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年丹桂傳奇,不負歲月

百年丹桂傳奇,不負歲月

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木雕之鄉,莆田有著不少木雕家族。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有傳奇色彩的,當屬涵江的黃氏木雕世家。這個家族綿延六代,經久不衰,演繹了一段又一段不負歲月的「丹桂傳奇」。

清代的黃氏先輩黃炳勛,開啟莆田黃家木雕的先河,多件作品被清代帝王所珍藏;第二代先輩黃榮泉(1849-1923),擅長於人物花卉的雕刻;第三代傳人黃文廉(1882-1936),繼承了父親的雕刻技藝。那時的黃氏木雕,刻工精緻,富於想像。第四代傳人黃丹桂的出現,更是開創大型建築木雕之典範,被人們尊為莆田木雕界的「領軍人」,他引領了莆田木雕的一個時代。

清代黃炳勛作品,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丹桂之靈美」

位於莆田九峰村的方家民居,號稱「莆田民間第一大厝」,佔地7畝多,共有93間房。從廳堂到走廊,整體木雕以神話為創作題材,人物花草設計精巧,栩栩如生,輔以精美的雕刻技藝,體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當時的方家財力雄厚,且對工程質量要求很高,並親自監工。這座氣勢恢宏的民居的總設計師,就是黃丹桂。他的出現,一改當時木雕只是錦上添花的附屬地位,用藝術撐起了這座建築的結構。

莆田涵江九峰村的方家大厝

黃丹桂帶領團隊承接了方家大厝的整體設計。他嚴格要求自己,設計方案縝密,圖案也絕不重複。與他合作的施工團隊面對費時費力的方案,一時難以接受。黃丹桂卻依舊堅持設計為主,雕工為輔。在懷疑與抱怨聲中,他以一絲不苟的藝人風骨,創作出一個又一個遠超人們期待的驚世之作。

設計精巧、極具價值

人物花草、翩翩如生

黃丹桂擅長傳統人物圓雕,不論神佛、仕女、武將,人物的神態和衣紋都生動傳神。他的拿手絕技,便是「清刀」——僅以平刀或圓刀及莆田獨有的「裁刀」手法,集切坯、肖影等雕功在刀端一「切」定形,不用打磨即可切出帶有人物表情、手腳、衣褶或花卉瓣蕾、葉脈等光潔優美的肌理。心之所至,手起刀落,人刀合一。

黃丹桂 作品《太白醉酒》

於 1962 年所作,清刀雕法,線條簡潔明快有力度,同時將作品的靈魂傳遞出來。這樣的手法,使得現今莆田的木雕風格大體上都呈現為丹桂風格。

「丹桂之幽香」

自古莆田木雕行規嚴苛,各家獨門秘笈絕不外傳。正當壯年的黃丹桂卻打破了「傳內不傳外」的往日習俗。他精心挑選優秀人才,不惜代價培養學徒,無私傳藝。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方文桃,當年是黃丹桂的愛徒之一。1958年,方文桃剛進廠當學徒,就被黃丹桂伯樂慧眼識為好苗子;1962年,方文桃從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雕塑專業畢業後,卻被安排在車間鑿制粗坯。黃丹桂路見不平出手相助,把自己珍藏的黃楊木等上等木材送給方文桃雕刻,鼓勵他大膽創作。如今,方文桃已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木雕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他始終感念其師傅黃丹桂的知遇之恩。

如今保存完好的黃丹桂手稿

丹桂的香氣不僅宜人,更能夠吸引人。發起於民間的莆田工藝一廠,是如今莆田木雕界各路英才的搖籃。自古莆田木雕行業的藝人們習慣於獨善其身,自成一家。在黃丹桂任職莆田工藝一廠的技木總指導期間,他開始帶領團隊進行集體創作。人心雖難馴,但黃丹桂更深知「獨木難成林」。他兼善天下的胸懷與眼界超越了個人榮辱,也超越了世風人情。從各自為戰到精誠團結,黃丹桂所做的,不僅僅是團隊的管理和品質的把控,他更是帶領著一個群體,登上了中國木雕藝術的巔峰,因著包容合作、相互激勵而生髮的木雕藝術的馨香,從莆田飄向了全國。

