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SpaceX獵鷹火箭成功的背後,你不知道的內幕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SpaceX獵鷹火箭成功的背後,你不知道的內幕

前兩天微信收到一條消息,嚇我一跳,我以為我為人類立功的機會到了。

「你好,我是 SpaceX 公司的工程師。昨天發射火箭的時候我們沒注意馬斯克正坐在那個車裡。現在需要籌集經費再發射火箭把老闆接回來。請給這個工行帳號打 3000 元,將來可安排你免費火星移民,另送水手谷精裝修大產權別墅一套。」

我想,搞航天的人怎麼能這麼馬虎,我趕緊上網查看,發現馬斯克正在喝酒慶祝勝利。我很感慨,連騙子都這麼拚命地蹭熱點,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騙子是假,馬斯克的成功是真。他開發的重型獵鷹火箭帶著他研發的一輛騷紅色特斯拉跑車,和他的火星夢,一同飛往太陽同步軌道。

為啥說馬斯克是個商業奇才,他還在他的電動車的電路板上玩了一把情懷:Made on Earth by humans(地球人類製造)。

我認為這是純煽情,因為我不相信他會認為外星人懂英語,他明明就是為了拍照裝逼,最終是為了給特斯拉做廣告。

更令人震撼的是,兩個二手的火箭助推器,再次同步回收完成,搞不好還可以第三次使用。

GIF

而且這個重型獵鷹火箭,是目前航天界的運力之王,近地軌道理論運載能力達到63.8噸。

而且這個馬斯克的獵鷹火箭家族,竟然搶走了我們幾十年的白菜價!獵鷹9的報價,只有5400萬美元,低於我們長征三號的6000萬美元。

最近的 2017 年,SpaceX 總共完成了 18 次的發射,約佔全球發射總量的五分之一,比肩中國全年的發射總數。所以有人說馬斯克一家公司,碾壓了幾個航天大國。

看到這裡:

我不禁有個感慨,創業要想成功,不是那麼容易,有很多努力以外的因素。比如你看Facebook、SpaceX、阿里巴巴、騰訊,他們老總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姓馬,馬克·扎克伯格、馬斯克、馬雲、馬化騰。百度老總不姓馬,但是人家老婆姓馬,叫馬東敏。如果李彥宏把公司轉給老婆,也許業績會更好一點兒。

胡說八道完了,我們說正經的,馬斯克的確厲害得邪乎,我感覺可能比喬布斯還要邪乎。我一向的理念就是轉行不聚財,但是這個人是個例外,他最喜歡的事就是跨界去創業。

他大學主修的是物理和經濟學,上學期間在鍋爐房鏟過土,在銀行當過業務員,後來還賣過電腦,經營過地下酒吧。

畢業後他開發過遊戲,創辦過醫藥公司,創辦過軟體公司,創辦過線上銀行,開發了美國最流行的Paypal支付系統,後來開始造電動車特斯拉,同時也創辦了民營航天公司SpaceX。

總之,他是個敢想敢幹的人,一個有理想、有頭腦、又有拼搏精神的創業家,他的人生經歷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這一點毋庸置疑。

而且他的超級獵鷹火箭發射成功,將會給全世界航天界帶來一股清新的泥石流,可能會再次點燃人類的航天夢想,再次引發新一輪航天界的競爭,甚至引發航天界的體制改革。

提到航天,就不能不提NASA,也就是美國航空航天局。

這個單位是個典型的政企不分的怪胎,又當裁判, 又當運動員,又是行政機構,又是事業單位,養了很多研發機構。NASA每年都要寫PPT,然後苦口婆心的向國會申請經費。最後把項目分包下去,分給企業或者科研院所去完成。

申請國會撥款的時候,像孫子;分包工程的時候搖身一變就變成了爺爺。有人當爺爺就有人當孫子,在分包火箭發射業務的時候,就有兩個孫子,波音公司和洛馬公司。爺爺自然要刁難孫子,哪個孫子乖(報價低),就把業務分包給誰。這倆孫子相互撕逼了幾十年,錢也沒掙到多少,倒是把爺爺養肥了。

