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不生病也需要見兒科醫生嗎?

孩子不生病也需要見兒科醫生嗎?

孩子發熱、感冒、咳嗽了,家長都會急著帶孩子看醫生。那麼孩子不生病,是不是就不要看醫生了呢?

按照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從出生開始,即使不生病,每位兒童也都需要進行十幾次的兒保體檢,並完成各項疫苗的接種。也就是小的孩子每個月,大一點了每年都免不了要見一見兒科醫生。

那麼這十幾次的兒保體檢究竟要做些什麼呢?

概括一下,主要檢查並和家長討論這幾個方面的內容:

體格生長

生理活動(進食、睡眠、大小便)、

智力運動發育、心理健康、

體格檢查(頭顱、五官、口腔、皮膚、淋巴結、心、肺、腹、生殖器、四肢、骨骼發育)、

環境安全和親子互動、社會功能、

視力聽力篩查、

血尿常規和血鉛的檢查。

通過兒保體檢,很多生理、智力和心理的異常會被發現,從而實現早診斷、早干預;很多育兒的死角也會在和醫生的討論中得到解決,從而把對兒童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起到了防未病和把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的作用。簡言之,就是防患於未然。

1-3月齡

通常我們認為小嬰兒不會說,也聽不懂話,而實際上滿月的寶寶應該會有意識的微笑了,2-3個月的寶寶能夠俯卧抬頭和追視,並對媽媽的說話十分感興趣。寶寶的身體應該呈適度的屈曲狀態。

如果醫生檢查過程中發現寶寶的肌張力、運動能力和認知能力有所落後,就需要及時排查原因,儘早干預。一些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比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就完全可以通過及時補充甲狀腺素避免日後的智力落後問題。

而如果耽誤了就害了孩子一輩子了。

先天性心臟病也經常在這個階段被檢出。

耳鏡和檢眼鏡也能幫助早期發現眼、耳的異常情況。

另外母乳餵養是剛出生不久的母嬰最重要的任務,母乳的益處幾乎已經人盡皆知,然而母乳餵養的困難會在這一早期階段呈現,如果能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就能更避免不必要的中斷哺乳和添加奶粉,最關鍵的是也能減少媽媽的痛苦和疲憊,有更好的狀態迎接新生命。

1-3月齡寶寶每周體重增長約150-200克。生長曲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餵養的問題。

維生素D的補充也將指導家長進行,以幫助鈣的吸收和轉化,預防佝僂病。

4-6月齡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了翻身,雙手更加靈活,可以抓握手柄以及把物品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會發母音,對自己的名字能有反應。

社交情感障礙如孤獨症譜系障礙在這個階段雖然不能確診,但會表現出些許端倪,及時排查和關注有利於問題早發現、早干預。

1歲前早期的智力開發或對問題行為的訓練干預會比1歲後去做這樣的事辦功倍的效果。

髖關節也是小嬰兒體格檢查中的重要部分。髖關節脫位和發育不良可能會影響到日後的行走和其他身體活動,其治療也是在1歲內開始進行的效果要比更晚開始好得多。

因為寶寶對外界的興趣更大了,加上對吸吮的欲求逐漸減少,所以很多媽媽會反映寶寶奶好像吃得不那麼好了。這時,就需要通過專業的醫生分析生長趨勢和餵養模式進行適當調整。

輔食是這個階段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何時添加輔食、添加什麼輔食、如何添加,都可以在兒保體檢時得到醫生的詳細指導。長輩的經驗可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比方說,看了兒科醫生,很多家長才知道原來一開始不添肉、一直打成糊吃是錯誤的。

6月齡左右是來自母體的儲存鐵消耗殆盡的時候,嬰兒是否存在缺鐵風險是6月齡-1歲兒保體檢需要關注的問題,醫生可能會建議血常規檢查來初步判斷是否缺鐵和貧血,高風險兒童在1-2歲和2-3歲還需要更多次數的血常規檢查。

7-12月齡

寶寶的輔食添加情況、有無缺鐵、缺鋅和維生素D不足是依舊需要關心的問題。

這個月齡的兒童開始變得活躍,性格顯現,並出現了陌生人焦慮,變得不那麼好帶了,新手爸媽有時候會覺得有點hold不住,所以這個時候和兒科醫生討論恰當的親子相處就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影響到今後多年的親子互動模式哦。

因為寶寶的認知水平和動作發育在飛速提升,不少寶寶的睡眠模式和吃奶模式可能會在這一階段有所變化,比如夜醒增多、頻繁要求吃奶或拒奶,大便的形狀和次數也可能因為輔食的添加和母乳成分的變化而與原先有很大不同。很多被寶爸寶媽誤以為異常的表現可能只是嬰兒的自我調整,需要兒科醫生仔細的鑒定。

