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人的格局、藏著無人知道的高度

一個人的格局、藏著無人知道的高度

天命風流

嘉年再聚

音頻怪物

00:00/04:06

有這樣簡單的三句話你經常問過自己嗎?

「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

若是缺少對未來的思考、缺少遠見,就無法把握現在;要是無法把握現在,自然會因為不知身所何處而感到迷惘與彷徨;如果身處迷惘而被驅役著製造產品,便會盲目跟風。這樣,事業的路就無法久長。

一個心量開闊的人會注意從生活中向內反思自己的現狀,而不會向外去抱怨與責難。他會問自己:為什麼我周圍的人才會離開?為什麼我的家庭不能達到和諧?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但是他不會將這些問題的答案歸因於外在的因素,而更願意用自己的修行提升格局,來對治這些煩惱。

萬神紀

十二律填詞翻唱集

十二律音樂聯盟

00:00/05:02

學習、思考、觀照、覺察,這樣的思想會對人生產生很大的幫助。

有人可能會想,用以上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格局,對人生有什麼實在的益處呢?

可以這樣反問:一味執著於煩惱和妄想,對人生又有什麼實在助益呢?既然煩惱和妄想是不好的,就應該時時把自己從瑣碎的生活中拔出來,記得仰望星空。因為仰望星空時,是不會執著於那些蠅頭小利的。

為什麼要有豐富的學識?為什麼要有高遠的境界和開闊的心境?因為這樣的人,其思維和格局以及認識事物的角度,與常人不一樣,所成就的事情也就不一樣。

古往今來,格局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格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對一個人的行為,乃至人生走向都有著深刻而長遠的影響。做一件事情時,一些人可能會憑藉智商、勤奮、執行力以及資源等先發優勢取得領先,但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格局才是決定勝敗的終極競爭力。

說到底,一個人的格局究竟能有多高,主要取決於四個方面:全局的思維、深刻的洞察、長遠的眼光以及誠信的品格。

普通人和高手之間的一個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是否能夠在紛繁複雜的表象的掩蓋之下,挖掘出事物的本質和決定成敗的核心要素。

元朝末年,朱元璋的起義軍曾面臨兩個非常強大的敵人,一個是陳友諒,在他的西面,勢力比朱元璋大得多;一個是張士誠,在他的東面,實力也不弱,但不如陳友諒。

朱元璋與這兩大巨頭必有一戰,問題是:先打哪一個?

朱元璋手下的謀士們都覺得應該先打張士誠。理由是,張士誠勢力比陳友諒小,先把小的吃掉,自己的勢力就會壯大,然後再對抗一個強大的敵人,就好辦多了。

而朱元璋卻主張先打陳友諒。原因很簡單:張士誠是一個缺乏魄力,優柔寡斷的人,如果打陳友諒,他只會坐山觀虎鬥、得享漁翁之利;但陳友諒卻不同,如果先打張士誠,他會立即意識到,一旦張士誠敗了,明軍就會對他形成更強大的威脅。所以當我打張士誠的時候,他一定會出手攻打我,到時腹背受敵,必敗無疑。

後來,朱元璋選擇了先跟陳友諒死磕,在鄱陽湖大戰中一舉擊敗了陳友諒。果然,接下來再收拾張士誠就變的非常容易了。

戰爭中的運籌帷幄,料敵於先機,在表面上看是信息和知識層面上的鬥法,而實際上,也是雙方主將在人格、個性等內在格局上的競爭。朱元璋能夠最終獲得勝利,關鍵就在於他對局勢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房多多的創始人段毅曾去亞馬遜考察,回來後,他用一句話概括了考察的收穫:亞馬遜這麼多年,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把所有資源都 All in在不變的事物上,從不會因為一時的利益而改變戰略。

亞馬遜雖然很多年都沒有盈利,但市值卻常年居高不下,原因是亞馬遜其實並非真的沒有盈利,而是把利潤投向了未來的產業,所以它最近大幅盈利,甚至完全超過了沃爾瑪。

戴高樂說:「眼睛所到之處,是成功到達的地方,唯有偉大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決心要做出偉大的事。」正所謂眼睛要看著遠處,你才有可能跳得更遠。

很多時候,我們會被社會的大環境所左右,難以抵抗短期利益的誘惑,以至於很容易失去了最初堅守的信念。但願我們能放大格局、勤于思考、不忘初心,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

井底之蛙,根本看不到外面的美麗風景,沒有大格局,就不可能跳出「窮困」。從現在開始,放大自己的格局,財富的流入途徑有很多種,只要你敢於挑戰自己,細心思考身邊的一些事情,你都會發現一些商機,加上強有力的執行,財富自然就會悄悄走進你。

