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間之花:再談創新葯

時間之花:再談創新葯

年關將至,大A股嘩啦啦地雪崩,還讓不讓人過年了(廠長已哭暈在廁所……)。雖然短期跌得肉痛,但從創新葯發展來看,也許這只是一朵小的浪花,如果說2017年,創新葯埋下了一粒種子(感謝畢姥爺為國內創新葯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那麼2018終將長出一朵花來(或者一個花園……?),時下國內外創新葯市場最關注的投資熱點,且聽廠長一一道來。

1

PD-1/PD-L1單抗:Keytruda的暴風逆襲

國際方面,PD-1大戰如火如荼。2017年,Opdivo銷售額達49.48億美元,增長31%,只能說差強人意。同期Keytruda增長172%至38.09億美元,獲批一線肺癌、胃癌等適應症使其實現了暴風逆襲。17年,阿斯利康的Imfinzi獲批尿路上皮癌,成為第5個獲批上市的PD-1/PD-L1單抗。而PD-1/PD-L1單抗的總體銷售金額也達到了92.91億美元,增長74%。

原來根據Evaluate Pharma預測,到2022年,已上市的5個PD-1/PD-L1藥物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6億美元,現在看來,這個目標有望提前實現。與IDO、溶瘤病毒甚至Car-T的聯葯為PD-1單抗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PD-1單抗有望成為300-500億美元的超級重磅產品

表1:PD-1/PD-L1單抗銷售數據(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醫藥魔方

2

國內PD-1的四大家族之戰

不出意外,今年我們可以看到1-2個PD-1單抗在國內獲批上市。去年11月,百時美施貴寶已經提交了Nivolumab(商品名Opdivo)國內的上市申請,申報適應症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並於12月18日赫然進入第25批優先審評公示名單。順利的話,Opdivo(納武單抗)應該是國內首家獲批上市的PD-1單抗。

而國產PD-1的四大家族,爭奪也日益白熱化。去年12月13日,信達生物的信迪單抗注射液上市申請獲得CDE受理,這是首個提交上市申請的國產PD-1單抗,據公司官網披露,以二期單臂數據(ORIENT-1)申報,該研究共入組了94例難治複發型霍奇金式淋巴瘤患者。據信迪單抗該研究的中期分析顯示,其療效達到預設的優效性標準。研究過程中未發現超預期的嚴重安全性問題。詳細的研究結果將在未來學術會議及期刊適時公布。

2月8日,葯監局網站頭條貼出了《抗PD-1/PD-L1單抗品種申報上市的資料數據基本要求》,明確了PD-1/PD-L1單抗的申報規則,要求申報NDA時,最後1例受試者入組後至少需要經過兩次獨立療效評估;NDA審評期間,最後1例受試者入組時間至少要達到6個月。根據這一規定,信達需要補充6個月數據。而HR、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也有望隨後申報,從臨床難易程度推測,霍奇金氏淋巴瘤作為罕見病,有望成為國產PD-1單抗率先上市的適應症,信達或HR有望成為首個上市的PD-1廠家。

另根據CDE統計,國內已經有16個PD-1/PD-L1單抗申報臨床/生產,其中HR、復宏漢霖兩家同時申報了兩個品種。(更多PD-1藥物分析,請見春秋or戰國:淺談PD-1大戰)

表2:國內申報PD-1/PD-L1的廠商

資料來源:細胞發電廠

3

Car-T:國內累計IND申報達10項

隨著海外2個Car-T品種的上市(詳見無與倫比的美麗:Yescarta來了!),國內Car-T申報也加快了進程。目前已經有10項Car-T產品申報IND。

表3:國內Car-T產品IND申報情況

資料來源:優卡迪官網

去年12月11日,南京傳奇生物提交Car-T療法(CXSL1700201)臨床申請獲得CDE正式承辦受理,此次傳奇生物申請的藥品為「LCAR-B38M CAR-T細胞自體回輸製劑」,按照生物製品1類(未在國內外上市銷售的生物製品)註冊申請。LCAR-B38M的靶點為BCMA(B細胞成熟抗原),在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中陽性表達。2017ASCO年會上,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19例患者中有效率達到100%,其中14例(74%)在4個月的中位隨訪期中獲得了嚴格的完全緩解(CR)而沒有複發。

