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哪個國家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格局發生了什麼變化?

哪個國家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格局發生了什麼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個國家都是什麼情況,世界格局有什麼變化,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簡單來說:

1.西歐是二戰的主要戰場之一,戰爭對戰場所在地的國家的摧殘使其在戰後很難快速恢復。

2.經濟中心在一戰後就轉移到美國,二戰加劇了這個結果的影響。

3.二戰之後很快進入了冷戰時期,歐洲直接擔負了壓制蘇聯的任務,犧牲了一些發展的資源和機會。

4.其實,西歐並沒有衰落,而是選擇了不同於美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模式。

雅爾塔體系是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民主國家共同反對法西斯國家勝利的產物,積極作用

(1) 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則,表明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國家,只要互相尊重,願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2) 使世界順利地實現由戰爭到和平的轉變,從而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

(3) 促進了人民民主、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事業的發展和勝利。

(4) 為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革命創造了條件。

雅爾塔體系是建立在美蘇戰時軍事均勢的基礎之上,它是美英法三大國經過長期的相互妥協的產物。

消極作用:

(1) 體現大國強權政治。

(2) 重劃國界、分裂國家,造成人口大遷移。

(3) 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國際關係和經濟秩序,給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4)造成軍事上的兩極和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成為戰後國際緊張局勢和大戰危險的根源。

標誌著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的國際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取代,國際關係進入一個新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美女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迪拜被稱為假城市?

TAG:小美女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