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倉頡造字的故事

倉頡造字的故事

倉頡造字的故事

倉頡像

來源:道德真源《佳文賞析》欄目

製作:道德真源(www.daode.org)



一位搞文字研究的學者,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他說,倉頡先生太偉大了。他造的象形字幾千年來涵義不變,古人和平人一看都能理解,就「好」字而言,男子和女子不僅相好,其中包含陰陽,異性相吸,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的哲理。你看「喜」字造得多絕妙!從古到今,男女談情說愛,除過擁抱,下來就是口對口,親熱一番。現代叫作接吻。倉頡先生大概根據這個象形原理,才造出了「喜」字。至於其他的就更多了,如二口為「呂」,三口為「品」,四口為「器」,三石為「磊」,二山為「出」,二人為「從」,三人為「眾」,二木為「林」,三木為「森」,二火為「炎」,三金為「鑫」等。有一幅組字對聯更為絕妙:

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更「妙」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為「柴」

可是,後世人卻說倉頡造了千萬個象形字,卻把兩個字造錯了。這便是「出」和「重」,理由是兩座山疊起為「重」,從推理上講,似乎還有些道理,豈不知最早的象形「出」字,並沒有造錯。規範後的「出」字只是後世人一種想像推理而言。

黃帝時期開始把貝殼作為商品交換的「錢」使用。後來發現金屬最貴重,因而就把金銀作為貨幣商品換錢使用。豈不知倉頡在造「錢」字費了多少心血!倉頡認為「錢」是國家的命根,必須嚴加看護,同時還要手持兵器看守。對搶劫金錢的人定要殺頭。所以,倉頡在錢字右邊造了兩個「戈」(古代兵器)字,這便是繁寫的「錢」字。他告誡人們不要貪錢財,更不要見利忘義,發不義之財,小心殺頭。對於『利」和「名」兩個字造法,倉頡更加嚴格。他說,成熟了的禾苗,必須用刀去收割。為了保護禾苗,防止他人偷竊,必須手持銅刀看護。「利」字就這樣造出來了。對於「名」字,倉頡認為一個人奮鬥一生,待到有成果時,已經年老體弱,或者說已是久陽西下了。這時,一定要注意保持晚節。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一定要記住「禍從口出」這句話。所以,倉頡就把「夕」和「口」字連在一起造了個「名」字。從此以後,有人就靠出名得了利,發了財;有人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價,採用一切不正當手段,結果丟了官,坐了牢殺了頭。所謂「名揚四海」,「名聲大振」,「名不虛傳」,「名利雙收」,「臭名遠揚」,「名不副實」等都是為了一個「名」字,落了個這樣和那樣的下場。

儘管倉頡老先生為中華民族造了那麼多的字,有一個字把倉頡難住了。這就是「」「夠」兩個字。天下什麼東西有個(夠)呢?倉頡若思冥想很長時間,傷腦筋沒有想出來。倉頡只好去請教黃帝。黃帝想了想說:「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夠,唯有多餘的話,多餘文章,哪怕是半句就夠人嗆!」倉頡一聽恍然大悟,就把「」和「夠」兩個字都留下。

唐代詩人李白曾在一首詩中說到「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體現了黃帝思想。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在纂編「康熙字典」時,把『』和『夠』字一併收入字典內作為通用。沿續至今。

中國文字筆畫繁,但它有一定道理,早在八百年前,漢字就進行過簡化,那時簡化的字很少,也很慎重。人們大都能接受。如台灣一位學者告訴我:大陸實行簡化字,我雙手贊成,但我不同意輕率簡化,為了簡化而簡化。他舉了四個字的例子說:「親」字簡去「見」字,再親不得見;「愛」字簡去「心」,再愛沒心;「産」字簡去「生」字,沒有產品,工廠自然空的。這就形成「親不見,愛沒心,產不生,工廠空。」北京一位大學教授在一九九五年撰文說:他主張認繁體字,用簡化字,學用兼備。得到人們贊同。


東方陽熹按:

倉頡是人類歷史上一位最偉大的聖人,漢字的創造者,人類文明的開創者和奠基者。倉頡是上古黃帝時代的史官,生有「雙瞳四目」,倉頡心通天地萬物的變化規律,按形造字,據《淮南子本經訓》載:「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謂驚天地,泣鬼神。自從有了文字,人類社會便展開了文明的首頁。可以這樣講,沒有伏羲、炎、黃、倉頡這些偉大的聖人,就不會有今日的文明。

文明、文明,沒有文字,何來的文明?因此說,離開文字,人類社會就沒有文明可言。上古時的人對於語言文字非常的敬慎,作書時用詞造句十分準確,不虛文造作,沒有絲毫的褻瀆和欺瞞;但到後來,隨著人心的敗壞,語言文字便華而不實,文勝質滅,名不符實了;再往後,語言文字便成了偽飾和欺騙的工具,徹底的文明掃地了。

十幾年前,有些人開始在公園湖邊的地上練習書法,他們用一根上面纏有海綿的棒子,沾著湖中的水在地上寫字,寫過的字任人踐踏,這就是「文明掃地」之象。從那時起,我就知世道要糟,後來果然世風日下,騙子、賣淫女四處可見,這不是「文明掃地」嗎?那時我對人說起此事,別人說我迷信,這些人哪裡知道,人不迷,才能夠見微知著,有預見性;人要迷,就是發生在眼前的事情也不知道……。

可在此下載「倉頡造字MP3有聲書」。

(更多內容請訪問:www.daode.org)。

倉頡造字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陽熹 的精彩文章:

孔子: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圖)
大珠:何為如來五眼?(圖)

TAG:東方陽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