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有偏見?不培養自己的兒子諸葛瞻,卻提拔外人姜維

諸葛亮有偏見?不培養自己的兒子諸葛瞻,卻提拔外人姜維

原標題:諸葛亮有偏見?不培養自己的兒子諸葛瞻,卻提拔外人姜維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年僅54歲,他生前交代了撤軍計劃,讓楊儀、費禕、姜維等人主持安排退回漢中。諸葛亮死後,由蔣琬來主持蜀漢的政務,蔣琬死後,又由費禕來擔任,費禕死後,又由姜維來負責。


奇怪的是,諸葛亮竟然沒把自己的孩子諸葛瞻推舉上權力中心,而是在慢慢提拔一個北伐時期剛投降過來的姜維。這是為什麼呢?


公元227年,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出生了,這一年諸葛亮將近46歲,諸葛亮和劉備類似,都是中年得子,按照生物學的知識,年紀越大通常情況下孩子總體會下滑。也免不了為他們感到遺憾,40多歲了才有第一個兒子。


諸葛瞻來的不巧的是,此時的諸葛亮身挑重擔,平定南蠻,北伐中原,是諸葛亮的事業心太強的時候,估計都沒時間照顧家裡。而且很不幸,諸葛瞻8歲時,諸葛亮就去世了。諸葛亮估計很想彌補遺憾,為孩子寫了《誡子書》。


故諸葛亮不培養,不提拔自己的兒子的原因之一便是年齡差!諸葛亮總不能把幾歲小毛孩帶到五丈原去,好好地教教他怎麼用兵?而姜維的年紀剛剛好。


諸葛亮:小兒,你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另外,還有一點原因是諸葛亮覺得自己的兒子諸葛瞻不可堪大任。


有沒有歷史記載呢,有的!

《三國志》記載: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諸葛亮出兵北伐期間,給自己的兄長諸葛瑾寫信說:「諸葛瞻已經8歲,為人聰明可愛,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


孩子7、8歲時期,基本才能已經定型?不好說,諸葛亮可能是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缺少父愛的孩子可能會早熟,反而耽誤學習,成不了大器?也不好說。不過從後來諸葛瞻的表現來看,確實本事有限。



那麼,8歲的諸葛瞻成人後怎麼樣了,有什麼戰績,有什麼成就嗎?


做為一個官二代,諸葛瞻壓力估計很大。當地人對他的期望也挺大的,大多是讚美他的聲音。

筆者也很希望諸葛瞻能想他老爸一樣是個厲害的軍事家,政治家。現實是歷史上的諸葛瞻確實是很平庸。平庸雖平庸,骨氣倒是沒有丟!忠誠也是沒有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公元263年,曹魏大舉討伐蜀國,鄧艾率領軍隊殺了過來,諸葛瞻做為軍事負責人之一,主持軍事行動,黃崇勸他分兵趕緊去佔領各個地勢險要的地方,這樣可以有效阻止鄧艾的大軍。可是諸葛瞻一直猶豫不決,導致錯過了好的防禦時機,鄧艾長驅直入,打敗了蜀軍。

諸葛瞻帶領軍隊退守綿竹。已經是成都的最後一道屏障,諸葛瞻明白此戰如果不守住,蜀漢就完蛋了。於是大伙兒眾志成城,抗爭到底,在綿竹撐了一段時間,最終還是被鄧艾大軍打敗。諸葛瞻等人都戰死沙場。他只有37歲,


雖然諸葛瞻的能力平庸,但是他的勇氣可嘉,忠肝義膽,也算是秉承了諸葛亮「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的原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超聊文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代替趙雲掌管蜀國禁軍,受劉備賞識、諸葛亮重用,卻慘遭殺害
徐庶為何離開劉備,投靠曹操?徐庶進曹營真的一言不發嗎?

TAG:阿超聊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