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刷」一下,馬就沒了?忽必烈這一招有點狠

「刷」一下,馬就沒了?忽必烈這一招有點狠

馬,在古代戰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中原農耕民族之所以屢遭草原游牧民族侵掠,戰馬的缺失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因素。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開始四處征戰,而征戰的最主要目標,就是對牛、馬等牲畜的掠奪。在1211年蒙古攻掠金國桓州時,一次性就奪得其監馬幾百萬匹,使蒙古軍勢大振。

根據成吉思汗發布的《大札撒》(蒙古汗國法典)規定,凡是有偷盜牲畜的行為,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如盜人馬畜,除歸還原馬外,應賠償同樣的馬九匹;如不能賠償,即以其子女作抵押;如無子女,則將本人處死。

到窩闊台時,對盜馬行為的處罰更加嚴厲,「但盜馬一二者,即論死。」窩闊台還定下了「羊馬抽分」的數額,即對牧民養馬牛羊的,百取其一。並頒布詔令將此數額「為永制」。

1263年,忽必烈開始設立「群牧所」,先後在全國建立十四道官營牧場,專門負責飼養馬匹。但是由於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使馬匹需要量激增。同時,由於驛站建設的不斷擴大,驛站馬匹的需要量也不斷增加。元代驛站總數超過1500處,其中有近千處是以馬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驛站頻繁使用,加之經常讓馬長途奔襲,致其倒斃死亡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每年都需要調撥大量的馬匹補充。

自蒙古汗國成立以來,就嚴禁對內的劫掠與偷盜馬匹。到忽必烈朝時,對外可劫掠馬匹的地盤幾乎沒有了,再沒地方可劫。而官營牧場的馬匹根本無法滿足朝廷的需要。於是朝廷所需要的馬匹就出現嚴重不足的情況。

元代官營牧場

為了彌補這種情況,忽必烈朝廷開始執行「和買馬」政策。即用遠低於市場的價格向民眾購買馬匹,這種政策帶有一定的強制性,看上了,你不賣還不行。

雖然「和買馬」在窩闊台時期就出現,但其大規模的實施,是從忽必烈朝開始的。到忽必烈後期,和買的數目越來越大,不僅由政府統一購買馬匹,還發放「市馬鈔」給軍隊,由軍隊直接購買。

可是,這種手段依然滿足不了元朝政府對馬匹的巨量需求。忽必烈朝又出台了「刷馬」政策。刷馬,又稱「拘刷馬」,也稱「括馬」。即政府遇有緊急戰事,需要大量馬匹又來不及和買時,就直接從民間徵用馬匹。

如果說「和買」政策實施時,朝廷還保持一些臉面,支付一些象徵性的購買款。到了「刷馬」時,這個臉也徹底被拋棄了。因為刷馬是沒有支付任何代價,完全是一種強制性的徵收,或者說叫做赤裸裸的掠奪。

忽必烈

在忽必烈朝時,先後刷馬十次。1276、1288年兩次刷馬,達22萬匹;最後一次是1293年,計劃刷馬11萬,結果只得7萬,原因是「為刷馬之故,百姓養馬者少」,意思是民間的馬都被刷光了,再無馬無刷。尤其是江南之地,馬匹幾乎被一掃而光。而刷馬的具體緣由,有些是「用兵」或「從軍」,有些是「授給缺少馬匹的蒙古軍」,還有些是根本搞不清什麼原因。

這麼頻繁的刷馬,除了確實因為軍隊與驛站缺馬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元朝將馬與兵器同樣視為「軍器」,屬於禁止民間擁有的東西,通過刷馬可以有效的將民間的馬匹直接收歸國有,讓有可能造反的民眾無馬可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蒙古大帝忽必烈統一全國,但是遠征日本,緬甸,都遭到了失敗
忽必烈也得過這種病!現在很多人都會有!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