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冷知識:為什麼我們看見笑話就想笑
心理學冷知識
為什麼我們看見笑話就想笑
笑話總會使我們發笑,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笑話很幽默呢?為什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的笑點呢?
用
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幽默是好的,它可以使那些被禁止的衝動通過毫無傷害的方式進行有力的表達,而不是對其進行壓抑或者防衛。但是,幽默是件很精巧的工作。衝動的表達必須是可以共享的,而且要很好地隱藏衝動。能夠符合這兩個標準的幽默是一門精美和困難的藝術。
幽默是對動機性衝動的表達
弗洛伊德將幽默看作升華的一種形式:將那些引起焦慮或者帶來傷害的衝動通過一種大家都樂意接受的方式釋放出來。一個現代理論認為,成功的笑話可以將兩種通常被視為毫不相干的事物出人意料地並列起來,以一種令人驚訝和愉快的新方式呈現(Martin,2006)。該理論就其本身來說是好的,但注意它並沒有解釋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幽默是關於那些平時被禁止的話題的,例如性、暴力以及身體排泄等。這就是弗洛伊德發揮作用的地方。幽默不僅僅是兩種想法的並列,它是對動機性衝動的表達。
GIF
幽
默可以通過讓人吃驚的方式使各種有問題的思想和本我衝動被人們接受。在一個成功的笑話中,衝動一直被隱藏著,直到最後時刻。然後「砰」,在自我和超我有機會阻止之前,衝動被表達出來且被大家所接受。幾秒鐘後,你會為使你發笑的內容而感到羞愧和內疚,但這已經發生了。衝動被表達出來,並被大家接受了。
GIF
在電影《粉紅豹》中,皮特·賽勒斯看見一隻狗在桌子前面,便問店員:「你的狗咬人嗎?」店員說道,「不,從不。」
賽勒斯低下身來去拍那隻狗,結果被那隻狗狠狠地咬了一口。「你不是說你的狗不咬人嗎?!」他跳起來,大聲喊叫。
「那,」店員答道,「不是我的狗。」
一些人看到這個情境時會發笑,他們欣賞一個人被愚弄並受到傷害——毫無防備地被惡狗咬了一下。
那有什麼好笑的呢?很顯然,發生的一切都很可笑。這個情境讓大家笑的原因在於真實的場景被很仔細地隱藏著,直到最後時刻。觀眾觀看笑話時,在超我的檢察員指出這個真實情境是怎樣的之前,突然就笑出來。
笑話使被禁止的衝動以一種不會產生焦慮的方式得以釋放。為此,大多數(幾乎全部的)笑話如果被仔細檢察的話,會發現都是「噁心」的,是基於性或者攻擊性衝動的。一些是捉弄人的,另外一些則披著偽裝的外衣來表達淫穢。
不是所有幽默都起作用
並
不是所有的笑話都起作用。如果個體一開始沒有相應的被禁止的衝動,那麼他/她就不會對該笑話發笑。例如,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喜歡攻擊性的笑話,推測起來,大概是因為這些人有較強的攻擊衝動。這個理由同樣也適用於性方面的笑話。在與種族和性有關的笑話上,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是否喜愛這方面的笑話取決於個體對少數民族和性別的潛在敵意。沒有潛在敵意的人會發現這些笑話是令人費解的,甚至是令人討厭的,而不是好笑的。例如,沒有性別歧視態度的男性和女性在觀看輕視婦女的卡通片時並不覺得可笑(Moore,Griffi ths & Payne,1987)。
GIF
幽默感可以反應個體的態度
個
體潛在的態度可以通過幽默感以其他方式表現出來。我知道一些人很保守,總是受到規則的約束——真正的「肛門期」性格。那麼他/她最喜歡什麼形式的笑話呢?廁所笑話。年齡剛過肛門期的兒童同樣喜歡廁所笑話。但是當力比多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的時候,大多數成人會發現廁所笑話沒什麼好笑。
政治笑話是另一個有問題的笑話。你會感到那些你反對的政客的笑話更好笑,而不是你支持的政客。因此,一個政治幽默家,應該明確地選擇派別,隨之這個笑話的聽眾群也就確定了;或者創造那些能夠涉及所有競選者的笑話,這是一項高難度的藝術,因為你不管說什麼都會冒得罪某人的風險。
太直接了就不好笑了
笑
話太直接也是失敗的。如果一個笑話不能將衝動隱藏,就不能使聽眾感到意外,這樣表達衝動會造成不舒服的感覺,而不是喜愛。這就是為什麼,一個笑話你聽的次數越多,就越來越不好笑。去掉使人吃驚和意外的那些成分,那麼衝動也變得不再被人接受。有些笑話最開始聽就知道結果是什麼,如果你意識到了故事中的妙處,那就不可笑了。
GIF
還有一些「笑話」甚至根本就不隱藏它們所表達的衝動。它們僅僅通過色情詞語或者用描述性行為的圖表來呈現。一些人覺得這很可笑,但大多數人不會。還有一些不隱藏攻擊性衝動的笑話。諸如此類的笑話只會使人感到局促不安,而不是發笑,這也同樣違背了笑話的本意。
在我看來,長期上演的電視節目《美國最可笑的家庭錄像》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這個節目中的大多數錄像描述的是兒童,他們摔倒、弄壞或者弄亂東西等。一些人(包括我在內)感到很不舒服而不是歡樂。這個節目所描述的事件太接近幽默事件和那些帶有羞辱性的、煩擾性的、傷害性的事件之間的分界線。
文字來源|《人格心理學》
編輯:57
圖:網路
新書推薦
這是一本嚴肅中透著可愛的心理學教材。
介
簡
人格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基礎課程,也是人們一直感興趣的話題。
《人格心理學:人與人有何不同》是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學教授大衛?范德的力作。范德教授曾在多所大學講授人格心理學,在人格心理學領域頗有建樹。本書既可作為教材供心理學專業教師及學生使用,也可成為心理學專業從業人員了解人格領域的同時讀本。
本書內容涵蓋主要人格理論、追溯其歷史淵源,也收納了大量的當前研究,包括生物學角度的研究、跨文化心理學以及與人格相關的認知加工等。
薦
推
本書是具有現實視野與人文關懷的人格心理學經典
風靡美國數十家著名院校的權威人格教材
由人格心理學大師攜手諾頓出版機構全力打造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許燕教授主譯並推薦
這本《人格心理學》可以讓你在思考人生問題時,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做出更加智慧的回答。它可以幫助你學習和了解心理學,但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完善你的人格品格,提升你的人生質量!
——許燕(北京師範大學 教授)
還是個本科生的時候,這本書讓我愛上了人格研究。現在,作為一名教授,我開始用它來教學,並且它激發了我的學生們同樣的興趣。作為這個世界上的人格研究領導者之一,范德知道如何展示出為何人格研究如此吸引人,如此重要。這部作品如此迷人,學生們告訴我,他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斯明?瓦茲(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教授)
這是一本罕見的既啟發思考,讀起來又很有趣的教科書。每次閱讀,我都能在人格心理學方面收穫新的見解。而且,這本書的迷人之處在於可以幫助學生以鑽研的眼光思考人格心理學研究中出現的不同原理。我無法想像在沒有它的情況下教授當代的人格課程。
——布倫特?多尼蘭(密歇根州立大學 副教授)
《人格心理學:人與人有何不同》即將上架
用心靈改變世界


TAG:世圖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