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生活方式:宜家
Mark Keepwalking
2018年2月10日於浦城,武夷山,福建
陰天雨天
有一種生活方式:宜家
2017年1月27日,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在家中離世,享年91歲。我對他了解甚少,寫這篇文章主要是為了感謝他,感謝他創造了一種生活方式:宜家。
宜家的所倡導的理念,用坎普拉德的原話來說,就是「to create a better everyday life for the many people」,為大多數人創造更好的日常生活。而且,是「大多數人」買得起的更好的生活品質和方式。一套傢具通常要花費剛畢業年輕人好幾年的薪資和積蓄。現在大多數傢具商店所銷售的傢具似乎都是面向「少數的」富裕階層,這是年輕人所消費不起的,難道這樣,年輕人就沒有權利消費「生活方式」嗎?宜家,為年輕人提供了消費得起的生活方式。
我是宜家的粉絲,家裡收集很多宜家的產品目錄,並認真做了筆記和標記: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房子也能夠裝修成這樣!一個宜家風格的房子,我與宜家也有著不解之緣:
14年前,高一的暑假和友人第一次去上海徐家匯的宜家,簡直向進入了「大觀園」,琳琅滿目的商品,五顏六色,碼放整齊,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與驚訝。
10年前,去上海念大學,第二次去徐家匯的宜家,立馬就喜歡上了宜家簡約的風格,想著以後自己也要有宜家風格的傢具。
7年前,工作以後,懷著既興奮,又幸福的心情逛宜家,因為這一次,我要為自己購置宜家的家居用品,因為宜家告知我一種一種生活方式:簡約,整齊,清新,實用又不失溫馨,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消費得起的。
我想,更為重要的是宜家教會了我3點很重要的生活方式:
生活需要有一種美學審美。
或許,很多人都認為便宜的東西必定是沒有美感的。但是,宜家的檯燈、床單、相框、書櫥除了滿足實用功能外,更有一種北歐的簡約的美學。便宜不代表粗鄙,也有一種美感。
生活需要一種儀式感。
逛過宜家的人都知道,宜家的樣板間都是可以親身體驗的:你可以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你可以躺在床上小憩;你也可以在布置完好的餐桌上「用餐」。你能親身感受一種設計感的家居產品,能給生活帶來一點生活美學的享受。
比如使用宜家簡約設計的餐具、桌布、餐巾,為友人準備一次具有聖誕節日氛圍的晚餐?
生活從來都不是租來的。
房子是租來的,生活從來都不是。這是我在上海、北京生活的準則。所以,我在租來的房子里,都有去宜家購置一些家居用品來裝點,讓它感覺像家一樣舒適和溫馨。
我非常贊同【假裝在紐約】的一句話,也是我想表達的:
「坎普拉德告訴我們,所謂的「低價」和「中低檔產品」,不應該以犧牲品質為代價。「To create a better everyday life for the many people」和「得屌絲者得天下」的境界之差,有如天壤之別。
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平等,每一個人都有尊嚴,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一份有品質的體面生活。如果沒有?那就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TAG:mark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