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不怕,地不怕,專怕喉嚨之中阻一壩:會厭逐瘀湯治喉症

天不怕,地不怕,專怕喉嚨之中阻一壩:會厭逐瘀湯治喉症

早上讀文章,晚上看評論。

中醫書友會第160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一般的咽喉腫痛,只要辨證明確,運用辛散清泄、解表護陰等法,亦可效如桴鼓,但此皆屬因於風熱溫毒燥火陰虧者。屬瘀血致病者,記述不多,而《醫林改錯》之會厭逐瘀湯以療瘀血喉症,實屬一大發揮。(編輯/小謝)

會厭逐瘀湯治喉症

作者/周鳳梧

韓××,男,52歲,濟南西郊療養院鍋爐工人。於1969年6月因拔除臼齒引起咽喉腫痛,經某院喉科診斷為「咽炎」遂大量注射青鏈黴素,經治一月,腫痛消失,但覺天突間如貼一布條,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吞咽如梗,聲音嘶啞,並未防礙飲食,用抗生素消炎等葯,俱未能解決。

疑為喉癌,患者大怖,遂又改治於中醫,服藥70餘劑,出示所帶處方20餘張,皆不外苦寒泄火甘寒養陰及利咽之品,俱乏應驗。

嗣又延一劉姓本地老醫,取葯6劑,服至5劑,病情驟然惡化。見所擬方葯,乃烏蛇、全蠍、僵蠶、乾薑、肉桂、防風、蘇葉等辛熱疏解之屬,

既而出現項側、口腔、上齶各有筋脈兩條跳動不休,舌體麻木,有時舌根痙攣不能語言,胸悶不能俯拾,俯則胸部痞塞,六脈沉澀,舌苔薄白,喉部暗紅而不腫,食量尚可,二便正常。

餘思良久,如再以喉症套方應之,是老路一條,仍然不通。

揆之喉部暗紅而不腫,咽部如貼一布,聲音嘶啞等種種表現,仍屬瘀血為患,原於先是苦寒冰伏,繼之辛熱暴激,水火互結之後遺症也。

遂擬會厭逐瘀湯,外吹錫類散。於1969年6月初開始服用,進9劑,感咽部輕鬆,舌本未再痙攣,語言自如。

複診未更方,繼進12劑,項部兩側筋脈跳動已悉靜止,亦能彎腰俯拾,僅口腮上齶筋脈搏激,甚以為苦,舌體仍有麻木感,再進9劑(加味),仍用錫類散日吹二三次,並以生蒲黃每日敷舌面二次,每次敷5分鐘,即行漱去。調治月余,病竟霍然。於九月二十日復工。

會厭逐瘀湯:炒桃仁15克,南紅花9克,赤芍藥9克,全當歸9克,生地黃12克,大玄參12克,苦桔梗9克,北柴胡3克,生甘草3克。小煎二次服。

後9劑每劑加土鱉蟲6克,地龍肉9克。土鱉蟲活血化瘀能治木舌強硬,地龍通絡行痹,能治木舌喉痹,故加之效果益著。

諺云:「天不怕,地不怕,專怕喉嚨之中阻一壩」。又云:「走馬看咽喉」。蓋形容其急且險也。喉症中緊喉、纏喉、喉蛾、喉風、啞瘴等,誠為險症,且有白喉、喉痧等時疫症,不特險重,且富傳染,一旦發生,蔓延猖獗,更屬危急。

如病者早日就醫,醫者精於診治,亦不難轉危為安。而一般的咽喉腫痛,只要辨證明確,運用辛散清泄解表護陰等法,亦可效如桴鼓,但此皆屬因於風熱溫毒燥火陰虧者。

屬瘀血致病者,記述不多,而《醫林改錯》之會厭逐瘀湯以療瘀血喉症,實屬一大發揮。即以本方用治因血瘀而導致之喑啞不語,亦甚著成效。茲舉此一例,期在喉症中,略備一格,以供臨床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三則佳案共賞析
將烏梅丸擴而用之於「厥陰肝經雜病」,屢屢獲效

TAG:中醫書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