6-12月齡也是美國兒科學會建議進行首次視力篩查的年齡段。視力問題的最佳開始治療年齡在3歲左右,而傳統視力表並不適合小年齡、不能合作的兒童,視力篩查儀則可以在更早期發現視光異常問題。

另外,寶寶的牙齒長得是不是正常,如何緩解出牙期不適,如何進行口腔護理也是困惑家長的常見問題。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在寶寶一歲生日時帶寶寶進行第一次牙齒檢查,此後每半年檢查一次牙齒。

1-2歲

這時候孩子進入了學步期,8,9個月開始的四處亂爬、翻箱倒櫃升級成了到處亂跑、好奇心也爆棚、自我意識攀升,萌噠噠的小肉球變成了有主見,會反抗的搗蛋鬼了。肉嘟嘟的小臉小手也逐漸變瘦了。

這些行為和體型的改變是否在正常範疇,怎麼樣把握好愛、自由和規則的尺度是這一階段親子互動的要點。

學步期幼兒的語言和運動能力也都有很大的飛躍,如何促進語言發展,促進身體協調性和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值得和醫生討論的話題。另一方面通過發育篩查早期發現發育遲緩、自閉症等發育性疾病也是1-2歲兒保體檢的重點。

很多家長還關注1-2歲的孩子應該吃些什麼,而兒科醫生還會關注寶寶怎麼吃,是不是可以自己吃、吃得有規律,因為孩子長期的進食習慣和家庭的飲食文化與這一階段的進食行為戚戚相關。

血鉛升高會影響兒童的認知、注意力和學習能力。鉛存在於某些油漆、印刷品、罐頭食品中的鉛焊料、某些鈣劑的輔料和舊房屋中的鉛灰塵等中。在汽車尾氣也是鉛污染的重要來源,學步兒的身高恰好是最容易吸入尾氣的位置。所以有風險的寶寶就需要在1-2歲進行血鉛檢檢查,有的甚至需要一直檢查到6歲。

2-4歲

經過了第一個叛逆期,2-4歲的兒童大多數要上幼兒園了,兒科醫生將會指導家長如何做好入園準備,並對少數在幼兒園適應不好的孩子做一定干預。

孩子的語言能力,運動能力,社交和行為同樣需要繼續關注,因為很多學齡期的學習問題會在學齡前就有所反映。

2歲左右的兒童將經歷擺脫尿布到學會自行如廁,如何讓這一過程更加順利,如何面對遲遲無法脫掉尿布的寶寶,很多父母需要專業的指導。

因為3-5歲這個個階段是眼球發育最快的階段,近視問題往往在這個時候埋下隱患,所以視力篩查在3-5歲的兒童中應該每年進行。發生率越來越高的近視問題是有可能在學齡前矯正到正常的。

兒童的入園體檢還要求檢查尿常規,尿常規檢查的確是發現泌尿系統疾病比如尿路感染、腎炎和腎病,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的簡易又快速的方法。

4-6歲

這時候孩子已經儼然是個小大人了,他/她即將入學,開始正式讀書了。怎麼樣的幼小銜接才是真正符合兒童心智發展又高效的,是許多家長一定迫切需要吧。孩子有沒有潛在的注意力問題和學習困難也是需要排查的。

孩子的同伴關係,情緒和自我意識狀態是否良好,對日後的全面發展也同樣重要。

這個年齡還特別容易發生脊柱側彎,特別是當今的學業壓力很大,導致兒童的坐立姿勢常常不夠正確,運動使勁按常常不足。脊柱側彎不僅造成姿態上的不美觀,也會影響童年期乃至成年期的骨骼和肌肉功能、心理狀態,嚴重還會影響內臟功能所以脊柱檢查和也是這個年齡必不可少的體檢項目。

除了以上說到的,安全問題、防晒和電子產品的使等問題也是每次體檢兒科醫生必須提醒到家長的。

說到這裡,大家了解到了,兒保體檢包含了對兒童從小到大、身、心、智各個方面的全面呵護,所以即使沒生病,定期帶孩子看醫生也很有必要哦。

作為一名兒科醫生,我之所以特別喜歡兒保體檢,是因為能夠看到這麼多的兒童從小嬰兒長大成了大孩子,能夠陪伴這麼多的家庭在育兒路上經歷彩虹和風雨,是一件幸福之事。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妙 的精彩文章:

TAG:媽咪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