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夜裡哭鬧不止,可能是這三種原因在作怪!
小編導讀
所有新晉的奶爸奶媽們在面對新生寶寶的吃喝拉撒睡時,都一定會有不知所措的時候,尤其是遇到寶寶夜間哭鬧不止時最為糟心。寶寶哭得撕心裂肺,當爹媽的心疼,還會影響自己和鄰居的休息,進而影響工作。
其實,對於不會說話的寶寶來說,哭鬧是Ta們表達訴求的方式。如果只是由於餓了、尿了等原因導致的啼哭,倒是容易解決,可如果無論怎麼做都不能讓寶寶平靜,那可能就要留意這三方面的身體問題了——
在沒有語言表達能力之前,哭鬧往往是小兒表達需求、痛苦的唯一方式。表達方式雖然單一,但小兒夜間哭鬧的原因林林種種。非疾病因素如飢餓、尿布浸濕、襁褓過緊或夾有異物、冷暖不當所引起的哭鬧,在採取相應措施如哺乳、更換尿布、調整襁褓後可自行緩解。護理失當讓小兒養成不良的習慣,也可導致其夜間哭鬧。如小兒習慣於夜間點燈,或搖籃搖擺,或邊走邊拍方可入睡後,一旦關燈、停止搖擺、停止走動,就開始哭鬧不已,要注意對這些不良習慣的糾正。習慣點燈夜寐的,可以逐漸調暗燈光的亮度,讓小兒逐漸適應,最後關閉電燈。
病理原因引起的夜間哭鬧,中醫認為其不外乎寒、熱、驚三方面,在祛除病因後啼哭方可停止。癥狀之輕者,可以通過護理或者飲食來預防治療,重者則要及時就醫。
因於寒,可表現為腹部的冷痛、脹滿。其病因來源於先天或後天。先天者,稟賦不及,素體脾寒。小兒稟賦來自於母體,而母親大多體質偏寒,或孕時喜嗜生冷。後天者,則外因寒襲、內傷冷食。如小孩夜間踹被而寐,暴露腹部易著涼,或小兒不知冷暖,喜嗜寒涼,內傷脾胃,均可引起小兒腹部的夜間冷痛、腹脹,痛極而啼。因於脾寒氣滯的腹痛,家長可搓熱或是熱水袋捂熱雙手,手溫適宜的情況下給予小兒順時針揉腹,力度要輕柔,節律要和緩,又可將母親與小兒腹部肌膚相貼輕運,以緩解小兒的不適。平時護理要注意避免食寒冷之品,夜間注意勤蓋被以免著涼受寒。
因於熱,則是心神受熱所擾而煩躁不安。這類小兒一般容易「上火」,表現為口瘡頻發、口中異味、手足心熱,小便黃、大便乾等。而這裡說的「火」,一般指食火。乳貴有時,食貴有節,乳食不節則可傷脾胃,積熱內生,熱擾心神,而發夜啼。護理上要鼓勵小兒多飲水,餵養注意「有時」和「有節」,重者可服用中藥調理。
因於驚,則表現為夜裡突然驚叫啼哭、睡卧不安、易驚易乍,似見異物,面色發青,兩目發直呈驚恐之狀,喚之不醒。這是因為小兒的形、氣、神尚處於不斷的發育、完善之中,心神怯弱,肝氣未實,易受驚恐。輕度的夜驚啼哭可以通過小兒捏脊手法來安神定驚,甚至則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補心安神的中藥製劑。
總而言之,夜啼由多種原因所致,病因去則啼自安。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
國醫大師王烈學術經驗嬰童系列叢書——嬰童釋問》(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王烈著,孫麗平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6條買菜指南,送給顧家的你
※杏仁一葯雖簡單,用活用准卻不易——專業解讀杏仁用法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