曾國藩說過:「謀大事者,首重格局」。格局不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紙上談兵的噱頭,真正的格局是「外在立身,內在立心」,是「知識與見解」,「心胸與眼界」,「情商與三觀」。

人很難超越自己的格局,而格局決定結局。比如康有為,比如洪秀全和楊秀清,比如翁同龢,比如袁世凱。

康有為熟讀儒道教群書,在當時也擁有比一般人高出許多的西學知識,加上拜訪名家,遊歷四方,見多識廣,有見解有雄心。但是他始終沒有逃脫自己舊時知識分子的守舊和純粹,書生意氣、剛愎自用。

康有為曾得到了最高統治者光緒的信任,得到了以翁同龢為代表的整個帝黨的支持,得到了維新派比如張之洞的讚賞扶持,得到了幾乎全天下讀書人的敬仰。

然而,他的狂妄和局限,限定了他的眼界和心胸,他的格局決定了他的高度和發展。

戊戌變法不是因為袁世凱一人之力而敗,也不可能因為康有為一人之力而勝。歷史的冷酷無情和鐵面無私就在於,一切違背歷史規律的都不可能成功。歷史才是真正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孫文先生,華僑的成長背景決定了他的知識水平和遠見卓識,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給了孫文滿腔的愛國熱情,能幹能講的個人魅力,以及有見識有奪斷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特點。

「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厲。」

所謂時勢造英雄,也說明一個問題,很多事情是要講「運氣」的。運氣不是豪賭,而是「天道」,逆流而上和順勢而為都是值得認真思考的人生哲學。

看過了歷史變遷,英雄草莽,成王敗寇,悲憤交加,痛定思痛,我們還要問一句:什麼才是歷史在我們心中最重的衝擊和情懷?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甲午黃海血戰,因「致遠」艦受傷,彈藥用盡,難以繼續戰鬥,管帶鄧世昌開足馬力意欲撞沉日方吉野號,被魚雷擊中沉沒,鄧世昌決心與戰艦同存亡,落水後幾次推開救生圈,拒絕救援,與愛犬相抱一同壯烈殉國。

威海衛戰役,海軍名將劉步蟾督戰指揮,英勇抗敵,因為不願意「定遠」將來落入敵手,劉步蟾炸毀了「定遠號」,然後追隨自己的愛艦,自殺殉國,實踐了生前「苟喪艦,必自裁」的誓言,時年43歲。

海軍提督丁汝昌彈盡糧絕,援軍無望,他拒絕了日軍的勸降,「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臣職。」自盡以謝國人。

山東巡撫李秉衡,在德國強行進入膠州灣時,堅信「土地不可自我而失」,派兵與德軍相爭。八國聯軍侵華,李秉衡受命危難,大節凜然,至死不屈,最終服毒自盡。

清軍將領聶士成先後參與剿捻、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庚子之變,戰功卓著,天津保衛戰,八國聯軍和義和團前後夾擊,聶士成中炮陣亡,德軍扯來一條紅毯子,蓋在聶士成破碎的身體上。並讓士兵把聶士成的遺體交還給清軍。

「一片丹心忍作怒濤飛海上;三軍白骨悲歌樂府戰城南。」

清廷的腐敗無能我們已經說了太多,不忍卒讀不堪直視,然而總有這樣一群人,不畏強御,勇者不懼,在國家危難之際,拋頭顱灑熱血,捍衛那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

翻看歷史的故紙堆,一次一次打動我們的不是帝王將相,而是一種支持著我們的民族的東西,我們稱之為「道義」。

遙想中國古代另一場大規模海戰,宋元決戰的崖山海戰,南宋宰相陸秀夫背著少帝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寧死不降。

崖山精神,春秋大義,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勇氣和民族氣節,就是我們的中華民族之精神,就是中華民族之歷史。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這是抗元名臣文天祥的「道義」,也是中華民族的道義。「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光照日月、氣壯山河!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曾經在仰望星空時跌了一跤,被無知的少女所嘲笑:「偉大的哲學家啊,您深知宇宙至理,怎麼不知道腳下有水塘呢?」後來,泰勒斯通過夜觀天象測明的天氣走向,及時種植了橄欖,等到橄欖收穫時,賺了大錢。他只是為了告訴人們:一個格局高遠的人,要做塵世間的事是非常容易的,只是他還有更要緊的事去做,不屑於財富而已。

性格決定命運,格局決定結局。如果能夠矚目遠方,格局就會慢慢提升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妃拂袖 的精彩文章:

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能騙你一輩子

TAG:君妃拂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