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蹟男孩》:親子教育指南

《奇蹟男孩》:親子教育指南

文/青嵐

前幾天,讀《紅樓夢》的時候,看見賈母說的一句話:

「你我這樣人家的孩子,憑他們有什麼刁鑽古怪的毛病,見了外人,必是要還出正經禮數來的。若他不還正經禮數,也斷不容他刁鑽去了。就是大人溺愛的,……若一味他只管沒里沒外,不給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大體概括就是,如果我們家有熊孩子,不管生得多好,都是該被打死的,免得給家裡人丟臉。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了網上看見了一段視頻。

GIF

在短短几秒的視頻中,一名小男孩連續抬腳向自己的親媽飛踹了五腳,伴隨著怒吼,情緒十分激動。

據媒體報道,視頻里的這幕發生在廣州某醫院。儘管站在一旁的奶奶,一直在阻止孫子的暴力行為,但小男孩依然我行我素。從視頻中判斷,小男孩踢打母親的原因,正是因為他的母親剛剛想阻止他玩手機。

我真想說,娃兒,媽媽拉坨屎都比生了你強.....至少前者不會為禍人間。要是把你送到清朝賈府待上幾天,掉你一層皮算好的。

再看看視頻里的三個人。我們對這個施暴者,深惡痛絕;對站在牆角的兩個女人,心生憐憫。可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正是有了她們的助紂為虐,才讓這個年僅十歲的孩子,變得殘忍暴力。

年紀輕輕就沉迷手機,這隻能說明是父母對孩子驕縱放任。對手機上癮的孩子,他的大腦結構已經發生變化,性格變得狂躁暴力,沒有同情心。同時,長時間沉迷手機,讓手機成為孩子的「老師」,而手機上不管是遊戲還是動畫,都不缺乏暴力的場景和鏡頭,沒有分辨力但模仿力十足的孩子,從中能學到什麼?想想都知道。

而且從視頻看出,孩子毆打媽媽這樣的事情,應該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因為不管是媽媽還是奶奶,他們臉上都毫無驚訝之色。母親的一味忍讓,奶奶艱難式的維護,都讓他們在孩子面前自動矮了一截。

一個施暴者面對著侵犯自己利益的弱者,自然是用最大的憤怒,對弱者施加暴力。

子不教,父之過。

我不敢說,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但十幾歲的孩子長成這副模樣,那就一定是父母沒有教好。

「熊孩子」不是生出來的,是教出來的。從表面上看,家長、學校和社會,理應是教育者,但卻屢屢缺位;任由娛樂等其他並不專業的「教育者」來接手,也正是這樣陰差陽錯的怪現狀,讓「熊孩子」的出現變得雖不合情,但卻合理——家庭、學校與社會的情感和期望並不會天然轉化成孩子溫和乖巧的現實,只有付出教導,才能收穫成果。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奇蹟男孩》這部電影,如果你看過,你肯定知道「父母教育」的力量,有多強大。

01 父母要學會放手

10歲的奧吉天生臉部畸形,此前一直在家中和媽媽自學。當他小學五年級時,奧吉進入父母為他精心挑選的學校上學。

一張面部畸形、甚至有些令人生懼的臉,讓奧吉一入學校,就被孤立排擠。這讓本身因為自己的面容而有些自卑的孩子,第一天上學回家,就崩潰不已。帶著將自己遮得嚴嚴實實的頭盔一言不發,將自己關在房間里。

爸爸媽媽看到這樣的奧吉,心中又何嘗不是心如刀割。在照顧兒子方面,他們一直都在如履薄冰,竭盡全力選擇最正確的方式來教導奧吉。

對於讓奧吉去上學這個決定,他們也煎熬掙扎了很久。但他們知道,父母不可能永遠罩著孩子,把他們放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奧吉需要學會與其他人相處。所以,他們選擇了放手。

而放眼中國,許多父母出於保護孩子的目的,凡事親力親為,事事包辦,給孩子製造了一個無比安全的成長環境。但這樣的環境是真空的,這些孩子長大之後進入社會,會很難適應。

漸漸放手,讓孩子適時地接觸社會,這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後來,奧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學校里的所有人。在畢業典禮上,他抱著媽媽,對他說:

「媽媽,謝謝你逼我來上學,雖然曾經很痛苦,但我現在很快樂!」

02 告訴孩子,你一直被愛著

奧吉出生後,媽媽放棄了即將到手的碩士學位,和成為畫家的夢想。全職照顧家庭,用畫筆記錄奧吉的長大。

在奧吉第一天放學回家後,因為備受排擠、飽受鄙視,回家連晚飯也沒吃,就躲在房間里。

媽媽輕輕走近她的房間,坐在奧吉對面。

奧吉哭著問:「為什麼我會這麼丑?」

媽媽:「你並不醜,奧吉。」

奧吉: 「你會這麼說是因為你是我媽媽。」

媽媽: 「正因為我是你媽媽,所以我的看法才重要,因為我才是最了解你的人。」

媽媽還說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話:「未來的地圖藏在我們心裡,而過去走的路,在臉上留下了痕迹,我也有痕迹,我並不討厭它們。」

有這樣的父母,小小的奧吉,心裡肯定埋下了很多愛的種子。

相比於這種溫情教育,我們的新聞上那些痛心的慘劇就更讓人難受:孩子因為丟了手機,活生生被打死;考試成績不好不敢回家導致自殺。

這種逼迫性質的愛,不會讓孩子覺得被愛。他們會覺得,自己還不如一部手機讓媽媽心疼,考不到好成績爸爸媽媽就不會愛我。

育兒先育心。被愛包圍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去愛別人。也只有當孩子感受到身後家人無條件的支持,他才有勇氣和自信去頑強地面對挫折。

03 學會善良

「當你必須在正確與善良之間做選擇時,請選擇善良。」

這是電影里,感人至深的一句話。

我們在教會孩子,如何在學業上取得高分時,也要教會他如何做人。而做人,最根本的原則,就是要學會善良。

骨子裡的善良,是尊重。骨子裡的善良,是一切高尚品質的基礎。

孩子可以「熊」,但父母不能不管教。因為社會在變化,孩子可以用來釋放童心的東西太少。他們調皮搗蛋,我們可以看作是對外界事物的探險。但我們做父母的,就需要給孩子掌握一個分寸,沒有底線的「熊」,最終害人害己。

同時,父母也不應該給孩子貼上「熊孩子」的標籤,由於孩子內心敏感又缺乏辨別能力,容易被大人貼的標籤影響,一旦其內心認定自己就是「熊孩子」,可能再也不接受別的設定。十年後,二十年後,熊孩子長大了,就可能積重難返了。

做父母不容易,做一個好父母更不容易。

但既然擔下了這份責任,就好好用心教育。因為父母的教育,決定著以後世界對待他的方式。

--END--

今日福利

1、發送「奇蹟」給媽媽快線,可獲得熱門電影《奇蹟男孩》視頻資源

2、發送「數學」給媽媽快線,可獲得《學而思奧數完整教材》

3、發送「成語」給媽媽快線,可獲得《學而思天天快樂學成語52講》課程視頻

4、發送「尋夢」給媽媽快線,可獲得熱門電影《尋夢環遊記》視頻資源

5、回復「黃岡」給媽媽快線,送你《黃岡加分教程全套》

6、發送「測試」給媽媽快線,測一測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蘋果 IOS 12 12要來了,你要摔手機嗎
談戀愛不如養蛙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