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唱著唱著,年就到了

唱著唱著,年就到了

窗外,有零星的鞭炮聲突兀地炸響,車子的報警器開始吱哇吱哇地亂叫,又有鞭炮聲從遠處傳來,噼哩啪啦響個不停。

是小年了。

小時候,總喜歡唱這樣的歌謠: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殺道雞。

二十八,貼花花。

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兒,捏鼻兒(餃子)。

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

古人真的是這麼有序地迎新年的么?還是這民謠只是應個景兒而已呢?也許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吧。大家庭,大宅院,掃個房子可不像我們現在打掃三室一廳的屋子這麼簡單,吃食的多少也遠不是我們三口之家這樣的小門小戶所能想像的。更何況,我們現在不想做了,可以請專業的保潔來幫忙。吃的有現成的蔬菜集裝箱、肉類集裝箱、乾果集裝箱,弄幾個現成的,便是殷殷實實的一個年。

當然,應景兒的成份當然是有的吧,不然不會用這麼吉利的名詞:官,腐(福),肉(有),雞(吉),花,酒(久)。花開富貴,官運亨通,大吉大利,年年有餘,長長久久,是不是都是很吉利的語言?看官休怪俺憑空臆想,過年了,咱也得圖個吉利不是。

小時候過年的程式,和歌謠中唱的八九不離十。

二十三照例是要放鞭炮吃餃子,小年兒是大年的預演,感受一下過年的氣氛,然後繼續忙碌。

掃房子的事兒對兒時的我來說並不算很煩,反倒別有一番樂趣:頭上戴一頂報紙捲成的高帽子,用一根綁了長長木棒的掃帚去粘屋角的蜘蛛網還有不知名的蟲子造的薄膜樣暗淡的家。那個季節,並不見有蜘蛛和蟲子倉皇地出逃,這些小東西都不是我所喜歡的,所以,搗掉它們的老窩時總有一種小小的快意。

做豆腐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那可是真正滷水點的豆腐,地道著呢。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這個歇後語便是那時記下的。最期待的其實是喝一碗嫩嫩的豆腐腦,那是一年只有一次的美味。豆腐的吃法很多,燉著吃,炸成豆腐乾兒燴菜吃。遇上極冷的年份,屋檐下結出長長的冰掛來,放在屋裡的豆腐便被凍得蜂窩一般,看上去跟麵筋無二,吃起來也別有風味。

那個年月,平時照例是很少有肉吃的,過年備的肉也並不都能吃,相當一部分是要送人的。那時的規矩,外甥瞧老舅要送四色禮:一包白糖,一盒果子(點心),一把粉條,一根禮條。所謂禮條,是一條三斤左右的豬肋骨肉(肋骨並不剔除,兩端翻卷,像如意)。節前按需要一份份備好,用繩子穿起來掛在牆上。四色禮除了送老舅,還用來謝大媒。凡娶親的人家,當年對媒人的這份大禮也是不能少的。

印象中,過年是極少殺雞的。那年月,養的雞才捨不得殺呢,得指望它們多多下蛋改善生活,殺了吃肉,不划算。

對孩子來說,年前貼完了對聯也就沒什麼事可做了。寫對聯多是請了村中有學問的人來寫,之前自家要先把整張的紅紙按適當的寬度裁好,按字數折成一個個的方格,等寫好了,再一張張鋪在床上等油墨晾乾,這樣一整套程序忙下來,沒有個大半天是做不完的。

年前的日子對一個孩子來說,顯得太長太長了。總是恨不得二十三過了就是三十兒。

印象中的大年初一,總是有很好的陽光。穿著乾淨衣服的大人們不再忙碌,這家串串,那家走走,而且總是喜歡逗毛頭小子:拜個年,給你發壓歲錢。於是那小子便顧不得新衣新褲,撲通一聲跪下磕幾個響頭,大人們也不食言,於是孩子叮叮噹噹收穫了一小把硬幣。

古老的民謠唱了一年又一年,過年的習俗也依舊年年延續不改變:二十三,我們依然會買火燒饃(現在都叫燒餅了),依然會放鞭炮;我們依然會選擇自己比較空閑的一天去做節前的大掃除,擦窗戶,把屋裡的角角落落打掃的纖塵不染;我們依然會採買許多吃的,雞鴨魚肉,各種菜疏;我們依然會貼上自己喜歡的春聯,我們依然會在除夕晚上煮上一鍋熱騰騰的餃子。一年又一年,我們不再去探究習俗的起源。隨著歲月的流逝,儀式背後的故事漸漸被遺忘,而儀式卻一如繼往地被重複。

其實,這民謠的精髓,也是我們傳統的精髓,大約用四個字可以概括:祭、掃、食、拜。簡簡單單四個字,中華民族的習俗和禮儀可見一斑。

祭的基本釋義是:供奉神靈或祖先;對死者表示追念的儀式。祭灶官便是民間對神靈的一種膜拜儀式,而老家有初三上墳的習俗,可以做祭祀的另一個註解。

關於掃,是清除穢氣,也是為了開門迎客,這是對客人表示尊重的體現。我們常說:芳徑已然緣客掃,蓬門今始待君來,就是這個意思吧。

說到食,其實更多的還是待客的需要。自家人,一鍋餃子便打發了,但是有客人來是一定要做上一桌子菜的。而且,吃飯的時候,主人家只會有二三人相陪。主人不能只顧自己吃,最重要的是要讓客人吃好。主人雖然只是小口地咂著滋味,但客人不停箸自己萬萬不可先停筷,這是給客人留面子,不要讓客人覺得自己吃得太多而難堪。

總覺得,中原是我們傳統習俗傳承最完好的地方,也是最能體現我們禮儀之邦的一個區域,不信你看看這首北京地區和過年有關的民謠: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

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這首皇城根下流傳的民謠較之中原民謠,更多地談到了吃,開言便是「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更多強調的是自家的伙食改善,從臘八便開始了過年的幸福生活。

以上兩首民謠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沒有提到穿。也許在那些年月里,吃飽肚子已經相當不容易了,缺衣不少食,便知足了吧。民謠傳達出了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民以食為天。

除了這類過年民謠外,還有一首流傳在山西太原地區頗為有趣的《避債謠》,不妨拿來一樂:

二十三,保證還。

二十四,我發誓。

二十五,找老姑。

二十六,找老舅。

二十七,不要急。

二十八,再想法。

二十九,明天有。

三十兒不見面,

初一碰見拱拱手。

曾聽一熟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正月里不還債。說得理直氣壯的,讓聽的人很為借錢給他的債主覺得不值,原來根源在這兒:傳統習俗,正月不追債。二月二之前是債務人的好日子,誠如民謠中所唱的那樣,從二十三開始躲到年三十兒便可以喘口氣兒了,初一見面拱拱手:你奈我何?活脫脫一副無賴形象。若你此時還繼續要帳,反倒是你的不是了,不信,到大街上讓大家評評理!

這民謠之所以在太原地區流傳,也許因為那是個出商人的地方吧,商人的精明,商人的無奈,行業的規矩,大約全在裡面了。

不過話說回來,無論做生意,還是做人,誠信,才是根本,管它是不是正月,只要有錢,還是還了吧,欠帳還能心安理得理直氣壯,這樣的人,以後誰還敢再借錢給他?

二十三,祭灶官

……

唱著唱著,年就到了。

2012-1-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初創公司如何做好品牌背書
保證你5年後依然年輕的必要護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