後來倆孫子一合計,反正國內就我們倆,於是有了默契,不再拆台苦鬥了,後來兩家一合計,不如乾脆拜把子結盟吧。

於是波音公司和洛馬公司各出資50%,成立了一家新的企業,叫聯合發射聯盟公司。這一合併不要緊,壟斷了全美國的發射業務,從孫子搖身一變,變成了爺爺,然後就坐地起價。所以你看為啥他們發射一次地球同步軌道要4.5億美元,而我們的長征3號發射一次,也只有6000萬美元左右。

這下NASA可愁壞了,現在有兩個爺爺了,一個是國會,一個是發射聯盟。所以氣得NASA拉下老臉去找俄羅斯人,去當窮得眼睛都綠了的俄羅斯人的爺爺,讓俄羅斯人幫著發射。

為啥馬斯克是個偉大的有頭腦的商人,他敏銳地感覺到,同樣是火箭,為啥國內外發射價格差這麼多,他思考良久,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這一定是體制問題,他認為壟斷和官僚主義是發射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這裡頭大有文章可做。

而NASA和軍方也認識到這個問題,在2003年提出了一個法爾肯計劃,又叫做「兵力運用與本土發射(FALCON)計劃」,也就是獵鷹計劃。這個計劃中,很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引入商業資本,培養小的火箭發射公司,引入商業競爭,最終降低商業發射成本,也就是重新當回爺爺。

所以馬斯克的火箭為啥叫「獵鷹」呢,說明他直接瞄準了政府採購需求,也趕上了政策的東風。關注這種政策導向是創業者最終創業成功的最基本素質。

馬斯克就具備這種素質,你看特斯拉的電動車,拿了多少政府補貼。各國都在補貼特斯拉,除了中國。

《財富》雜誌,曾經有一篇文章,揭露了馬斯克的另一面。馬斯克為了讓美國各州拿出巨額獎勵方案,在選址過程中使用了炫耀、誘惑、壓榨、恐嚇、激將法等多種手段。

最終,他促使內華達州以令人瞠目結舌的14億美元稅收減免、自由使用的土地等巨額刺激方案拿下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所以,馬斯克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所以為啥SpaceX公司還是個空殼的時候(2006年),NASA就送來了2.8億美元的研製合同。但NASA也不是傻子,不是看看PPT就給錢,而是SpaceX團隊中真的有火箭專家。

他就是獵鷹火箭的總設計師——湯姆穆勒。

他曾經在TRW公司擔任工程師,而TRW給阿波羅登月計劃開發過發動機,是NASA的重要供應商。穆勒是研究氫氧發動機的資深專家。可是後來你知道的,登過月之後,美蘇因為航天競爭,元氣大傷,美蘇雙方握手言和。之後NASA的經費就急轉直下。

沒了業務,穆勒就被辭職了。

穆勒下崗之後,他沒事就在家搗鼓業餘火箭,業餘火箭燒自己的錢,所以成本控制做得很好。穆勒還成立了個業餘火箭俱樂部。2002年馬斯克跟穆勒在一個倉庫相遇,兩人惺惺相惜,相談甚歡,隨後穆勒加入了馬斯克的太空計劃。

馬斯克的創業搭上了政策的東風,還解決了NASA的難言之隱。從2000年開始,美國政府持續壓縮NASA的狗糧,加上美元貶值,NASA撐不下去了,想裁員又說不出口。這時候馬斯克的公司,有錢又有業務,就需要來NASA挖人,這下就挖到了NASA心裡,巴不得都挖走呢。

NASA的局長邁克爾·格里芬親自出頭,幫馬斯克組建團隊,甚至幫助馬斯克確定研發方向,你說這創業能不成功嗎?

