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湛甘泉給撫州知府曾汝檀回信之解讀

湛甘泉給撫州知府曾汝檀回信之解讀

湛若水(1466~1560),明代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甘泉心學創始人。號甘泉,廣東增城新塘人。明弘治間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擢編修、經筵侍讀。嘉靖初,官南京祭酒、禮部侍郎。後歷南京禮、吏、兵三部尚書。年九十四卒,著有《湛甘泉集》。

湛甘泉是曾汝檀(1499-1563,福建漳平人)在南京國子監讀書時的恩師。曾汝檀於嘉靖三年(1524)以貢生身份就讀於南京國子監,時年26歲。這年八月二十八日,湛甘泉由北京翰林院編修、侍讀赴任南京國子監祭酒,「築觀光館以集居四方學者」。曾汝檀很榮幸成為湛甘泉的弟子,刻苦攻讀舉子業,體悟白沙學說和甘泉心學,於次年(1525)在應天府南京考中舉人,嘉靖十一年(1532)考中進士。

緣於得到歷官禮吏兵三部尚書湛甘泉的大力提攜,曾汝檀先後任職北京都察院都事、南京戶部員外郎、南京禮部郎中。嘉靖十九年(1540)五月,75歲的湛甘泉以「資政大夫,南京兵部尚書,奉敕參贊機務」銜致仕退休,結束了36年的宦海生涯。嘉靖二十年(1541),湛甘泉的得意門生曾汝檀出任江西撫州知府。

嘉靖二十五年(1546)十月,在廣州天關書院的湛甘泉(時年81歲)收到撫州知府曾汝檀托廣州府增城縣馮尹帶來的信函(全文附後)和絲織禮品,非常激動,在回曾汝檀的信上這樣寫到:「久念曠年無音,神亦勞止。忽接鄉友馮尹帶來華翰腆幣,奚啻空谷之足音也!感慰!感慰!」恩師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在信中,湛甘泉很高興地告訴門生關於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區區自(無足輕重、微不足道的老朽,謙語)到山,血氣增長,眠食皆安」。同時,湛甘泉還喜不自禁地告訴得意門生,別後幾年的他正在廣東南海西樵山麓傾力創建雲谷書院,與諸賢共同講習心學。此前,還創辦了大科書院(系湛甘泉最早創辦的書院)。雲谷書院「與大科相表裡」,辦學條件大為改觀,講學大有成效,頗受好評,大受歡迎。人逢喜事精神爽。當收到曾太守的信函和貴重禮品,喜不自禁的湛甘泉「恨不得與廓齋(即曾汝檀)共之耳。」在回信中,他還寫到「且虛西阿以待之」,意思是留著西邊的位置等待你來居住,默默地期待著大賢才的到來。

在甘泉的信中,還略及官場晉職的一個小風波。「往者子抑,今日公敬,皆罹禍疚。」往者子抑,或指嘉靖廿五年(1546),吏部薦舉曾汝檀升任貴州按察司提學副使一職,卻因遭到江西巡撫大人的反對而未成。次年(1547),曾汝檀才改任廣西南寧知府,赴任途經廣州,師生得以再次相見懇談,暢敘師生情,把話相思互勉情誼。

信中關涉人物有三人,簡要介紹如下:

1.鄉友馮尹。或指馮三石(存疑,敬請學者專家考證),他在婺源所屬都郡任知府,曾與甘泉辦學。其時,曾汝檀在江西任撫州知府(任職自1541年至1547年),兩人仕宦地較接近,或有密切交往。緣於此,曾汝檀托他帶親筆信函與貴重絲織禮品給恩師湛甘泉。

2.廣右秦舉人孺。秦孺,廣西柳州府馬平縣舉人,來廣州增城沙堤向晚年在家的鴻儒湛甘泉求學。為了便於探討學問,秦孺還將家安置在雲谷書院旁的東邊處,在那裡架屋建房長久定居。

3.洪覺山。即洪垣(1507-1593),字峻之,號覺山,江西婺源人,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甘泉講學南京,垣受業其門。授永康知縣,征授御史。數劾貪官及吏部用人不當,曾為接納。垣出按廣東,以安南敕附,增俸一級。未竣,出為溫州知府。歲飢,有閉糴者,饑民殺之。垣坐落職歸。復與方瓘往從甘泉,甘泉在羅浮為建「二妙樓」居之。家食四十六年,年八十六卒。

復曾廓齋太守信函

湛若水

久念曠年無音,神亦勞止。忽接鄉友馮尹帶來華翰腆幣,奚啻空谷之足音也!感慰!感慰!六載賢聲,屢薦不轉,時可知也。往者子抑,今日公敬,皆罹禍疚,又豈但不轉而已耶!水見時俗,不可久居人間,今年五月望,攜家入西樵煙霞舊隱居矣。而諸同志亦來聚集,又創雲谷書院處之,與大科相表裡。廣右秦舉人孺且來卜築雲谷之東阿,而洪覺山罷官亦欲來,且虛西阿以待之。區區自到山,血氣增長,眠食皆安,[三日]開關而出,與諸賢坐進此道,恨不得與廓齋共之耳。馮尹人還,草率布復,所懷種種,臨紙悵然。不悉。十月

附及,湛甘泉這封回信,寫於嘉靖廿五年(1546)十月。

(詹柏山撰稿,全文共1640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湛甘泉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湛甘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