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一位哈佛醫學生的歷練
《白袍》
一位哈佛醫學生的歷練
我是在醫學院讀書的時候發現的這本書,那時候,我陷入了醫學的黑洞。我以為處在矛盾的十字路口徘徊的只有我一個人,但是這本書告訴我,我所經歷的不安和困惑,每一位醫學生都經歷過。
穿上白袍,醫者之路永無止境。
這本書是作者艾倫·羅斯曼根據自己作為哈佛醫學院學生在不同醫院不同科室輪轉學習的詳細經歷和深刻感觸寫成的,而貫穿其中的暗線是當時的熱播劇《急診室的故事》,這部劇的劇本同樣出自於哈佛醫學院。
這感覺就像我當年熱追《實習醫生格蕾》時那樣,也許我永遠不會經歷劇中人物經歷的血腥手術現場,但是身穿白袍的我同樣可以感受到他們對醫學的忠誠和熱情。
和我們類似,哈佛醫學院的學生頭兩年會系統地學習基礎醫學知識,後兩年進入醫院接受更為嚴格的醫學訓練。不同的是,他們比我們更努力、更專註。
國外申請讀醫學院是一件非常麻煩,並且競爭非常激烈的事情。申請人要同時向很多家醫學院遞交入學申請,完成論文題目,還需要馬不停蹄地去各大醫學院面試,每年約有45000名學生爭奪16000個名額。
這樣辛苦得到的讀醫學院的機會使得每一個醫學院的學生都非常努力地在醫學領域提煉自己。
不管每次考試多麼微不足道,也不管考試製度多麼寬鬆,哈佛醫學院的學生總希望能超越自己,登上成功之巔。對大多數人而言,僅僅得到及格是遠遠不夠的。
為了準備迫在眉睫的醫師資格考試,書中是這樣描述一位爭分奪秒學習的同學:她在車裡學習;在吃飯的時候學習;在遛狗的時候學習。最後,她還發現,要是把資料裝進「密保諾」牌密封袋裡,她還能在淋浴的時候學習。
其實對於哈佛醫學院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起點已經是其他醫學院學生的極限了,但是出於對知識和成功的渴望所帶來的勤奮和努力似乎成了哈佛學生的必修課。
對學習嚴格要求的同時,醫學院的學生在生活中對自己也很嚴苛。儘管他們奮力與失敗抗爭,但有時候,仍會覺得自己落進了深淵。多數人對學業壓力感到焦慮不安,同時懷疑自己究竟能不能成為一個稱職而自信的醫生。因為醫生還需要額外平衡工作和家庭,醫生和病人,疾病和死亡的關係。
一對工作強度高、生活幸福的夫妻說:「這樣的生活中沒有平靜的時候,這樣的婚姻里也沒有平靜的時候。」
工作時間長、夜班數量多、治療上的兩難窘境,都會慢慢耗盡醫生的精力,精疲力竭的醫生們也就無暇關心照顧自己的配偶和家庭了。你很難迴避危重病人和急救,並把更多精力放到家庭中。面對需要你的病人,你又怎能開口說不?
一心想要成為外科醫生的阿莉莎在作出病理學專業的選擇之後說:「我覺得自己會24小時都帶著傳呼機,隨時隨地為病人服務,我想成為這樣的外科醫生。但是歸根到底,我不想放棄自己的個人生活。」因為她的丈夫已經選擇了外科專業。
同樣陷入兩難的還有艾倫,她說:「在過去的三年里,我從來不曾懷疑過自己對職業的選擇。但是現在,正當配選日和住院醫生實習期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卻有了不想做醫生的強烈念頭。突然間,我開始用嫉妒的目光看著其他行業的人。我為什麼不選擇一個單純的、朝九晚五、有周末和假期的工作呢?」
幸運的是艾倫最後和她的丈夫卡洛斯被分配到了同一家醫院做住院醫生。
醫生、病人和死亡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下面我將以艾倫為第一人稱來闡述她眼中的醫患和死亡。
剛到醫學院的時候,我還擔心學術上的困難和緊張繁重的學習生活會讓我力不從心。然而,快速調整好自己的節奏後,我很快認識到,這些障礙其實很容易一跨而過。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承擔一個醫生的責任和建立親密融洽的醫患關係。我曾以為,醫患關係其實是一種合作關係,但我很快意識到,這種關係里存在著先天的權利失衡;我曾以為勇敢面對死亡很難,後來我認識到更困難的是眼看著生命消失。
進醫學院之前,我以為當我說「我想成為一名醫生」的時候,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不過,當我邁出進入醫學大門的第一步時,才意識到自己對此一無所知。
當我和病人面談時,他們看到的是我的白袍。許多病人都是年長的老人,二十多歲的我在他們面前就像一個孩子。而白袍則掩蓋了我的年輕稚嫩,掩蓋了我的毫無經驗,也掩蓋了我的惴惴不安。可是,在醫學世界裡,白袍非但沒有給我提供隱形的庇護,反而迫使我毫無心理準備地接受這種特權。對病人來說,白袍象徵著公眾賦予醫生的權威和信任。
我所遇到的那些病人中,有些人生活在情感豐富的世界裡,與朋友和家人的關係也非常親密,他們活的很幸福,去世時也很安詳;而另一些人生活在亂糟糟的世界裡,他們對自己和自己的人際關係缺乏深入了解,儘管我們努力搶救,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悲慘的死了。作為醫護人員,我只能盡量使他們感覺好一點兒,並幫助他們把握自己的健康和情感。我不認為我能救他們,或能幫助他們安詳地死去,我只是想讓他們死得更有尊嚴。
如果我一天到晚擔心自己或家人也患上和病人一樣的疾病,那我就無法待在醫院裡。雖然人們總是笑話醫學院的學生總懷疑自己會染上每一種學到的疾病,但當我和同學們走進病房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我們看到那些生命和垂死的人中,有老人也有年輕人,我們目睹那些健康的人在意外事故中死亡或殘疾。但我們還是會照常騎車、開車、過馬路。
我想《白袍》這本書應該會引起每一位醫學生的共鳴和思考。剛進醫學院的一腔熱血,初次接觸疾病和屍體時的恐慌,真正親臨臨床面對每一位患者時的興奮……所有的好奇心和激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變得麻木。
很多時候,當我穿上白袍時,我會忘記性,忘記病人的身份地位,眼中只剩下器官和疾病。即使有了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抗生素,但是在醫學領域,面對死亡,醫生有時也會有深深的無力感。
我每天要面對的是病人的化驗樣本,對於每一份接收到的樣本,我們會認真處理,但是對樣本的主人我們卻一無所知。
作為醫學生,你想知道的有關成為醫生所必經的心路旅程,這本《白袍》里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TAG:涼一流浪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