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策為什麼非要殺死於吉?

孫策為什麼非要殺死於吉?

于吉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江湖術士,久居江東,廣施恩德,信者甚眾。

因為于吉的威望高,江東王孫策感到自己的世俗權力受到挑戰,隨即對於吉 動了殺機。孫策殺于吉的行為,體現的是人性的弱點和權力的本性。

你和領導的關係要是沒有足夠好,就應該把與群眾的關係處壞了才行。 如果你整天品行端正,誠懇待人,對大家熱心相助,在群眾中有較高的威 望,那麼你死定了。

三國故事中《小霸王怒斬于吉》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于吉是瓊邪郡的一名道士,久居江東,製作符水給老百姓治病。東吳很多 人相信于吉。

《江表傳》中記載:一天孫策在城樓上召集眾將和賓客開會,這時候于吉 正好來到城門下。將領和賓客之中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竟然下樓去迎拜于吉。 負責開會的辦公室人員也制止不了。孫策非常憤怒,立即命人將于吉收監,後 來就將于吉處死了。

《三國演義》根據《江表傳》的內容,將後來《搜神記》中的一些神話加 入進來,把故事講得更加出神入化:說孫策為了殺掉于吉,找借口對於吉說, 聽說你能夠祈風禱雨,如果你能求下雨來,就可以饒你不死。于吉果真在大旱 的季節里求來了滂沱大雨,但孫策卻自食其言,把于吉殺掉了。從此以後,孫 策便看到于吉的身影無處不在,不久,孫策死於非命。

于吉對江東百姓做的本來都是好事,但孫策卻不能容他。原因很簡單,因 為無形之中於吉對孫策的權威構成了挑戰,儘管這並非出於于吉的本意。

孫策雖然故去多年,但其衣缽依舊有人傳承。

單位里有一位老兄,人品好,行為端,古道熱腸,誰遇到困難都給幫忙, 幫的還全都是大忙。組織上不願給解決職工孩子入托、子女上學的問題,這位 老兄自己舍臉,搭人情,求人解決,在單位里頗有威望。每次民主推薦幹部時, 他都能得到最高的選票。但奇怪的是領導就是不買賬,每次都要找各種各樣的 借口不予提拔任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嘛!

這位仁兄面臨的其實是和于吉一樣的事情。幾屆領導的想法也與孫策如出 一撤:你做的這些所謂好事是在挖我的牆角,所以我需要告訴你,單位里說了 算的不是群眾,而是我。不是有群眾擁護你嗎?那麼讓群眾提拔你好了。

因此這位老兄大半生的光陰就在群眾擁護、領導否決的過程中消耗光了。

孫策與于吉的故事折射出的人性的醜惡,也正是權力的寫照。唯我獨尊是 他們思想深處根深蒂固的東西,他們要把自己屬下的每一個人都納入自己的掌 控之中。

同樣道理,這樣的領導是決不會用人所長,而一定是要用人所短的。因為 用了你的長處,你在工作中遊刃有餘,或許就會忽視了領導的存在,領導的價 值自然也就無從體現,當領導還過哪門子癮呢?但用了你的短處可就不一樣了, 用了你的短處,你就會在自己的工作中力不從心。如果你每天陷於各種危境之

中,你自然就會去領導那裡尋求幫助,你具體用什麼手段去尋求幫助或許並不 重要,但領導的作用至少會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一個壞環境中,當個好人是多麼困難!于吉當年面臨的困境,今天的你 我其實也會不時地面對。而我們唯一需要記住的是:無論環境多爛,我們還是 要做一個好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濛歷史堂 的精彩文章:

吳王夫差也想玩勾踐玩剩下的卧薪嘗膽,但是因為一個人最終未成
唐末北京大墓揭露一段血腥的謀殺事件,為了權力殺死父親和兄長

TAG:迷濛歷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