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書分享—《全球通史(上)》

好書分享—《全球通史(上)》

各位書友大家好,最近拜讀了斯塔夫里阿諾斯的著作《 全球通史 (上)》,整理了讀後感分享給大家!《全球通史(上)》有人類的起源、文明的更替、宗教的擴散,有對人性善惡本質的哲學分析,對文明是「詛咒」還是「福音」的辯證思考,對世界兩極分化的人道關懷和對人類在獲取知識後博弈決策中採取態度是否明智的憂慮和警示。書中時間跨度很大,知識積累要求較高,希望通過日後更廣泛的閱讀學習能更深入理解。讀書中有感而發的詳細記錄如下:

原文:太陽只不過是我們銀河繫上百億顆恆星中的一顆,而銀河系又只是整個宇宙幾百萬個星系中的一個,地球在宇宙當中小得就像太平洋上的一粒塵埃。

讀後感受:作為生物人類並不孤獨。當鐵斧取代石斧後人類得以從地中海沿海擴展到歐洲內陸、從印度河流域擴展到恆河流域、從黃河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從非洲大草原擴展到熱帶雨林地區。當掌握了冶鐵技術、馴服了馬匹並改良了戰車後,游牧民族的鐵騎又蕩平了古代文明。當造船、儀器、航海技術得以進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達伽馬繞好望角航行。現在,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計劃12年內把10萬人送上火星,進行星際移民(他的格言是死也要死在火星上)。技術的進步和開放的心態讓我們已經不再被森林阻擋、山脈阻擋、海洋阻擋,在未來甚至可能不再被星際阻擋。率先走出去總比人家(外星生物)走進來好,被訪問的結果都不會太好。

原文:人類學者解釋「文明」 的特徵:城市中心,由制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力,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築物,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且並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備一切特徵。

讀後感受:舊石器時代的自治團體沒有隻手遮天的領袖、沒有男尊女卑的觀念,新石器時代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平等到沒有「你」 和「我」的概念(在印第安人的村莊里,不可能村子的一頭飢餓與貧窮,而村子的其他地方卻生活富裕)。而當農業革命代替採集部落之後的幾千年歷史進程中,人類的整體幸福感或許是下降的,聖格列高利指出:「你的」和「我的」這兩個詞使我們短暫的一生充滿了痛苦和無法解釋的罪惡。進化和生存多以痛苦為代價,安逸而幸福的澳大利亞種人大都已不復存在。

原文:蘇美爾人不能系統全面的應用語音原則,到公元前2000年時,他們把圖形符號從早期的2000個左右減少到大約600個。這是一個巨大的改進,不過,楔形文字比起後來的腓尼基人和希臘人發展起來的字母文字仍要累贅的多。

讀後感受:文字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傳承和溝通交流的巨大突破,楔形文字有600個圖形符號,字母僅26個,而漢字的基本筆畫只有8種(點、橫、豎、撇、捺、提、折、鉤)。英文字母是一維排列組合,而漢字筆畫是二維空間排序,所以常用漢字總量遠少於常用英文單詞,加上其象形意義,深感漢字是一種較為科學且帶有歷史文化的文字形式。

原文:希臘人給羅馬上層家庭當私人教師,講授希臘語言、修辭學、哲學和文學。到公元前1世紀,送年青的羅馬人到雅典的哲學學校去受教育,已是很普通的事。

讀後感受:征服和被征服很難從表層得出判斷,愛好藝術、富有知識的瑪雅人,也被粗野好戰的阿茲特克人所破。但文明始終在春風化雨式的征服粗野,像希臘人給羅馬人當老師就是典型的被統治階級給統治階級傳道從而思想征服的案例,匈奴和滿人的漢化或許也是一樣。基督教也成為羅馬的國教,只要是有生命力的思想和能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文化終將崛起。

原文:真理還是不容易發現的:不同的目擊者對於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說法,因為他們或者偏袒這一邊,或者偏袒那一邊,或者由於記憶的不完整。

讀後感受:希羅多德的《歷史》頌揚了雅典的勝利和榮耀,把雅典人的重大勝利歸因於他們的民主政體,而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則分析了雅典的失敗和苦難。想想投資,如果客戶在不同的時點去參與、用不同的時間框架去評價,都會對同一個產品有不同的體驗,有時候評價來源於方法論的不同、有時候卻來自於價值觀的差異,有些事情沒有對錯只有立場。

原文:據現代科學來看,理性主義哲學家的許多觀點似乎是幼稚的,但重要的是,他們不求助於以諸神的干預為基礎的解釋,而是通過自由地運用理性來提出問題、尋找答案。

讀後感受:無論答案是否正確,能理性的質疑和提問本身就有價值,由於認知的局限性和知識的積累需要過程,所以理性的態度是不斷接近真相的必經之路。我們手指星空不是為了觸碰繁星,只是為了保持理性的姿態去接近星空,探尋大自然的真理。

原文:智者派的傑出代言人普羅塔哥拉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表達了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異,世上絕沒有絕對真理而言。保守派對智者派的相對主義很顧忌,擔心它會危及社會秩序和道德。蘇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當時腐敗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確的生活準則使他深為憂慮。

讀後感受:似乎看到了價值投資思維和趨勢投資思維的鼻祖,蘇格拉底是以絕對標準去衡量秩序和道德,不會隨波逐流任何改變尺度。歷史變了,法則沒變,用絕對思維去看待事物無論在投資還是在處世都具有長期意義。

原文:最初的考試完全是綜合性的,著重強調儒家經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數學和政治事務。不過,漸漸的,這些考試開始集中到文章體裁和儒家正統理念上。

讀後感受:四大發明源於中國,對人類發展意義重大。儒家正統思想為統治階級有效穩定的進行行政管理提供了文化保障,但或許也就是因為這一制度在培育順從性的同時扼殺了創造力,歷史的發展並非一事成功百事順,穩定而偏隅一方的社會要在轉變時期改變和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是極其困難的。

原文:人類的歷史證明,一個社會群體,其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於它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群體的經驗。一個社會群體所獲得的種種發現可以傳給其他社會群體;彼此之間的交流愈多樣化,互相學習的機會也就愈多。大體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長期與世隔絕的部落,因而,它們不能從鄰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獲得好處。

讀後感受:美洲大陸在公元1500年才剛進入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早在約公元前2500年便已達到的文明階段,而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澳大利亞大陸在18世紀首批英國移民時當地人文類型仍處於舊石器階段。斯塔夫里阿諾斯面對爭論不休的問題(散居世界各地的諸民族處於完全不同的發展水平到底是不是因為種族優勢?)的觀點是文明差異的造成不在於種族優勢而是各民族之間的可接近性。以開放的心態擁抱其他民族的創新思維,分享和吸收優秀文明成果才能在磨礪中不斷革新、不斷前行。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個公眾號哦!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基之本常識 的精彩文章:

TAG:基之本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