如今保存完好的黃丹桂手稿

1959年初,為迎接國慶十周年,黃丹桂領銜創作的富有鮮明的「莆田工」地方特色的圓雕人物、木偶、微雕黃楊木鑲嵌樂器、精微透雕硯照、浮雕圍屏、桌屏、龍鳳行等23件作品晉京展出,廣獲好評。同年5月,他又參與了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組織承擔的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和三樓宴會廳的木雕裝飾作品的創作。其中直徑90厘米的黃楊木雕掛屏《十三朵金花》由黃丹桂主持設計,黃文華、徐先春協作雕坯,李農民、朱明通等四人負責修光。這件富有歷史意義、極具福建地方特色和審美藝術價值的木雕藝術傑作贏得了每位到過人民大會堂福建廳的國家領導人和外國貴賓的誇讚。黃丹桂也因此走進了中國藝術教育最高學府——中央美術學院的殿堂。

黃丹桂 作品《十三朵金花》

這件作品堪稱莆田精細木雕在題材、形式、雕藝等多方面的創新:內圓主畫面以黃楊木浮雕技法刻畫十三位才溪婦女和一位長者在山鄉田間辛勤勞作的情景,並以遠山、近樹和標語作配景;外框花邊略窄:以浮雕花卉、卷草的連續圖案刻飾;內框花邊稍寬:以透雕回紋套如意紋鑲嵌「龍眼」、「佛手」等十二塊扇形浮雕「瓜果」花板,寓意四季豐收。

黃氏木雕,傳承的不僅僅是技藝,更是精神財富。斗轉星移,世事滄桑,如今人們已經很難尋見黃丹桂的作品,但他的精神氣質和人格魅力依舊芳香四溢。

「丹桂之鮮活」

隨著歷史的變遷,文化百廢待興。丹桂這股暗香,隨著新一代傳人的出現,更加鮮活而富有生命力。

黃丹桂之子黃文壽,自幼就跟隨在父親身邊,徜徉在木雕的世界裡,聞著木頭的香氣長大。

父親那一幅幅精美的設計畫稿,就是他年幼時閱讀的繪本。青少年時期,黃文壽一邊跟隨父親學習傳統木雕工藝,一邊在專業院校進修深造。

如今保存完好的黃丹桂手稿

黃丹桂與黃文壽共同完成的作品《不動明王》

黃文壽的作品有別於傳統莆田木雕創作風格,既有傳統雕刻工藝的精髓,又融合了學院派嚴謹細膩的特點,更具現代雕塑的時代美感,正得益於這段求學經歷。

黃文壽 作品《濟公》

七年軍旅生涯中,只要有閑暇,黃文壽就總是拿起一塊木頭進行創作。對他而言,手中所握的不只是一段木料,也是對父親的懷想,對家鄉的思念。從軍的經歷讓他深刻地理解了英雄之魂和力量之美,也造就了他爐火純青的軍旅題材系列作品。

黃文壽 作品《英雄的呼喚》

黃文壽 作品《天職》

七年後,王者歸來。黃文壽獨自挑起了大梁,創辦了丹桂工藝廠。這是莆田地區第一個木雕企業。那時的莆田,因著社會的動蕩,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的木雕技藝出現了人才短缺的現象。黃文壽子承父業,不僅繼承了父親精湛的木雕技藝,也像父親黃丹桂一樣,把丹桂工藝廠辦成了培養新一代木雕人才的搖籃。他大量招收學徒,為他們無償提供學藝所需的材料。在丹桂工藝廠這片沃土上,黃文壽默默地播種、耕耘,為莆田的木雕行業培養並輸送了大批人才。丹桂的馨香,再一次瀰漫開來,更加濃烈,悠長……

黃文壽 作品《鍾馗》

黃文壽在辦廠的同時,還義不容辭地擔任了莆田工藝美術協會會長。他秉承了父親的眼界和心胸,以做大做強莆田木雕區域品牌為己任,致力於重振莆田木雕產業。為此,他提出了「從小作坊到企業,從能工巧匠到藝術家,從封建保守到信息共享」的三轉變觀點。這一切,帶給莆田木雕行業以深刻長遠的影響。

