的司馬遷,死後葬在陝西這地方,但墓很是奇特

為中國寫下千年歷史的司馬遷,死後葬在陝西這地方,但墓很是奇特

朔風追司馬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司馬遷和李陵是世交,李陵和蘇武也是朋友……」我問道,「那麼司馬遷和蘇武兩個人有交集嗎?」

「沒有見過這方面的記載……」對這段歷史頗為權威的侯楊方先生,居然也有了一點猶豫,不過他隨即點頭道,「應該有的,他們三個人都擔任過漢武帝的侍衛,也就是郎官,而且是同一時期的。」

按理說應該有吧……那應該是一定有的。那個大漢的風雲時代,三個人,便已經是半部史,有淚,有笑,有嘆息。

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剛剛從司馬遷的墓回來。

為中國寫下千年歷史的司馬遷,死後葬在陝西這地方,但墓很是奇特

▲ 和馬文國先生在司馬遷祠前

為中國寫下千年歷史的司馬遷,死後葬在陝西這地方,但墓很是奇特

▲ 馬先生是陝西著名的武術家,「使李將軍,遇高皇帝」,鬧不好也是一代名將的胚子

到韓城,司馬遷墓是一定要去的地方。太史公的墓和祠設在一起,位於黃河北岸的一座孤山之巔,從山下到墓園祠堂,據說有九十九級台階。我上山的時候,沒有數到底有多少階,只感到山風的刺骨,越向上,越硬,越冷。

司馬遷祠下的一方匾額,恐怕便是到這裡的後來者們發自內心的感嘆——「風追司馬」。

我知道這是北國的朔風,它本來就應該有這樣的骨氣。

為中國寫下千年歷史的司馬遷,死後葬在陝西這地方,但墓很是奇特

▲ 1907年的司馬遷祠和墓

一步步拾階而上,我心中想到的是胡國光公。他的墓在江西共青城,也是葬在這樣一座山的頂部。

我國傳統的葬儀,不主張葬在山之巔,這是因為那裡有「孤寒」之意,所以一般人不會選擇這樣的墓地。

但胡公和太史公的墓偏偏都在這樣的地方。

太史公的墓地選擇理由不明,而胡公的墓地是他的夫人李昭女士選擇的,理由大致有兩個:一個是此處是胡公深愛之地;一個是不佔耕地,免傷其明。

然而這兩處墓地,登山而上,即便吹著刺骨的朔風,也不會讓人有「孤寒」之感。

胡公的墓地是因為他的朋友太多了,每個人來都要種棵樹,於是一座荒山如今已經鬱鬱蔥蔥,與大地融為一體,彷彿一條充滿生機的巨龍。

太史公墓呢?一步一步行來,沒有一條捷徑,你只能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攀登而上,這就是歷史。這裡有的,只有深湛得彷彿要融化的藍天,厚實得看不到底的黃土,還有,奔流不復回的大黃河。

高潔二字,是硬生生可以把「風水」改過來的。

為中國寫下千年歷史的司馬遷,死後葬在陝西這地方,但墓很是奇特

▲ 步步向上,一路行來,真如風追司馬,高山仰止

此行,我卻不是特別受導遊小姑娘的歡迎。這是因為當她介紹到司馬遷墓的歷史時,我做了一點點糾正。

小姑娘說,司馬遷墓的形狀很奇怪,像一個蒙古包,因為這是元世祖忽必烈為他建的,周圍還嵌有八卦符號,所以被稱為「八卦墓」。

別說,看起來還真有幾分像呢。在網上見到類似說法,甚至有評論指出,忽必烈修司馬遷墓,原因在於感謝他對匈奴描寫比較客觀,有一份惺惺相惜。

然而我還是饒舌地告訴小姑娘,司馬遷的墓長這個樣子,和忽必烈沒什麼關係。其實這座墓里也沒有司馬遷的遺骨,只是他的衣冠冢。因為這座墓最早是西晉時殷濟主持修建的,當時太史公去世幾百年了,他真正的墳冢已不可考,所以不可能找到他的遺骨遷過來。

殷濟修的司馬遷墓是什麼樣兒的也已經不可考證,到了北宋,這裡已經是「荒祠臨后土,孤冢壓黃河」,一派荒敗景象了。故此,北宋宣和年間曾對其進行重修,今天司馬遷祠的寢殿和山門,都是當時建築的遺存,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宋金時代,司馬遷的墓已經變成了今天的圓形,而且忽必烈應該是沒有重修過的。

理由呢?

元仁宗年間,韓城縣的學正段彝所撰《重修漢太史祠記》內雲:「後存巨冢,互嵌山石,刻諸新詩雄文,乃宋金鉅人魁士之作也。」元仁宗已經是忽必烈以後三代的君王,如果忽必烈重修了司馬遷的墓,這段《重修漢太史祠記》大概不會強調宋金時的「新詩雄文」而不提元世祖的功績。在今天司馬遷墓上,還保存著從宋到清歷代重修墓地的碑文,其中並無與忽必烈相關的內容。

為中國寫下千年歷史的司馬遷,死後葬在陝西這地方,但墓很是奇特

實際上,這座蒙古包狀的「八卦墓」來歷是很清晰的。韓城縣文化館供稿的《司馬遷祠墓沿革》中記述,這是清朝嘉慶十九年重修,當時「用磚從外裹而繕之」,也有將近兩百年歷史了。

「那麼,它為什麼修的是個蒙古包的樣兒呢?」小姑娘不服氣。

那我只能推測了——在司馬遷墓的頂上,有一棵已經生長了一千七百年的巨柏,可能是迫使嘉慶年間重修墓地時採用這個奇特形制的根源。這棵柏樹是司馬遷墓的象徵,而它的根系已經與墓體合二為一了,若將其砍伐,未免過於可惜。所以嘉慶年間重修時便修了這樣一座蒙古包狀的圓形「磚城」,一方面更好地保護了墓冢,同時磚城能保存更多的土殖,也可以給柏樹提供更多生存空間。

「那麼,它上面為什麼有八卦圖案呢?」

我看到有這樣的解釋——「據《易經》所載,八卦的原意是『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有研究天地萬物變化規律之意。而司馬遷著述《史記》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將《易經》的基本理論應用到撰史中來,也可以說是對《易經》理論的實踐和發展。這大概就是司馬遷的墓冢上鑲嵌八卦符號的用意吧!」

這個也只能推測了。我個人是願意把修墓的傢伙智商想得高一些,他在上面放八卦圖案,是有深意的。要知道中國古代八卦的研究者中,可能最有名的得算周文王。「西伯拘羑里而演周易」,西伯指的便是周文王,他在被囚禁落難期間推演周易,最終把伏羲八卦擴展為六十四卦。

這符合清朝人的思路。清代是文字獄最深重的時代(司馬公這麼大的教訓也沒教會後人在皇帝面前閉嘴),於是人們想出了種種通過隱晦的方法表達意見。在司馬遷墓牆上刻制八卦,大概是想對他也是在大難中才寫出了《史記》表達慨嘆吧。

一席話似乎說服了小姑娘,雖然她還是嘟囔說導遊詞就是這麼教的,不能隨便改……

那,不改也沒什麼的,這又不是什麼原則性問題。

為中國寫下千年歷史的司馬遷,死後葬在陝西這地方,但墓很是奇特

只有那一抹硬而冷的風,彷彿是忘不掉了——風追司馬,朔方的風,讓你不能忘懷。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