12月25日這天,傳奇生物與美國楊森達成了LCAR-B38M的全球戰略合作協議,傳奇生物將獲得3.5億美元首付款(創近期國內首付之最),並在全球按50/50比例分享利潤;大中華區按70/30比例分享利潤(真是一份豪華聖誕大禮包~)。隨著Car-T產品的研發進展,公司的市值也從17年初的70億港幣漲到目前的300多億。

表4:JSR股價走勢

資料來源:wind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Car-T公司是優卡迪,公司已經先後向CDE申報了3款Car-T產品用於4項適應症。2月6日,優卡迪申報了兩款敲減PD-1抗體的Car-T產品,分別是敲減PD-1的靶向CD19嵌合抗原受體工程化T細胞注射液擬用於治療CD19陽性複發難治惡性淋巴瘤,敲減PD-1的靶向CD269嵌合抗原受體工程化T細胞注射液擬用於治療CD269陽性多發性骨髓瘤。通過敲減PD-1基因,相當於將兩種免疫療法聯用,一方面通過PD-1通路解除T細胞的免疫抑制狀態,一方面激活T細胞的攻擊效力,從而實現了Car-T與PD-1兩大神葯的強強聯合!!

此前1月31日,優卡迪已經申報了「白介素6分泌功能敲減的靶向CD19自體基因編輯T細胞注射液」,擬用於治療CD19陽性的中樞性神經系統白血病(CNSL)和CD19陽性急型B淋巴細胞白血病。CNSL又稱腦白,常發於急性淋巴白血病緩解期,患者出現中樞性反應,被認為是患者複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傳統Car-T存在中樞神經安全性隱患,腦白病人往往不能入組,而優卡迪的產品通過敲減IL-6基因可以降低體內IL-6釋放,降低CRS風險,提高產品的安全性。根據公司披露的部分臨床數據顯示,產品III級以上CRS的發生率為15.5%,嚴重中樞神經毒性5.4%,低於同類產品。

表5:優卡迪產品與同類產品對比

資料來源:製藥在線

公司的研發管線也較為豐富,有CD19、CD22等多個Car-T產品在研。

表6:優卡迪產品線

資料來源:優卡迪官網

4

香港創新板:內地Biotech的另一變現之路?

此前尚未盈利的Biotech公司大多選擇美股上市,2016年起,百濟神州(BGNE)、再鼎醫藥(ZLAB)紛紛登陸美股,其中百濟市值已達55億美元。而科創公司國內上市渠道實在有限,我們看到君實生物此前在新三板上市,市值為111億人民幣,但一直存在流動性欠佳、融資渠道較窄等問題。隨著政策放開,香港創新板無疑成為國內Biotech的又一選擇。隨著產品獲批、新貴的上市,國內生物葯的頭部企業逐漸形成。

17年6月,香港交易所發布了醞釀已久的《建議設立創新板》框架諮詢文件,旨在吸引尚未盈利、採用非傳統管治架構、擬在香港作為第二上市的中國內地公司。

據彭博報道,FH漢霖最快今年下半年在香港進行IPO,可能融資至少5億美元,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9個產品、16項適應症的IND申報,其中3個項目(Her-2、TNFα、VEGF)進入臨床III期,有一個項目(CD20單抗)已經遞交NDA申請並獲得優先審評資格,有望今年內獲批,成為國內首個上市的生物類似葯

根據媒體報道,信達生物正在與投資人溝通進行一輪上市前融資,其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正在籌備在香港或美國上市。而信達的研發管線中進展最快的為信迪單抗(PD-1,已申報國內NDA),另有3個抗體進入Ⅲ期臨床,分別是抗CD20單克隆抗體注射液(IBI301)、抗TNF-α單克隆抗體注射液(IBI303)、重組抗VEGF人源化單抗(IBI305)。

根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科創公司目前總市值已達1412.8億人民幣(有些已經有收入利潤,樣本選擇見仁見智哈),隨著更多科創公司登陸股市,這一板塊將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表5:國內生物科創公司一覽(單位:億人民幣)

結語:風雨終會過去,盛世還在未來,願創新葯的獨角獸們引領新一波醫藥的投資風潮,一掃醫藥股頹勢。衷心感謝各位過去一年對廠長的大力支持,在此給各位拜個早年,祝大家新春快樂,來年投資順利~

感謝您的支持,歡迎關注公眾號及轉發文章!

過往文章請點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細胞發電廠 的精彩文章:

TAG:細胞發電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