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散文 兒時的年味

散文 兒時的年味

兒時的年味

余培梅河南

今夜無眠,坐在書屋,看著淡淡的月光透過窗戶照在書桌的日曆上,那紅的耀眼的日期在提醒我:農曆的新年越來越近了。不禁感嘆:轉眼又一年,如水的光陰總是悄然間從指尖滑過,過去的喜怒哀樂都已成為過往雲煙。

是啊,年越來越近了,門前的幾家物流公司的門上已經貼上了「年關以至,即將歇業」幾個大字。走在街上,大街小巷迎年的裝扮繽紛了眼眸,商場的門前已經高高地掛起了紅燈籠,商場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節日用品,看的人眼花繚亂。來來往往的人流中,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商場的一角,幾個服務人員正在將紅紅的春聯和中國結往貨架上擺放,此時,彷彿空氣中都瀰漫著新年的氣息,突然想起兒時過年的情景。

在我的記憶中,從喝完母親做的臘八粥後就開始掰著手指頭算過年的日子了。因為過年既有新衣又有壓歲錢,還有好吃的。記得在小年前後,大人們才開始正式為迎接新年做準備。母親是個愛乾淨的勤快人,小年這天一大早,她就早早起床,叫醒全家人開始進行衛生大掃除,在母親的帶領下,經過半天的努力,從房頂到地面的角角落落終於打掃乾淨。過年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年前打糍粑是令我們最高興的一件事情,打糍粑的前一天,大人們就已經把糯米淘洗乾淨,糯米蒸熟以後,我們迫不及待地隨手抓一把米飯,捏成一團坐在旁邊一邊吃一邊看叔伯們拿著木頭做的大鎚在石頭做的大槽里摁,搗,錘著糯米飯,直到糯米飯變得像麵糰一樣死死地咬著木棍不松為止。興緻高的叔伯們一邊錘一邊嘴裡還吆喝著,那時我聽不懂,現在想來他們念叨的應該是希望明年能夠風調雨順,再次獲得大豐收之類的吧。錘好了的糯米團還不能正式成為糍粑,要把它放在簸箕或者是平整的木板上拿擀麵杖把它擀平,然後放一兩小時以後,再把它切成正方形,這才算是正式完工。

童年殺年豬也是令我難忘的一件事,屠戶是我本家的一個伯伯,他殺豬在我們村是小有名氣的,一般人想請他殺豬,很早就要開始排隊。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雖然沒有挨過餓,但是生活還是很艱苦的,所以豬吃的也不好,偶爾奶奶閑了的時候會從地里打來一些豬草喂它,作為它的輔食。家裡的豬一年喂下來也就一百多斤,豬殺好後,母親總會給年紀大的長輩送一些肉,剩下的留一部分過年,還有一部分賣錢留作補貼家用。

臘月二十六以後,幾乎家家戶戶每天都趕集,集市上的人絡繹不絕,那時沒有超市,街道兩旁擺滿了水果,蔬菜,衣服,鞭炮,年畫......各種東西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暇接,小商小販們拿著稱不停地叫著,喊著,吆喝著。趕集時遇到熟識的人見面第一句話總是「年貨都辦齊了嗎?」不管辦沒辦齊,人們也總是回答:年到了,年貨就齊了。年關的時候我喜歡和父親一起去趕集,由於個頭小,人又多,看不見集市上賣的東西時,父親總會把我扛在肩頭讓我看,然後買一串糖葫蘆給我。雖然那時的糖葫蘆只是幾顆粘了糖稀的山楂串在一起的,但是在那時算是非常好吃的東西了。現在回想起來心裡還是甜絲絲的,我想那時喜歡和父親趕集,大概就是為了得到那一串酸酸甜甜的糖葫蘆吧。

大年的前一天,母親開始炸油鍋了,為了給我們解饞,母親炸的東西品種繁多,有雞,有魚,有肉還有各種麵食。灶膛里的劈柴火旺旺地燒著,鍋里的油翻騰著,冒著縷縷青煙,不一會兒一股香氣就撲鼻而來,炸好的第一鍋東西,母親總要用筷子夾起一塊放在灶台上敬給灶王爺,然後我們才能吃。有時母親忙,東西炸的晚,我等不及就睡著了,東西炸好後,父親總會叫醒我問我想吃什麼,然後把東西送過來,我接過東西就開始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父親總是拍拍我的頭說:「別急,慢慢吃,還多著呢。」聽了父親的話,我開始慢慢咀嚼起來,品嘗著各種食物的美味。那些食物里不僅有一年一年的好光景,更飽含著我在新的一年裡的美好願望。

