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買的蘇35為啥只拍打火箭彈呢? 殲20將來也打火箭彈嗎
原標題:中國新買的蘇35為啥只拍打火箭彈呢? 殲20將來也打火箭彈嗎
最近一段時間,軍迷們可謂喜大普奔,電磁炮上艦試驗,殲20列裝部隊,中段反導試驗成功,蘇35巡航南海,但是大家都發現了,央視報道蘇35的時候出現了蘇35打火箭彈的鏡頭,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中國空軍的各大軍事演練中經常有參演戰機打火箭彈的鏡頭?有人會問,為什麼老打火箭彈呢?在當今強化導彈精確打擊的時代為什麼很少有發射導彈的視頻呢?是導彈太貴錢不夠嗎?
實際上,要問打火箭彈哪家強,典型的三代戰鬥機,如美國F-16、俄羅斯蘇-27等,打火箭彈也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較為先進的火箭彈在制導方面都有了很大改進,以美國「先進精確殺傷武器系統」的制導火箭彈為例,其使用「九頭蛇」70火箭彈的發動機、戰鬥部和引信,增加制導組件之後,仍比「海爾法」導彈便宜得多,被稱為「小海爾法」,單發命中率在98%以上,還可以攻擊高速移動的陸上目標,堪稱一枚小導彈。在通用性上,其外形尺寸仍能由標準 M260型7管和M261型19管發射器發射,可以說是變廢為寶一點不為過。歷史上,美軍在越南戰場上,針對越軍的游擊戰術以及戰場地形特點,大量使用火箭彈攻擊地面目標,將火箭彈射程遠,威力大且對載機要求低的優勢發揮到了最大化。
在作戰中,尤其在山區的反恐作戰中航空火箭彈可以利用空中發射優勢,進行大面積火力覆蓋,起到掃除障礙為地面部隊開路的作用。戰鬥機掛載的火箭巢為多裝連發,如果多架戰機進行配合發射則可短時間覆蓋一定區域,任你多快的機動目標只要在此區域內,基本上逃脫不了火箭彈洗地的結局。火箭彈的彈種在不斷發展中不斷豐富,有縱火的火箭彈,可以在短時間形成火障,還有破片類的火箭彈主要用來殺傷人員,也有穿甲性能強勁主要對付裝甲目標的火箭彈,對裝甲目標進行攻頂打擊,即便是主戰坦克都難逃一劫。各型號戰鬥機火箭彈洗地確實能檢驗飛行員飛行技術,俯衝拉起改出同時兼顧瞄準發射需要一氣呵成。
大家在看飛機發射火箭彈的時候是不是都覺得視覺欣賞很過癮啊,好看啊,嗖嗖嗖一炸一大片。隨著戰機向地面目標俯衝下去,航空火箭彈接連發射,地面一片火海,場面十分壯觀。群眾一看卧槽真牛逼,最關鍵的確確實實比著導彈要便宜,與此類似的還有軍艦發射火箭深彈,隨著鏡頭裡火箭深彈發射器俯仰,一頓齊射,嘩嘩嘩一大片多刺激。其實呢,這就講到了宣傳效果的問題。
第一,飛機打火箭彈視覺衝擊效果非常好,一溜火花帶閃電,給力!
第二,飛機打火箭彈攝影師容易拍攝。打導彈,首先大家要明確一下導彈的射程,中距彈射程幾十上百公里,你拿著望遠鏡也看不見幾十公里上百公里外的靶機。你讓攝影師怎麼提前埋伏在那兒?攝影師又不是超級賽亞人,他如果在空中拍,要麼提前坐飛機裡面要麼預先埋伏好在靶機經過的地方,導彈可不長眼睛,不打靶機打攝影師的座機誰負責?攝影師如果站在地上在靶場附近拍攝目標炸點,就很難同時拍攝到遠處飛機在中高空發射導彈的瞬間。打格鬥彈的話嗖的一下打出去了,這玩意速度賊快,上下翻飛,你睜著24k的氪金眼去找,一會兒就飛出你視線之外。攝影師的脖子也不是三百六十度旋轉的雷達,這東西連航跡都看不清,近處的靶機飛著飛著莫名其妙冒了一朵煙霧就爛掉墜機了,吃瓜群眾表示what?啥都沒看見這什麼玩意。那麼問題來了打什麼視覺效果突出物美價廉聲光效果拉風能夠滿足廣大吃瓜群眾?那自然是火箭彈啦!攝影師既可以坐在飛機座艙里跟拍也可以站山頭上把飛機俯衝射擊和炸點爆炸的全過程都拍攝下來。
第三對攝影師的身體素質要求也不高。攝影師不是飛行員,演習的時候前排飛行員說攝影師您坐好嘍,前面就到演習區,拿好您的照相機。我要做動作了!不好,前面導演部模擬地空導彈來襲,我先打熱焰彈再做一個急速俯衝再接一個8g轉彎,好!成功躲過了地空導彈來襲,擦,錯過了對地攻擊地域,不用急,我來個8字盤旋,再來一次 ,呀呼嘿!漂亮,我打到了我打到了!攝影師?你拍到了嗎?咦,咋不說話呢?飛行員回頭一看,攝影師早就昏在了后座,攝影師在8g轉彎的時候感覺跟八個壯漢壓在他身上一樣,手都抬不起來還拍照?血往上涌,眼前一紅就昏過去了,還好沒吐在機艙,醒來的時候飛機都落地了。啥抓拍任務也沒完成。所以呢攝影師只能拍火箭彈,因為它自帶聲光效果啊。
第四點當然也很重要,那就是保密。空空導彈這種鷹之利刃還是減少曝光率的好。啥,你說美國的AIM120?地主家炫耀慣了,你啥好的不學學這個?
那麼問題來了,大家說,以後能看見殲20打火箭彈嗎?
歡迎關注我的大魚號:宋瑋觀天下軍事
微信公眾號:hot986


TAG:宋瑋觀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