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說史:中國古代名將
華文新書早知道
編輯推薦
著名史學家閻崇年、陳梧桐、白鋼等評說中國古代名將。千年歷史,名將湧現,他們或身先士卒,英勇善戰;或運籌帷幄,決戰千里;或創製兵法,謀略蓋世。讀名將之傳記,學名將之謀略與智慧。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自春秋以降至晚清二十八位著名將領的傳記。他們或於治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定國安邦;或處亂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名垂汗青。他們的光輝業績,為我們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和鞏固,為維護國家的統一、主權和獨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大大豐富了我國古代的文化寶庫,這是我們一筆寶貴的歷史遺產。
這二十八篇傳記均由相關人物研究領域的名家執筆,考辨翔實,詳盡淺易,寓評於述,還原了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適合歷史愛好者閱讀。
作者介紹
陳梧桐,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985工程」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原系主任,兼任中國明史學會顧問、朱元璋研究會顧問。主要著作有《朱元璋研究》、《洪武皇帝大傳》(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及其增訂本《洪武大帝朱元璋傳》、《自從出了朱皇帝》、《黃河傳》(第一作者,獲第十三屆國家圖書獎)、《崇禎往事》、《明史十講》(第一作者)、《中國軍事通史?西漢軍事史》(第一作者)、《中國文化通史?明代卷》(主編)等。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
蘇雙碧,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求是》雜誌副總編輯、編審。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北京太平天國歷史研究會會長、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等。出版著作32種,主要有《吳晗傳》(合著,獲「東方杯」紀實文學獎,增訂本獲華東地區圖書一等獎)、《洪秀全傳》、《洪秀全》(獲國家圖書獎)、《太平天國史綜論》(獲國家圖書獎)等。主編或參與主編《中國史學家評傳》、《建國以來中國近代史若干問題討論舉要》等。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兵家的鼻祖孫武…………………… 王兆春
身殘心不殘的孫臏………………… 魏金庸
秦國大將王翦……………………… 劉英航
助漢王定天下的韓信……………… 李桂海
七退匈奴的衛青…………………… 林 岷
威震北方的青年將領霍去病……… 林 岷
安撫西域的班超………… 高 宇 趙忠文
佐定江東的周瑜…………………… 劉英航
蜀漢勇將關羽……………………… 劉英航
淝水之戰的指揮者謝玄…………… 張維訓
足智多謀的兩朝名將楊素………… 邱久榮
隋朝滅陳大將賀若弼……………… 邱久榮
初唐開國名將李…………………… 臧 嶸
再造唐朝的老將郭子儀…………… 邱久榮
「楊無敵」楊業…………………… 王宏志
士兵出身的大將狄青……………… 白 鋼
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飛……………… 張秀平
威震黃天盪的韓世忠……………… 張習孔
常勝的八字軍將領劉……………… 白 鋼
明朝開國名將徐達………………… 陳梧桐
明代抗擊瓦剌的名將于謙………… 海 草
抗倭英雄戚繼光…………………… 蘇雙碧
抗清名將袁崇煥…………………… 餘三樂
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 許良國
抗俄大將薩布素…………………… 閻崇年
威震朔方的策凌…………………… 趙雲田
平定青藏的大將岳鍾琪…………… 許良國
西征大將左宗棠…………………… 林 恂
精彩
試讀
明朝開國名將徐達
徐達個人小檔案
姓名:徐達名
字:天德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生卒年:1332—1385年
官職:右丞相
出生地: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
輔佐君王:明太祖
軍事成就:滅漢平吳、統兵北伐、推翻元朝
封爵:魏國公
謚號:武寧
追贈:中山王
最得意:覆滅元朝
最失意:因輕敵冒進而敗於杭愛嶺北
明初洪武年間,根據明太祖朱元璋的命令,在南京的雞鳴山下,建造了一座莊嚴肅穆的功臣廟,供奉著幾十位開國功臣的塑像。擺放在最顯要位置的,是一位身材魁梧、剛毅勇武的大將的塑像,他就是被朱元璋譽為「開國功臣第一」的徐達。
從貧苦農民到左相國
徐達,生於元至順三年(1332年),卒於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鍾離永年鄉人,出生在一個世代種田的農民家庭。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農民領袖劉福通在潁州(今安徽阜陽)發動農民起義,組織紅巾軍,反抗元朝的黑暗統治。第二年,郭子興在濠州起義響應,元朝政府慌忙派兵鎮壓。這些官軍腐敗透頂,他們不敢與紅巾軍對陣,整天四齣燒殺擄掠,捉拿無辜百姓,冒充紅巾軍俘虜,押到官府去報功領賞,搞得民無寧日,怨聲載道。徐達祖祖輩輩深受官府和地主壓迫剝削之苦,心裡早就憤恨不平,如今又目睹官軍的種種暴行,更激起滿腔的怒火,他暗暗下定參加起義、推翻元朝的決心。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參加了郭子興隊伍並已擔任親兵九夫長的朱元璋,回到家鄉募兵,徐達聽到消息,立即「仗劍往從」,前去投奔。他同朱元璋的出身、境遇和志向大體相同,兩人一見面就談得十分投契,朱元璋決定把他留在身邊,做自己的助手。從此,他便成為一名紅巾軍的戰士。
不久,朱元璋帶領二十四名貼心的將士南略定遠,徐達隨同前往。他們在定遠收編幾支地主武裝,依靠這些力量,迅速攻佔了滁州(今安徽滁州)、和州(今安徽和縣)等地。徐達在這些戰役中,不僅作戰勇敢,而且「時時以王霸之略進」,對朱元璋提供了不少很好的計策,開始嶄露出他出色的軍事才能。朱元璋為他向郭子興請功,說他的智慮和材略皆在眾人之上,建議把他提拔做軍官,郭子興便任命他為鎮撫。當時朱元璋不過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名小頭領,「諸將多太祖等夷,莫肯為下」,徐達與湯和等人「奉約束甚謹」,幫助他逐步樹立威信,確立領導地位。後來,郭子興同另一起義首領孫德崖在和州發生衝突,郭子興在城裡拘捕孫德崖,孫德崖的部眾也在城外捉住朱元璋。郭子興提出以孫德崖交換朱元璋,但雙方誰也不肯先放,怕對方不守信用。為了報答知遇之恩,徐達挺身而出,冒著被殺的危險,到孫德崖的軍中去做人質,換回朱元璋。待朱元璋回到城裡,郭子興再放回孫德崖,孫德崖回到營地,才把徐達釋放回城。朱元璋感激不盡,對徐達也就更加信任和器重了。
本文節選自《名家說史:中國古代名將》
識別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名家說史:中國古代名將》


TAG:華文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