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季 生活隨筆
早上七點多的時候,聽了一個講座。是一個做教育的老師的講座,聽的這個講座只是其中一個精華的片段。
反覆聽了幾遍,其中講座老師多次引用到孔子的一句話「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特別的入心。這句話講座老師闡釋是這樣:君子遇到問題,第一反映就是誰錯了,我錯了;而小人遇到問題,第一反映那一定是國家不好,社會不好,領導不好,同事不好,最後的結論就是他好。闡釋得多直觀呀!現實生活,大多數現象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以前自己年輕氣盛,自己的無知,曾多少次遇到問題時,牢騷,抱怨,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卻竟然不知自己是如此的「小人」。幸好,自己身上還藏著那塊傲骨,牢騷過後,埋怨過後,還一如既往地去教書,去管理自己的班級。
人們常說「時間是最好的見證師」,再後來,幸好自身的邪氣還是被正氣打敗了;幸好自己還算是個愛讀書的人;幸好自己還是個好學習的人。看書,學習,自己內心的那個「小」也在慢慢地「大」了起來。雖然有時牢騷還是有,但是抱怨,埋怨漸漸地少了。
確實,在現實生活中,常聽到這樣那樣的抱怨聲和埋怨聲,特別是我們這裡的教育怎麼怎麼落後的談論聲。當出現了這樣或者那樣的結果時,我們是否想想自個:我做了什麼?做得怎樣?對單位起到什麼作用?正如我們的課堂,四十五分鐘,沒有人管你,你的課堂你做主。我們問過自個:這節課我備好課了嗎?這節課有收穫了嗎?如沒有,我該怎麼做?與其花時間說些好像與自己無關的話,倒不如自己多花點時間反思反思自己的工作,或者反思一下自己所做的事,這樣如果人人都儘力而為了,相信我們的工作即使短時間內不可能百花齊放,至少也會春暖花開吧!
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作為工作中的人,切不可做整天抱怨自己啥都不是的人,很多事情從我做起,踏踏實實地去做,少些抱怨,你會發現原來生活也很精彩!
多讀聖賢的書,你會遇到越來越不一樣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