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政府宣布脫歐後脫離關稅同盟

英國政府宣布脫歐後脫離關稅同盟

2月5日,首相府聲明,英國將在脫歐後離開歐盟的關稅同盟。2月7日,在首相問答中,梅重申了政府的這一立場,即英國將離開單一市場與關稅同盟。

關稅同盟是指英國可以與歐盟之間以零關稅進行貿易,但同時也失去了與其他國家自主簽訂貿易協議的能力。脫離關稅同盟,意味著英國將可以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自由構建貿易協議。這一決定將為英國帶來什麼?

脫歐公投之後,保守黨內親歐派(留歐派及軟脫歐派)與疑歐派(脫歐派)的衝突從來沒有停止過。

最近一次的公開表現是,前大臣、親歐派的安娜·索伯里(Anna Soubry)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梅應該讓那些頑固的脫歐分子統統滾蛋,她表示,如果梅不這麼做,她會選擇退出保守黨。

而親歐派與疑歐派之間最大的分歧,就是在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的問題上。後者主張徹底告別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擁抱世界其他國家,與他們簽訂貿易協定。

在周三的首相問答中,梅說:「正如我們在一開始就已經說過的,我們會聽到很多噪音,我們會聽到各種各樣的意見,各種各樣的立場。不過,真正有意義的是當我們坐下來,與對方討論最佳協議時,我們究竟應該採取什麼姿態。我們將會證明我們能夠得到最好的結果,就像我們在12月份已經做過的那樣。」

這番話加上她離開關稅同盟的決心,似乎證明,首相已經決定了在面對歐盟談判時採取脫歐派的姿態。但這個選擇會有什麼結果?

消除不確定性

英國脫歐後最大的問題是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英國國內,英國政府內部存在分裂,遲遲不能拿出堅決的方案。

2017年7月脫歐第二輪談判結束後,歐盟官員曾表示,「脫歐」談判進展艱難,不是因為英國提出了不可接受的要求,而恰恰是因為英國在許多問題上根本沒有立場。

二是歐盟方面的態度,此前,英國希望儘快與歐盟談判「離婚後」的關係,尤其希望能夠儘快進入「脫歐後」雙方貿易安排的談判。

英國工業聯合會(CBI)副會長喬希·哈迪(Josh Hardie)曾在去年表示:「時鐘正在倒計時,現在的重點是要讓公司有信心儘快繼續他們在英國的投資。」但是,歐盟卻堅持要先將「離婚」條件談妥才行。

經過去年年末特麗莎·梅與歐盟主席姜克的一次關鍵性協商之後,「離婚」條件總算談妥,歐盟已經同意與英國進行第二階段的談判。但英國卻再次出現內部紛爭。內閣對「離婚後」英國應當與歐盟建立什麼樣的關係無法達成統一意見。這意味著,對經濟造成極大負面影響的「脫歐不確定性」這口黑鍋,只能由英國自己來背負。

在這種情況下,梅政府決心脫離關稅同盟的表態似乎正是為了解決不確定性的問題。

2月5日,歐盟委員會英國「脫歐」首席談判代表米歇爾·巴尼爾到訪倫敦,針對「脫歐」過渡期和下一階段「脫歐」談判相關議題與英國首相梅、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斯等舉行會談。

當天他在唐寧街表示,英國是時候就2019年「脫歐」之後何去何從做出選擇了。他說,希望英國能夠更清楚地表明想要在「脫歐」後與歐盟最終達成何種夥伴關係,希望英國儘早提出「官方立場」。

而戴維斯則表示,英國的立場「非常明確」。英國希望不僅能與歐盟達成自貿安排,也能擁有與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議的自由。

這再次確認了英國政府的立場。而這番表態也似乎證明了內政大臣拉德周日在接受BBC的Andrew Marr Show訪問時的話:「我們給脫歐派準備了一個驚喜,那就是向他們證明,我們的委員會能夠做出一致的決定,比他們能夠想像得還要一致。」

