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光一再標榜自己節儉 他真有自己說的那麼節約嗎?

道光一再標榜自己節儉 他真有自己說的那麼節約嗎?

在清朝的皇帝中,道光皇帝是出了名的勤勞儉樸。「宣宗節儉,史所稱習。」在政務上,他效法康雍,除大壽和過年之外,日日親政,三十年如一日堅持了下來。而在私生活上,鑒於皇祖乾隆奢靡的弊端,道光吃穿用度非常簡樸,從不鋪張浪費。在道光的臨終遺詔中,便特意提到了自己這兩個優點。

「故自御極至今,凡披覽章奏,引對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並躬行節儉為天下先。嗣位之初,即頒手諭,首戒聲色貨利,一切游觀玩好,稍涉侈靡之事,禁絕勿為。」

為了讓自己的子子孫孫都繼承自己節儉的優點,道光還特地寫了一篇《御制聲色貨利論》,用以告誡後人。後來慈禧濫用公帑修頤和園時,御史屠仁守便引用道光這條祖訓來諫言慈禧。而慈禧以前本來不怎麼讀書,根本不知道有這個祖訓,所以屠仁守突然搬出這條祖訓,搞得慈禧當時很下不來台。

道光如此標榜自己節儉,那他到底是否真能身體力行,做到和自己說的一樣簡樸呢?

關於道光簡樸的傳說,最出名的應該是這樣一條:

「宣宗御宇三十年,服用之儉,為史冊所罕見。所服套褲,當膝處穿破,輒令所司綴一圓綢其上,俗所云「打掌」是也。」

這個故事,說是道光所穿套褲破了,不換新的,而是像貧家一樣在破洞處打了個「補丁」,然後繼續穿。大臣們見皇上如此簡樸,於是故意把衣物剪破,打上補丁,一時間滿朝文武都穿破舊衣服,成為一道奇觀。

上面這個故事,出自《清朝野史大觀》。說起來,這個故事有點誇張的成分在裡面,真實性存疑。不過,道光吃穿用度簡樸,倒是確有其事。

比如一般皇帝用膳,講究「食前方丈」,即吃飯的桌子,得有一丈長寬。不管吃不吃得下,桌子上必須擺滿各類菜肴。但道光皇帝規定,自己每天吃的飯菜,「每日只點四簋」,中午吃不完的,留著晚上繼續吃。

又比如乾隆皇帝酷愛聽戲,當年六下江南時,帶回來許多戲班子養在宮中。而道光則認為聽戲是最無聊最浪費的娛樂活動,因而對京城梨園一再裁減。《清昇平署存檔事例漫抄》中記載:

「道光元年,曾兩次縮減外學名額,至七年改南府為昇平署,盡將民籍學生全數退回原籍,……所演者無非舊日之昆弋與夫吉祥之例戲,陳陳相因,毫無精彩,如是者垂三十年。」

前面這些,是道光個人私生活上的一些節儉舉措,可能對民生裨益不大。但正如道光自己所說的,「省一分,天下陰受一分之福,於吏治民生,不無小補也。」而道光下令禁止各地進貢的命令,更稱得上對老百姓的一項仁政。

道光剛繼承皇位時,各地大員為了向新主表忠心,紛紛進貢地方珍貴特產。道光知悉後,立馬發布上諭,「一應貢獻,概行停止,即食品也不準進呈。」在後來的三十年帝王生涯中,道光也陸續裁撤了許多例行的進貢。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時,道光宣稱,在他手裡,「各省貢獻,裁汰大半」,這雖然也是因鴉片戰爭後國家財力虛弱的無奈之舉,但也體現了道光本人的節儉愛民之心。

在道光心裡,節儉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導致他偶爾「浪費」的時候,心裡都十分過意不去。比如重修圓明園這件事,換成其他皇帝,愛怎麼修就怎麼修,別人也管不著。但道光卻對此非常耿耿於懷,修繕完畢後,還專門寫了一篇《重修圓明園三殿成御制記》,向天下臣民解釋重修的原因,並保證「不敢增美於前」。可見道光雖然理政能力不行,但他一再標榜自己節儉,並非只是做點形象工程,而是真正躬體力行、率先垂範,在他的骨子裡,不失為一個仁君。

參考資料:

《宣宗實錄》、《清朝野史大觀》、《清昇平署存檔事例漫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風水師讓慈禧伐樹 不料樹榦滲出血水 兩年後遭報應而亡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