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君子雅正:康紅光其人其書

君子雅正:康紅光其人其書

康紅光,又名弘廣,字赤亮,號先唐,北海書痴,天際真人。

1962年生於山東昌邑,1983年開始學習書法,初從唐楷,繼學歷代名家行草,兼涉篆隸簡帛、漢魏摩崖碑刻等。

1985年以後作品多次在中國書協、省市書協等單位主辦的書展賽中入選獲獎,並見諸多家報刊書籍,刻入碑林,為多家單位和朋友所收藏。省、市電視台曾做過專題報道。

1990年發起成立北海書社任社長。

1991年入北京大學首屆書法藝術研究班學習,師從沈鵬、歐陽中石等先生。

1992年在山東省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藝術展,沈鵬先生為其題寫展名。

1992年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在濟南舉辦「弘廣書法藝術研討會」。

1993年應邀在山東榮成第二屆國際漁民節上舉辦個人書展。

1996年籌備成立山東昌邑市書法家協會任副主席。

1997年入北京大學考古系進修書畫及文物鑒定。

2001年創辦弘廣文化藝術中心,主要從事創作、交流、展覽。

2016年設立藝術工作室——H.G藝術空間。

康紅光其人其書

光陰倏忽,轉眼間與紅光兄已相識20餘年了。初識時彼此還是三十而立之年,至今則已是逾知天命之年,思來令人不勝感慨欷覷。與紅光兄相識雖緣於書法,是典型的以書會友,但紅光兄於書家身份之外身上所散發出的淡泊、真率乃至爽慨,使人與他初一相晤,便會產生一種親切感,想與之把臂而交。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50x33cm 2015年

我與紅光兄初次相識,便有這種感覺,後漸成知交,音問往還,常存念中。他寫的一副聯句,很能表達他的為人情懷與豁達氣質:名士襟期風清月白,丈夫器量海闊天空。此洵非為文造情的虛語,而是心有所期所至的性情追尋。

《得大自在》 58x47cm 2017年

論其書法,康紅光出道甚早。他20世紀80年代初在就讀大學期間即開始自學書法並獲獎,後曾被告知推選參加81年全國大學生書法大賽,卻因初涉書法,諸多懵懂而失之交臂,但因此卻使他堅定了走書法之途的信心。1990年他發起成立北海書社,組織山東昌邑青年書家進行書法探索並向省內外書法名家請益問學,推動了當地青年書家群體的形成和書法活動的蓬勃展開,一時蔚成風氣。而在1990年,由個人發起組織書社開展活動,即使在書法先進地區也並不多見。

《奉爵雅歌聯》 136x34cmx2 2015年

由此可見康紅光的書法魄力與超前意識;不僅如此,身處儒家文化中心區域,康紅光內在心理上深受齊魯儒家地域文化影響。這不僅反映在心性與個體人格修養方面,也表現在他的文化自覺方面。他在20世紀90年代初廣泛深入學習書法傳統的同時,還兩度入北大進修深造,力圖使自己能夠全面提高自身傳統文化修養和對書法傳統的深入認識,並以此提升自己的創作境界:一次是91年入北京大學首屆書法藝術研究班,師從沈鵬、歐陽中石等名家學習;一次是97年,入北大文博學院進修考古專業。二度入北大深造研修在文化層面開拓了他的視野,加深了他對書法的認識與理解。這也表明康紅光在書法創作早期便清醒地認識到,書法不僅僅是一種純粹技巧層面的東西,書法創作需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支撐。純技巧只是形式化的東西而與精神無關。只有在形式層面苞有觀念積澱和精神表現,書法才會具有優雅人文品格。

《虎嘯龍吟》 135x42cm 2014年

1992年,由山東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康紅光書法個展在山東美術館舉辦。這次展覽是他個人早期書法創作的階段性總結。以這次展覽為標誌,康紅光的書法創作開始進入深化沉潛階段。從1992年迄今,康紅光一直潛心書藝,旁搜遠紹,並廣泛鑒藏、訪學,力戒浮譽虛名,真積力久,孜孜矻矻,問學向道。