宗教造像是丹桂工藝廠的主要產品。黃文壽擅長大型武將的雕塑,他的作品在全國曾35次獲得藝術金獎。尤其是他的《四大天王》宗教造像,黃文壽在傳承莆田特色的武將塑造傳統技法的同時大膽創新,在坐像基座的前傾度、塑像頭部比例、眼神、鼻部、腰帶、胯部等細節上進行調整,在彩繪貼金裝飾之後,使人們在仰視這些雕像仰視時感受到極大的視覺衝擊力和心靈的震撼。黃文壽的極彩描金《四大天王》,於2002年11月在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黃文壽武將作品《哼哈二將》

黃文壽被譽為雕塑界的「外科醫生」。最初承接日本寺廟的佛像雕塑時,因為對日本的佛像風格的理解和把握不甚到位,到了驗收的時候,日本客人提出佛像的頭抬得太高了。木雕作品一旦成型,修改的難度極大,黃文壽卻信心十足請日本客人外出旅遊三天,並承諾三天之後一定讓他們滿意。等到半信半疑的日本客人三天後如約回來驗貨的時候,他們驚喜地發現,佛像的頭真的低了下來。第一批丹桂工藝的佛像出口到日本後,黃文壽名聲鵲起,丹桂工藝也被日本宗教界譽為「地宗像雕刻第一家」。從此,來自日本、越南、韓國、德國、新加坡、尼泊爾等國的訂單接踵而來。

黃文壽最大的藝術成就,在於他的關公造像。關公的形象在中國家喻戶曉,黃文壽憑藉著精湛的木雕技藝和藝術院校深造的學術背景,以及多年的軍旅生活經歷,賦予關公以新的生命。他把自身內在的精神氣質賦予了關公,他所雕刻的關公總是挺胸收腹,面容威嚴俊朗,儼然一副軍人的挺拔身姿,精氣神十足。關公大義凜然、傲骨雄風的形象在黃文壽的刀下被刻畫得入木三分,又因為他將現代人體雕塑的技法和美學理念與傳統相結合,使得他雕刻的關公無論是神情還是體態,都更加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趣味。那些栩栩如生的關公塑像,在令人肅然起敬的同時,又給人以溫暖的親和力,黃文壽也因此被稱作「關公王(黃)」。

黃文壽手稿

黃文壽 作品《氣壯山河》

黃文壽 作品《蓋世雄風》

作品中的關公或坐或站,或動或靜,有著豐富的姿態和肢體語言,體型塑造符合人體運動學的規律,更具有當代雕塑藝術的審美趣味。這種變化和創新,使得黃文壽雕刻的關公彷彿擁有血肉之軀,成為極具觀賞性和親和力的雕刻藝術品,而不只是擺放在廟堂之上供人膜拜的一尊宗教造像。

多年與關公塑像相伴左右,使黃文壽深得關公精神的浸潤與滋養。如今黃文壽正潛心鑽研百態關公,堅持每年只出三、四個精品,即使市場再好也絕不馬虎。他始終認為,能工巧匠做的是工藝商品,而藝術家要做的,是藝術品。

「丹桂花開又一季」

時光荏苒,花落花開。綿延百餘年的黃氏木雕家族,依然生機勃發。

在黃文壽的身邊,曾經有一個少年人不離左右。從小就對繪畫及雕刻藝術情有獨鐘的林飛鶴,年少時便拜黃文壽為師。長大後,他像一隻鳥兒,從丹桂枝頭飛離,要去看一個更大的世界,要讓自己的翅膀更加強壯。幾年後,林飛鶴從美術學院雕刻系畢業後,再次回到黃文壽身邊。林飛鶴身上有著木雕藝術家特有的沉靜和專註,深得黃文壽的喜愛。黃文壽的女兒黃淑欽與林飛鶴又是同門師兄妹。對木雕藝術共同的熱愛和追求,兩個年輕人在丹桂枝頭喜結良緣。

從師徒到翁婿,林飛鶴深得黃氏木雕的真傳。作為黃氏木雕的新一代傳人,林飛鶴肩負起了丹桂工藝有限公司的重任。

榫卯,是中國古代木工技藝的絕活,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契合的一種連接方式,也是古代中國建築、傢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由於榫卯工序複雜,製作的時間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很高,被許多人棄之不用,轉而以鐵釘和膠水替代。這項蘊含著中國古老文化和智慧的傳統木工技藝,在市場上日漸衰微。

