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盾:頂級白客們對於網路安全的美好憧憬
CoinCheck的NEM被盜事件餘波未散,雖然官方表示已經準備了足夠的金錢賠付給受到損失的用戶,但是從耳朵財經走訪CoinCheck的用戶來看,目前CoinCheck的鎖死了他們的交易賬戶,賬戶上的錢除了能看,其他的什麼操作也做不了。這樣的損失誰會願意承受呢?
網路安全問題,其實一直都是一個無法規避的問題,直到區塊鏈的分散式賬本出現,才讓人們看到了安全,信任。不過現在還在在過渡期中,健全法律機制還是非常重要的。
耳朵財經採訪到了幣君交易所孵化的數據盾團隊,如何用創新的手段改變傳統的加密方式,讓數據變得更安全。
什麼是數據盾?
數據盾是通過將原始數據(個人照片、錢包私鑰、賬號密碼、機密文 件),進行基於bit位的填充、粉碎、倒序的處理之後,以分散式的形式,智能的存儲於網路的各個節點中,其中還使用了數據碎片的加密處理(Encryption)、副本備份(N-Backup)、副本拷貝(N-Copy) 的技術手段。當黑客獲取了部分數據碎片(File Fragmention)之後,無法獨立成文。即使黑客獲取了全部的數據碎片之後,也無法進行重組,依舊無法獨立成文。
上述的功能被數據盾稱之為——數據智能粉碎。 他們會把數據進行粉碎性的拆分,然後無規則的存儲起來,保護數據安全。
開保險箱只需要鑰匙
在2017年整個一年中發生了十多起攻擊事件。從交換平台到錢包服務再到ICO資金,黑客們因系統漏洞大獲收益。根據目前的市場價格,今年被盜資金的總價值在5億美元左右。
這個數字還不包含2017年之前的黑客攻擊,例如Bitfinex和Bitstamp、以及使場進入冬眠臭名昭著的Mt. Gox違約。把這些加到計數器中來的話,這些年來,被竊取的加密貨幣價值已經超過了125億美元。
單說數字貨幣交易所的存儲機制是用戶把數字貨幣存儲到交易所的錢包里,這個錢包本身是很安全的,但是交易所本身是需要網站支撐的,用戶的數據都存儲在交易所的錢包當中,黑客只需要把資料庫中的數據盜取出來,或者通過其他渠道。通過用戶的身份從交易所「合理」轉出,最後被導致交易所資金被盜。
我們經常聽說很多公司為建資料庫防火牆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花了幾百萬上千萬的資金,但是真的到被黑客破解的時候,黑客可能就只需要付出一台電腦的成本,就直接破解掉。
數據盾團隊成員透露,防火牆就像是保險箱,不管你成本多高,破解他只需要鑰匙就可以了,只要有手段獲得了這個鑰匙,或者付出獲得鑰匙的成本就可以了。
數據盾把私密信息碎片化
現在很多數據採取的方式是IPFS,簡單來說就是把100塊錢,分成了100個1塊錢,分別存儲起來,這樣可以把用戶的損失降到最低,雖然被偷了一部分,但是還存有大部分。
數據盾認為這樣的方式雖然起到了保護用戶資產的作用,但是用戶依然會有損失。如果把100塊錢分成100個碎片,隨機存儲到100個保險箱中,打開一個保險箱就只能獲得一個毫無價值的碎片,而這樣的保險箱在區塊鏈世界當中不止千萬,在茫茫數據當中找到相匹配的100個數據拼湊在一起,無論是難度還是成本都會呈幾何倍數增長。
而且原本的IPFS技術只能解決電影類數據的分散式存儲,影音類的分散式存儲可能陳冠希比較喜歡,但是行業局限性很大;影音視頻這一類的去中心化的市場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廣闊。而很多個人信息、財產信息等隱私數據才是用戶真正需要保護起來的。
總結
數據盾加密的數據是所有的數據包括個人敏感數據,企業隱私數據。而且在存儲的過程中還可以產生利益,就像是用手機挖礦。挖礦就是分享自己的安全存儲空間基於(DIP演算法),讓他人可以低廉的成本使用到更多安全的存儲空間。人們不用擔心自己的16G iPhone總是存不下那麼多照片,也不用因此花不菲的費用購買iCloud的雲存儲空間。使用數據盾的共享安全存儲網路後,也不用擔心個人數據的泄密。
耳朵財經認為在互聯網時代,我們一直認為是沒有隱私可言的,應該說是「成也大數據,敗也大數據」,大數據方便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獲取有用信息的時間大大縮短(興趣推薦),但是這些大量的數據也會被不法分子充分利用起來,對我們的利益產生危害。但是,數據盾這樣的數據處理方式,更好的保護了我們的隱私數據。
當然如果說絕對的安全還是不可能的,畢竟有粉碎的手段就會有組合的手段,只不過會給破解者增加非常大的工作量,以及成本投入,也會給企業更多地時間來反擊防禦。
---- end ----


※亞美尼亞將成立大型採礦中心 亞利桑那州或成為第一個徵收比特幣稅的州
※對話楊寧:區塊鏈項目99%是空氣,但剩下的1%將會改變世界
TAG:耳朵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