《縹緲輝煌聯》 136x33cmx2 2015年

康紅光於書法有著較強烈的傳統意識與風格意識。他早年書法奠基二王,於帖學主脈潛心研悟,逐步定位於米芾、王鐸。這段時期持續時間較長。依他的理解,二王帖學既是基礎與經典,更是文人書法的標誌。因而求傳統與書法文人化表現皆離不開二王帖學傳統。而圍繞二王帖學傳統,每一個時代的代表性人物又無不謀求帖學的超越創新。如米芾一生追慕晉韻,言書不入晉韻,輒成下品。但是他風檣陣馬、八面出鋒的刷字風格,又是對晉韻,不疾不厲的招化;王鐸也復如此。他以米芾上追晉韻,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圍繞《淳化閣帖》謀求草書變法。他的草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對黃山穀草書的化裁中寫出了非晉韻所能夠籠罩的草書風神。

《神龍天馬聯》 136x34cmx2 2015年

由此,康紅光將自身創作始終定位於追尋經典,文人化與風格化三者的統一。近年來,他的書法創作更傾向於風格化追尋並強調拙撲氣厚的審美興味,這與他的個性與為人風範也有著緊密的聯結,「書雖一藝,與性道通」(何紹基語),書法風格範式總是內蘊著書家的個性標誌與精神價值。對樸厚與金石氣的追尋,使康紅光近些年書風為之一變;由米芾、王鐸轉向取法何紹基,內中雖有關聯,如王鐸之骨勢與何紹基拗澀碑法之隱通,然從大的整體風格上卻變化甚巨。這其中隱含著書家審美觀念的內在變化。——從對米芾、王鐸帖學的使轉到糅入何紹基猿臂法的絞轉裹毫反映出的是碑學金石氣的滲透,表明康紅光由純粹帖法轉向對碑學某種程度的傾力,在審美觀念上開始追尋生拙奇倔之趣,從中也透露書家對個性風格意識的強烈關注。

《壽》 138x68cm 2015年

何紹基說:「書家須自立門戶,其旨在熔鑄古人,自成一家,否則習氣未除,將至性至情不能表見於筆墨之外。」何紹基上述書學觀念,想必對康紅光一定深具影響。他對何紹基書法的價值追尋便表明了這一點。康紅光於何紹基之體究,既有早期漢碑之根柢,又有書卷之淘養,故寫來得心應手,出之自在。他在注重何紹基書法金石氣表現的同時,也尤為強調書寫的自然性。將沉厚的線條出之以鬆快的筆調。這無疑融入了他早年對帖學的領悟。康紅光尤喜書何紹基對聯:朴茂峻宕,具嘡嗒大氣,於此盡顯康紅光魯人樸厚寬博之心性,有人書合一之慨。

《樹陰樓陽聯》 230x49cm 2015年

康紅光已逾知天命之年,這是一個書家趨於成熟的年齡。以康紅光眼高視闊,學植豐厚,加以粹礪整合,其書藝必會臻至新美之境。

文/姜壽田

中國書協學術委員

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院研究員

《書法導報》副主編

《隨佛》 70x33cm 2015年

《王維詩》 60x21cm 2017年

《聞雞躍馬聯》 230x49cm 2015年

《心清室雅聯》 136x34cmx2 2015年

《楊萬里詩》 122x32cm 2010年

《雨過風來聯》 136x34cmx2 2015年

《張繼詩》 136x68cm 2015年

《周易乾卦句》 135x48cm 2015年

《周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64x30cm 2017年

資料由北京一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雲堂畫廊 的精彩文章:

豐子愷耗盡45年的曠世之作,只為完成對李叔同的承諾!

TAG:松雲堂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