榫卯基座

在承接日本眾多寺廟佛像的修繕工作期間,林飛鶴髮現,日本佛像開裂、變形的情況並不多,究其原因,原來佛像基座用的正是中國傳統的榫卯技藝。榫卯的合理運用和製作的精密程度,不僅直接關係到作品的結構和使用壽命,更關係到佛像的美觀和藝術表現力。林飛鶴回國後下定決心要恢復榫卯技藝,並堅持丹桂工藝出品的佛像雕塑的基座必須採用全榫卯結構。

為持守品質,丹桂工藝的製作成本陡然升高,一時間竟難以為繼。為此,林飛鶴果斷選擇放棄在受限成本控制下的代工經營模式。走自主設計研發的藝術理念,本著寧缺毋濫的精益求精的核心,將產品往藝術品的提升之路,並自行以時代美學理念創作了唯美佛菩薩系列作品,突破佛教造像僅用於廟宇殿堂的傳統思想,還能作為一些高雅場所的藝術裝飾與觀賞,把佛教藝術造像推向千家萬戶,開拓了一條新的路徑和市場,作品一經面市便受到市場的一致好評。憑藉林飛鶴過人的藝術天賦和商業智慧,丹桂傳奇不久便扭虧為盈。

如今,接手打理工廠事務的林飛鶴和黃淑欽也依然不惜成本,持守著榫卯工藝這一中國傳統木造技藝的瑰寶。丹桂工藝的宗教造像,也因此更受尊敬和喜愛。2009年,由林飛鶴獨立主持設計和製作的杭州香積寺大型木雕佛像,令他在業界名聲大噪。隨後短短几年間,由他主持設計的多個知名景區和寺院的大型佛像雕塑作品,都無一例外地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林飛鶴 作品《一葉菩提》

林飛鶴潛心致力于丹桂工藝由產品化向藝術化的轉型。他運用自身的藝術理念以及對佛教藝術的理解,將傳統藝術與現代雕塑完美結合,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林飛鶴以現代曲線構圖,結合傳統題材的作品《新傳統木雕唯美佛菩薩》,更是顛覆了世人對中國傳統佛像雕塑的看法,唯美的曲線藝術展現,更貼近時代審美的視覺效果。如今,林飛鶴的作品受到許多資深收藏家的喜愛,他的多件作品被國內外藝術博物館收藏。

林飛鶴 木雕藝術作品《禪定觀音》

榫和卯的完美契合,能夠讓一尊巨像的基座牢不可破,不可動搖。林飛鶴和黃淑欽,就如同一副完美契合的榫卯。如果說林飛鶴是丹桂傳奇的策劃人,那麼黃淑欽就是最有力的執行者。

黃淑欽是黃文壽最疼愛的小女兒,也是黃氏木雕家族的第一位女性傳承人。帶著木香味出生的黃淑欽自幼在木雕藝術世界裡耳濡目染,她的作品有著女性獨有的古樸與含蓄,多件作品先後在全國美展獲得金獎。

有一種人,是帶著使命來到這個世界的。當父親需要她時,黃淑欽堅定地站在父親身邊,專心學藝,心無旁騖;當丈夫需要她時,黃淑欽義無反顧地站在丈夫身邊,挑起了丹桂工藝面向市場的重擔。

黃淑欽把自己深深地埋進了土壤里。從一塊粗糙的原木到一件精美的作品,這期間有著太多不為外人所知的瑣碎和繁雜,從承接安排訂單到質量把控,從管理團隊到對接物流、現場安裝……黃淑欽熟悉每一道工序,了解每一個工人,遊刃有餘地把控掌管著這一切。穿上工裝,她就是丹桂的一部分;換上華服,她就是一個優雅的妻子和一個乖巧的女兒。

丹桂枝頭繁花似錦,是因為根深,葉茂,花香。幾十年來,黃氏木雕家族已為無量壽寺、廣島別院、橫濱媽祖廟、濱松別院、松山別院、香積寺、太平寺、龍華寺等國內外幾十個著名寺院製作了上千尊大型傳世雕像。作為造像藝術的大家,黃氏木雕的傳人們,以最質樸的情懷,薪火相傳。

丹桂傳奇作品《祈航》

丹桂傳奇作品 《東方三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建工藝美術 的精彩文章:

問石論藝?姚仲達師生印鈕雕刻藝術展

TAG:福建工藝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