但事情還是有曲折,許多人都說馬斯克是騙子,造噱頭騙人錢,馬斯克的的名聲,一度比賈躍亭還臭,局長動搖了,在2008年的時候,不肯給SpaceX單子。

但這難不倒馬斯克,因為他的工程師們都是從NASA挖來的,都是局長的前手下,他們全體出動,挨個找老領導格里芬談理想,畫大餅,終於又拿到了NASA的16億美元的單子(國際空間站貨物補充合同)。

而這些工程師,被從體制內解放出來之後,有了股權激勵,有了年終獎鼓勵,如鳥出籠,如豬出圈,如國足出線,個個戰鬥力爆棚,他們把美國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都結合在了一起。

2012年更大的機遇又來了。那一年美國跟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鬧僵了,奧巴馬還公開唱衰普京,插手俄羅斯的大選。

這一鬧不要緊,影響到了美俄之間的矛盾,因為之前往國際空間站運貨,是租俄羅斯的火箭和飛船,這下要是繼續做生意,簡直是資敵,所以加快了對SpaceX的支持力度。2012年,NASA送上了3億美元的合同,2014年簽訂了26億美元的合同。有錢了,以前從NASA跳槽出來的員工,幹勁更大了。

所以,馬斯克的成功,有他個人的才華,的確是個商業奇才,看準了癥結所在,抓住了歷史機遇,整合了資本,整合了人脈,整合了技術。可以說,他的成功,打了美國航天體制的臉,打了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的臉。堂堂一個曾經登過六次月亮的航天強國,竟然淪落到要租俄羅斯的飛船。

《士兵突擊》里有句話,好槍手都是子彈喂出來的,科研也是一樣,大牌的科學家也都是用資金給砸出來的。

同樣,大國的裝逼項目,也是燒錢燒出來的。比如美國的土星五號火箭(登月專用),每射一次,就相當於被蘇聯打掉一艘航母,就這麼貴。為啥1972年之後,美國不登月了,就是財政扛不住了。

馬斯克高明的地方就是,能忽悠到錢。到2012年的時候,手上有了40億的開發合同,2014年拿到26億,2015年谷歌注資10億,2015年軍方和沙特各送來幾億的合同。

不過他的確用錢做出了成績,同時,他又懂得輿論、資本和政府的G點,知道大家需要什麼,宣傳的時候很注意,很注意輿論營銷,每一次新聞都是一次免費營銷。同時80分的成績,他可以說到100分。

總之,到目前,SpaceX總共砸了70多億美元的資金,而NASA的火星項目,第一階段費用60億美元,正在審批中。

再看看我們的載人航天工程。

從載人航天1992年立項開始,到神舟10號勝利完成,20多年,累計投入了390多億人民幣,大概60億美元吧。

而SpaceX,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十幾年的總經費,卻超過了中國載人航天的20年。從這個成績看我覺得,中國航天人更偉大。

偉大的是中國航天人,不代表中國的體制沒有問題。為啥經費這麼低,卻能做出這樣驚人的成績?

第一、中國航天人太拼了(載人航天精神)。

第二、航天人的工資的確太低了。

因此,我建議要提高投入,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另外,我想著也可以學著成立幾家有官方背景的民營發射企業,既能吸引商業資本,又能引入競爭激活體制,還能提高從業者的積極性。同時,我們吃瓜群眾,也要給中國航天相對寬鬆的輿論環境,馬斯克失敗了多少次,才獲得成功,我們也要允許中國航天勇於嘗試,不要過於保守。

如果改進一下機制,我相信既能提高航天人的收入,也能重新奪回屬於我們的白菜價。把帝國主義的產品弄到白菜價,一向是我們的強項。放眼整個世界,我們的確用較少的投入,做出了相當驚艷的成績,但是的確還有差距,差距也是有原因的。

有差距也不是壞事,就像跑步,一方面領跑比較費體力,另一方面,領跑者要承擔巨大的風險。有美國幫我們試坑,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馬斯克的獵鷹火箭,必將掀起又一輪航天競爭,有競爭不是壞事。沒有蘇聯登月的競爭,美國也就沒動力搞了。蘇聯倒台後,其實美國航天也沒落了。

不過,對於競爭,我們也要有清醒的認識,我們要學習對方的長處和機制,但不能強行裝逼。我們要有自己的戰略定力,按照自己的節奏,推進自己的航天夢,不能像蘇聯那樣被拖垮。

最後,感謝中國航天人,也感謝幫我們試坑的美國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酷 的精彩文章:

印度「烈火-5」偽洲際導彈有多強?也就至少落後中國26年而已

TAG:軍武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