英國政府的選擇

財政大臣哈蒙德的助手、保守黨議員克瓦西·克瓦騰(Kwasi Kwarteng)在被BBC Radio 4的Today欄目問及,他如何看待哈蒙德此前曾表示,從貿易的角度來看,英國與歐盟之間最好能夠彼此體諒,英國最好能夠留在單一市場之內時,他表示,「彼此體諒並不意味著必須留在關稅同盟之內」。他表示,政府必須明確,其主要目標是與歐盟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協定,而不是其他。

因此,脫歐後與歐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無疑是英國政府的頭等訴求。但2月5日聽聞英國這個宣告的巴尼爾卻警告說,一旦英國離開關稅同盟,那麼雙方之間的貿易壁壘將不可避免。

他說,「既不在關稅同盟之內,也不在單一市場之內,那麼貿易和服務的壁壘就是不可避免的。」

他還表示:「做選擇的時候已經到來了。」

英國政府的選擇是什麼?據BBC報道,唐寧街表示,去年8月,政府已經設置了兩套可能的替代方案。一種是新的關稅「夥伴」關係,英國將與歐盟之間就進出口事務建立起「精確的同盟」,雙方會同時放棄任何就對方貨物的關稅檢查。

當然,英國會繼續對歐盟之外的進口貨物進行關稅檢查,也會防止任何不符合規則的貨物進入歐盟。另一套方案是,英國將會對歐盟的貨物進行關稅檢查,但卻是以一種「高度流水化作業」的形式,以便將碼頭和機場的入關工作量減到最小。

如果採取這種方案,那麼現有的關稅檢查系統將會被改造得更有效率,例如說,在碼頭使用車牌識別技術,這就能夠自動識別出車輛所裝載的貨物是否已經進行了關稅申報,避免叫停車輛和人工檢查。

唐寧街沒有說自己更傾向於哪個選擇,只是說,他們在繼續就兩套方案進行工作。

退出關稅同盟的弊端

根據財政部最近一份被泄密的研究報告,如果英國留在歐盟單一市場內,英國汽車工業的GDP將會縮水1%;如果英國與歐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其GDP將會下降8%;而如果英國與歐盟未能達成任何協議,回到WTO的框架下,其GDP將會下降8.5%。看來,無論是進是退,英國都將成為輸家。

此外,根據《金融時報》的分析,退出關稅同盟至少會產生如下五個弊端:

在進出口手續方面,按照海關監管規定辦理手續可能會帶來繁重的負擔。該報認為,如果英國退出關稅同盟,即使英歐之間達成某種貿易安排,英國公司出口產品至歐盟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在原產地規則方面,一旦英國退出關稅同盟,根據原產地規則,英國貨物出口可能無法被減免關稅。此前,只要英國貨物有50%至60%的歐盟或英國的原產地含量,即可減稅,但如果退出關稅同盟,英國貨物很可能無法滿足含量要求。汽車製造商表示,一輛汽車最多只能有40%的英國本地含量,無法達到原產地含量的門檻。

在海關清關負擔方面,退出關稅同盟後,每天進出英國和歐盟海關的待清關貨物增多,雙方海關是否具備這樣的清關能力值得擔憂。

在網路技術基礎設施方面,英國國家審計辦公室曾對脫歐後新的海關電腦系統是否能夠負擔激增的進出口量帶來的壓力表示了質疑。儘管脫歐投票後,海關表示立即開始升級系統,但是審計辦公室表示,新系統的設計方案不能滿足增多的貿易需求。

最後是貨運司機的自由流動問題。如果英國貨運司機不能自由進入歐盟境內,貨運卡車會在邊檢排隊,造成擁堵並降低運貨效率。

英國能否與歐盟成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退出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以後,如何在實際貿易過程中解決工商業擔心的上述問題,尚未有定論。

本周三與周四,特蕾莎·梅領導內閣委員會就英國與歐盟未來的可能關係進行商討,重點探討邊境、移民以及貿易關係。截至發稿時,首相的發言人僅透露,周四的會議略超過兩小時,但拒絕透露更多討論細節。

(綜合報道:震洲 來源:英中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中眼 的精彩文章:

「冰花男孩」席捲外網,戳痛所有人,你還有什麼好抱怨!
英國民眾向新晉准王妃示愛,內閣重組被指逆向歧視

TAG:英中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