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水的戀曲,鐵打的家

流水的戀曲,鐵打的家

前天晚上,羅大佑在湖南衛視春節晚會唱了《戀曲2018》。差點以為「戀曲」又出新篇,聽後才知道只是給歌曲串燒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包括兩首老歌《光陰的故事》《戀曲1990》,以及一首去年的新歌《家Ⅲ》。

這首串燒歌包含了羅大佑迄今為止創作的兩個三部曲:「戀曲」系列和「家」系列。

《戀曲》創作並發表於1979年,是為中國醫藥大學的學姐而寫的,1982年收入羅大佑首張個人專輯。這首激揚躁動的青春之歌,羅大佑當年僅用半小時一氣呵成。「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啊,多麼痛的領悟!

羅大佑首張個人專輯由羅大佑和張艾嘉合組的果實音樂製作公司製作,發行時有兩個版本。

一是《羅大佑作品選》,由果實音樂在香港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發行了2000張,專輯中的歌名是《戀曲》;二是《之乎者也》,由滾石有聲出版社有限公司在台灣發行,部分曲目及歌詞與前者略有出入,《戀曲》也易名為《戀曲1980》。

《戀曲》中的「今天的歡樂將是明天創痛的回憶」在《戀曲1980》中改為「永恆的回憶」。「親愛的或許我們明天要分手」也被刪去,只是不斷重複「親愛的莫再說你我永遠不分離」。我能說這是一廂情願的自我麻醉么?

作為香港電影《阿郎的故事》主題歌,配合悲情的電影畫面,《戀曲1990》無疑是三部曲中最流行的一首。《戀曲1990》收錄於羅大佑的專輯《愛人同志》,這張專輯的台灣版和香港版也有曲目的微調。

當時,內地的朋友已經可以從開遍城鄉的錄像廳觀賞港台影片,還能在電視上直擊黑衣墨鏡的羅大佑邊唱邊轉圈的演出奇景。疊詞和長句的運用,中西合璧的旋律和節奏,迭出的金句,成就了這首抓耳又洗腦的世紀神曲。

1994年,時年40歲的羅大佑發行了專輯《戀曲二〇〇〇》。至此,「戀曲」三部曲完結。巧合的是,每首歌正式發行的時間,間隔正好是六年。

專輯由羅大佑包辦詞曲和演唱,與上海管弦樂隊及合唱隊合作,營造出磅礴的氣勢和深沉的意境。唱片封面上羅大佑挪位扭曲的五官產生的駭人視覺效果,昭示了他原本就沒有打算迎合任何人的初衷。姑且不論音樂風格是落伍還是超前,沒有K歌金曲,銷售遇冷是必然結果。好在時間已經證明,這可能是羅大佑最被低估的一張專輯。

漂洋過海,輾轉西東,人到中年的羅大佑將他對宇宙人生和家國命運的思考和體悟,融入宏闊的氣象和朦朧的意象。從喜馬拉雅、西伯利亞到藍色的太平洋,從遠古到現在,「等到青春終於也見了白髮」,「我不能讓自己再裝聾作啞」。戀曲,終究由熱血唱到了悲憫。

1984年,羅大佑的第三張專輯《家》,一改前兩張專輯黑色憤怒的搖滾吶喊,回歸內斂和溫情。彼時的羅大佑,被冠以「抗議歌手」的名銜,儘管這未必是他的初衷,各方壓力也讓他難以承受。對家的呼喚和詠嘆,可能正好是尋求跳脫出困局的最好選擇。

專輯命名為《家》,標題曲有兩首,分別為《家Ⅰ》和《家Ⅱ》。歌曲是傾訴式的抒情,家總是落寞困頓時的寄託。《家Ⅰ》里,合唱團用中文唱出蘇格蘭民謠《可愛的家》,與主歌大佑沙啞的嗓音相互應和,治癒感很強。

我的家庭 我誕生的地方(我的家庭真可愛)

有我一生中最溫暖的時光(整潔美滿又安康)

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兄弟姐妹很和祥)

也是我現在眼淚揮去的方向(父母親都慈祥)

《家Ⅱ》後來被周華健翻唱,更加為人熟知。歌中充滿了家的意象,雨後的玻璃窗,深鎖的門,飄零的琴聲,微明的燈,對歸屬感和安全感的渴望呼之欲出。

給我個溫暖的真情和一個燃燒的愛情

讓我這漂泊的心靈有個找到了家的心情

多年之前滿懷重重的心事我走出一個家

而今何處能安撫這疲憊的心靈浪跡在天涯

2017年,羅大佑發表新專輯《家Ⅲ》,距他的上一張專輯《美麗島》已經過去了13年,而同題專輯《家》已經是33年前的古董。

標題曲繼承了羅大佑綿密起伏的旋律線,視角愈發開闊,由關注自己的小家擴展為大家的家,訴求無非是溫暖和幸福。羅大佑怎麼可能安於普通的「合家歡」,於是有了他特有的迂迴曲折的微言大義,比如:

潛伏存在冥冥之中 總有一天等骨肉癒合團圓

到那時刻誰能預測 就不聲不響或許不堪回首

絕非不聞不問的糾扯

畢竟年齡不饒人,大佑的聲線已顯虛浮,與童聲合唱團一起唱和,倒也有種兒女繞膝其樂融融的溫馨。

給我些溫暖的 體諒而堅強的 彼此保護的心情

但願成長在日後寒暑狂風暴雨里

有顆不變的心

那個當年離家的年輕人,思想成熟了,身體回歸了,情感也許從未離開。那些曾經貼在他身上的標籤,已經在時光中漸漸淡去。他經年的聞思和探索,已經化為文字和旋律,任人回味和評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畝田 的精彩文章:

TAG:1畝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