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為什麼和司馬相如私奔?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兩情相悅。從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可以看出,卓王孫慕相如聲名。將他與縣令請到家做客,相如彈琴(以琴心挑逗文君)。卓文君偷聽偷看,「心悅而好之」。便與相如私奔至成都。此記載應是兩情相悅走到一起的情愛原型。
司馬相如(前179~前117),其故里為四川蓬安。《史記》說: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以贊為郎(用出資金方法得到「郎」的官職)」,可能都在蓬安,說明他在蓬安有相當殷實的家業。「郎」是戰國、秦漢時帝王侍從官的通稱。相如的具體職務是「武騎常侍」,《史記》「索隱」說:「秩(俸祿)六百石,常侍從格猛獸。」買得這樣的官職花錢不會太少,說明相如家有極強經濟實力。
《史記》載:「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閑雅甚都……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相如在臨邛是「舍都亭」(不住縣令家);相如出行車騎可謂豪華氣派,對文君侍者「重賜」可謂出手闊綽,所有這些似乎與「窮」聯繫不到一起。至於文君私奔到成都,有「家居徒四壁立」的記述。也不能說相如家窮,因為他在蓬安還有家。相如離成都去長安等地做官,成都的家無人居,自然是「徒四壁」;返甸成都自然還是「徒四壁」。
相如擔任「武騎常侍」,侍奉皇帝打獵,格鬥猛獸。必須保證皇帝的絕對安全。因此,相如應是相貌堂堂、魁梧有力、機智舅敢、動作靈敏、做事千練的人。相如去臨邛,「從車騎,雍容閑雅甚都」。他到卓王孫家赴宴,上百人。一坐盡傾」,可說明相如儀錶非凡。「都」是美、漂亮的意思。相如不是一般的「都」。是「甚都」(非常美)。因此,當文君偷「窺」,便「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是說恐怕自己配不上(相如)。應該說,相如的俊美丰采征服了文君,使她為之心動、傾倒。文君是美是丑,《史記》《漢書》都未述及。連一般的漂亮都沒說。《西京雜記》卷二說:「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美蓉,肌膚柔滑如脂。」或屬粉飾之詞,不可全信。
漢代倡導「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義」。此時的相如孑然一身,隨時可以娶婦成婚,應是許多名門望族小姐青睞的人選。這是新寡的卓文君喜歡相如的重要原因。
漢代婚制習俗制約了他們相愛。相如與文君兩情相悅,就應談婚論嫁,通過正式媒聘成婚;但是,卓文君其時「新寡」,是個寡婦,按漢代禮儀、風俗,這顯然不成。《西京雜記》載「文君十七而寡」,如果她十五歲出嫁,結婚約2年成為寡婦。史籍未載她生子與否。看來沒有生育。《札記·郊特牲》載:「男帥女。女從男,夫婦之義,由此始也。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又載:「信,婦德也。壹之與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按照《札記》的規定,死去丈夫的婦人不能再嫁。西漢是禮教形成的重要時期。漢高祖(劉邦)登基後。命叔孫通製作禮法。漢武帝採納博士董仲舒(前179~前104)「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西漢劉向(前77~前6)撰成《列女傳》,用以進行婦教,宣傳女德。《列女傳·貞順》有:「修道正進,避嫌遠別,為必可信,終不更二……」,也說女子喪夫終身不能再嫁。《史記,貨殖列傳》載:「巴寡婦清……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始皇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漢書·貨殖傳》也載:「巴寡婦清……始皇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寡婦清能遵守當時的禮制,守寡守業而顯天下,儼然是一個貞婦的典型。
漢朝的禮制基本承襲秦制。班昭(約49~120)是《漢書》作者班固之妹,14歲嫁給曹世叔,丈夫早逝,班昭守寡,繼父兄續作《漢書》的編修工作。《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載有班昭的《女誡》,其中有「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義」。汪玢玲《中國婚姻史》說:「班昭自己的寡婦身份……如此安份,著書立說,與卓文君的私奔相如迥然不同,一切均按照統治階級的意願行事,自然備受皇家重視。推為女聖。」
縣令應是相如與文君婚姻的撮合人。按照漢代的婚姻制度與婚俗,喪夫的文君不能「二適」(再嫁),要服喪、守寡,至少要三年。新寡的文君要再嫁,只有採用「私奔」方式;而相如應是文君私奔所圈定的對象。同時,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卓老太爺也是支持女兒私奔,重尋歸宿的。可是,卓家卻不能直接、正面接觸相如,因此,縣令王吉的搭橋與撮合便應運而生了。
臨邛縣令王吉與臨邛首富卓王孫應過從甚密,是宴席嘉賓。關係之深應超過王吉與相如的關係。但要相如去娶文君,則首先要說服相如;其次也要讓文君對相如的相貌與風度滿意。此外。更重要的還須瞞住世人的耳目才行。王吉先是利用素與相如「相善」的關係,主動向相如發出邀請:「長卿久宦遊不遂,而來過我。」按理說,王吉邀相如做客,安排在家居住最好。可是,相如是「舍都亭」,王吉是「日往朝相如」。縣令朝見相如,一路車馬喧喧。而「相如初尚見之,後稱病,使從者謝吉。(王)吉愈益謹肅」。這些違背人情的舉動,應是造勢,能達到抬高相如聲望的目的。


※你不得不知的設計名師系列之:柴田文江
※李清照《武陵春》:看女豪傑怎樣表現悲愁
TAG:雍城漫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