終於盼到了大年三十,母親很早就開始在廚房忙開了,她把豬頭和豬蹄一併放在鍋里煮,然後用鑷子一根一根地拔上面沒拔掉的毛。而父親,弟弟和我開始忙著貼年畫了,那時的年畫很簡單,樣式也沒有現在市場上的多。幾乎每家貼的年畫都是張飛,關羽,秦瓊和羅成。他們要麼拿著斧頭,要麼舉著大刀。有一年少不懂事的我問父親他們為什麼都以這種形象出現,父親說他們是為了守護我們的平安啊。看著年畫,我想紅紅的年畫不僅僅代表著紅紅火火的日子,更代表著新年到來時的美好心情,也預示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年畫貼好後,父親開始把煮好的豬頭豬蹄用盆裝好放在供桌上,接著很嫻熟地在香爐里燒幾炷香 ,然後跪下燒紙,嘴裡還念念有詞。記得當時我問父親說的什麼,父親很嚴肅地說女孩子別問那麼多。長大後想起這件事,我想,父親當時一定是告訴逝去的仙人過去的一年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父親也一定是在祈福,希望在新的一年裡一家人還能夠和和氣氣,幸福美滿。緊接著父親去院子里放鞭炮了,鞭炮放完後,我們一家人的團圓飯也就開始了。夜裡開始守夜了,一家人圍著淡淡的爐火,一邊嗑瓜子一邊聊天。到了十二點整的時候母親給我和弟弟發壓歲錢,父親開始接財神,接財神之前父親總要查日曆看看財神所在的方向,然後端上提前準備的紙炮,面向財神的方向燒上紙,點上炮。

大年初一是渴望已久的日子,天還蒙蒙亮,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人們在紛紛迎接新年的到來,我趕緊穿上母親為我準備的新衣新鞋後,母親為我梳三角辮,父親在廚房下餃子,吃完餃子,母親在家接待村裡來訪的自家人,我和弟弟跟隨父親去給長輩們拜年。首先去的是爺爺奶奶家,我們先給他二老作揖,然後跪到地上磕幾個響頭,祝爺爺奶奶新年好。爺爺奶奶就會給幾塊壓歲錢和一大把糖果。雖然是幾塊錢,但是在那時候卻能買不少東西呢。

大年初二的時候開始走親戚了,早飯過後,父親就騎著那輛帶有大杠的自行車帶著我和弟弟去姥姥家。這一天,姨父和表哥也會來。大人見面就互相問候新年好,然後就會家長里短地聊起來。而我們幾個小孩子聚在一起後就是做做遊戲,說說笑笑。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大人們划拳喝酒,我們小孩子專挑自己喜歡的菜來解饞。吃完飯,姥姥開始給我們壓歲錢,但是回到家壓歲錢就被母親要了去。母親總是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媽幫你拿著,等開學了交學費。」我總是默默地點頭,學費有了著落,我心裡也踏實了許多。

多少年過去了,兒時新年的味道如種子一般已然在心底生了根,發了牙,開了花,結了果。隨著年歲的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的新年也很熱鬧,年貨也越來越豐盛,可總找不到小時候過年的那種興奮勁了。今夜回憶起當年,清晰如昨,往事歷歷在目。新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春天也在歸來的路上,我只能靜靜聆聽歲月的過往,輕輕地將日曆翻過,感受親人團聚的溫暖。

插圖/網路

作者簡介

余培梅,1986年出生,大學本科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現任河南省信陽市息縣濮公山中心校教師。業餘時間,用一支瘦筆,書寫心底一些感動。習慣以一顆素凈的心,於清清瘦瘦的文字彼岸,尋覓一塊靈魂的棲息地。

長|按|二|維|碼|關|注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眾號 hyd19671125

微信號 hyd196711

郵箱183074113@qq.com

GIF

征 稿

徵稿要求:散文、雜文、小說、詩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內。必須原創,必須首發,歡迎自帶插圖和配樂,10天內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轉投其它自媒體。文責自負。

稿件請用word附件形式發至:183074113@qq.com,並註明姓名、筆名、微信號、作者簡介及照片。從即日起,給作者發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後通過微信發放,請加主編微信hyd196711。稿費全部來自讚賞,10元以上(含)的80%發給作者本人,其餘留為平台維護。七天內閱讀量超過一千的,另獎勵20元;超過兩千的獎勵50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冬歌文苑 的精彩文章:

TAG:冬歌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