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已經禮數周全,你該禪讓大位了

我已經禮數周全,你該禪讓大位了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這句話是《資治通鑒》的開篇。

你能看出,一句簡單的封官賜候,竟然是一起合符禮教的僭越事件嗎?

春秋末年,晉國先是被六卿專權,後來又由四卿專權,再後來,就變成魏、趙、韓三卿專權。三家大夫向周威烈王請命,都被封為了諸侯。

過了十多年後,魏、趙、韓廢晉靜公,瓜分晉國,各自成為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史稱「戰國七雄」。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事件,春秋戰國的分界,也由此開始。

不過,司馬光從中看到的痛點,卻是當時周王室禮紀朝綱的全面崩壞。

司馬光說到,天子的職責中最重要的是維護禮教,禮教中最重要的是區分地位,而區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

簡單說,禮教就是名教。做了違背名分的事,就是僭越。

面對晉國三家大夫的纂權奪位,身為天子的周威烈王不能派兵征討,反而對他們加封賜爵,這不是公然承認僭越合法嗎?周朝先王創下的禮教簡直被敗壞完了。

不過周威烈王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當時的周朝政治腐敗,君子失德,王室已經是搖搖欲墜。眼看政權都快要保不住,還拿什麼來維護禮教?

眼看諸侯林立,咱晉國三家也不是吃素的,已經請過命了,可不能說我們僭越啊。

歷史的套路很多都類似,每次看到史書中某位大臣被加九錫之禮,同時還被允許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就知道接下來會有奪位纂權的事發生了。

西漢的王莽,東漢的曹操,三國曹魏政權的司馬昭,還有南朝四朝(宋、齊、梁、陳)的開國皇帝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等等,都是在受九錫之禮後,道貌岸然地聲稱依照舊事,然後再半推半就的上位了。

曹操和司馬昭稍微好點,在世時還不敢明目張胆的稱帝,他們的兒子曹丕和司馬炎可就沒這麼客氣了,是皇帝您要禪讓的,我就我就我就從了吧。

還有一個套路,就是上位之後,將原來的皇帝封個什麼王的,還專門修築另外的宮殿給他住,並安排士兵守衛。然後過一段時間後,各種意外發生了,原來的皇帝一掛,再追加個謚號什麼的,心裡的石頭就落地了。

東晉宋王劉裕希望晉恭帝司馬文德能禪讓帝位,又不好意思開口,就召集手下朝臣宴飲。然後若無其事表明自己功勞巨大、業績卓著,但是年紀也快老了,打算把爵位還給皇上,回到京師去頤養天年。

開始群臣還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一味盛讚他的功德。大家散去後,中書令傅亮出了宮門才悟出劉裕的用意,趕快重新入宮見他,要求自己先暫時返回京師健康。

不久劉裕來到健康。傅亮就委婉地暗示司馬文德將帝位禪讓給了劉裕。

劉裕即帝位後,封司馬文德為零陵王,重新為他興建王宮,派遣冠軍將軍劉遵考率兵保衛。對晉室的優崇之禮,一如先例。

接下來就撕逼了。不久劉裕就派人拿毒藥給司馬文德,讓他自殺。司馬文德不肯飲服,士兵就一擁而上,用被子將他悶死。

禮數不能少啊,劉裕率領文武百官親臨朝堂為司馬文德哭泣哀掉了三天。

歷史不斷前進,卻也總在循環。

劉宋順帝劉准將帝位禪讓給齊王蕭道成時,才十三歲。劉准本來應當到殿前去會見百官,因為害怕,就逃到佛像的寶蓋下面。蕭道成的部將王敬則在太后的帶領下找到了他,劉准止住眼淚,對王敬則說:是準備殺死我嗎?

王敬則回答說:只是讓您到另外的宮殿中去居住罷了,您家先前取代司馬氏一家也是這樣做的。

劉准泣而彈指曰:「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王家。」意思是,希望今後生生世世永遠不再生在帝王家中。

蕭道成將劉准奉為汝陰王,優待尊崇的做法,也完全按照舊禮。在丹陽為他修築宮殿,並設置兵力守衛。

不久,有人騎馬經過汝陰王劉准家門口,守衛們開始恐懼起來。有一個作亂的人跑進去殺死劉准,以汝陰王病故上報,齊高帝心裡那個高興啊,不但沒治罪作亂的人,還獎賞了他。

過了幾天,齊高帝又將劉宋宗室的人家,無論老少,一律誅殺。

猙獰的面貌,終於全部暴露出來了。

曹魏皇帝曹耄當年對司馬氏兄弟的纂位企圖十分不滿,曾說過「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所以無論表面的禮教做得多麼周全,真實的僭越之心,還是掩飾不住的。

建立在封建君主制度下的禮教,雖然源於儒家思想,卻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王教。雙向的禮教準則,變成從上到下的統治要求。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當個人的私慾和野心不斷膨脹,纂權奪位的僭越行為,自然就會在禮教的掩蓋下,重複上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悅志 的精彩文章:

皇宮愛情,情深幾許

TAG:圖悅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