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觀眾太外行,還是影評人裝清高?

是觀眾太外行,還是影評人裝清高?

「最高級的藝術是讓人快樂的藝術。」

文/李霽琛

幾年前我有幸看過一場太陽馬戲團的大秀,深受震撼。

「秀」字來形容那場秀實在是顯得單薄。

那之後我再沒看過類似的表演。

但那種被表演美到頭皮發麻而後通體舒暢的奇妙感覺,我一直記著。

用時興的新詞,大概就是體驗到了「顱內高潮」

前兩天看《馬戲之王》,這感覺回來了。

一部電影,就像是一場大秀。

真是賺到。

可以說,今年2月份最值得進電影院一看的電影,就是《馬戲之王》

讓我用一句話來形容《馬戲之王》,那一定是:

一場華麗的歌舞盛宴,一次美好的人性狂歡。

前後分開來說。

《馬戲之王》是歌舞片,而且是味道非常正的歌舞片。

1927年,《爵士歌手》上映,電影從此告別默片時代。

可以說,歌舞片開啟了有聲電影的輝煌歲月。

從歌舞片誕生到現在,有過高峰也有過低谷,但它一直擁有著穩定的受眾群體。

很多電影詮釋現實生活,而歌舞片往往營造虛幻夢境。

看歌舞片,我總是能感受到發自內心深處的愉悅,有一種夢境成真的欣喜與慰藉。

遠到《雨中曲》,近到《紅磨坊》,這些偉大的歌舞片都是用近乎於完美的視聽語言給影迷展現出了電影之美,為觀眾製造了一場絕美盛宴。

16年大火的《愛樂之城》,也讓更多的中國影迷愛上了歌舞片。

《馬戲之王》很像是那些歌舞片黃金時代的經典之作,風格復古,製作頂尖精緻。歌曲一首賽一首的好聽,編舞更是有板有眼,專業性極強,我在電影院里都覺得自己好像到了格萊美頒獎禮的現場。

這多少得益於本片專業、強大、成熟的製作團隊

《馬戲之王》雖然僅是邁克爾·格雷西的第一部電影長片,但這位長期從事MV拍攝的澳大利亞導演早就以異乎尋常的創造力在業界聞名。

讓他來執導《馬戲之王》這種需要傾注大量想像力的電影,再合適不過了。

本片兩位編劇,其中有一位是超級大咖。

比爾·康頓,好萊塢著名導演,歌舞片領域的巨頭。

他曾經做過著名歌舞片《芝加哥》的編劇,而就在去年,他執導的《美女與野獸》剛剛完成了票房神話。

一部歌舞片的劇本由比爾·康頓來寫,可以說是上了一道保險。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的歌曲多為奧斯卡獲獎詞曲作者班傑?帕賽克和賈斯汀?保羅創作,而他們的代表作,就是《愛樂之城》。

當然,普通觀眾多半不會關心這些幕後大佬。

很多人選擇進電影院觀看《馬戲之王》,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主演的名字:

休·傑克曼。

《金剛狼3》之後,再次見到他,沒想到變成了「馬戲之王」

聽他一展歌喉,只能說兩個字:

專業。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成為「金剛狼」之前,他曾有「澳洲最佳歌劇男演員」的頭銜。

其實之前在《悲慘世界》中休·傑克曼飾演男主角冉阿讓,就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唱功。

這次的《馬戲之王》,更是驚艷了不少觀眾。

狼叔一開嗓,觀眾的心就被動人的旋律抓住了。

狼叔之外,另一個男主扎克·埃夫隆則是靠歌舞片出道,不知道大家還記得當年的《歌舞青春》嗎?如今他再拍歌舞片,依然是輕車熟路,唱跳俱佳。

女演員里米歇爾·威廉姆斯依然保持著穩定的高水準演技,而麗貝卡·弗格森則用顏值給本片增添了不少光彩。

值得一提的還有在片中飾演空中雜技表演者安·蕙勒的贊達亞。

不但唱跳俱佳,她還能在做出高難度動作時保持穩定的唱功。

96年出生的她從小在莎士比亞劇院長大,有著極好的歌舞表演底子,又是以迪士尼歌舞片出道,演這樣的角色稱得上是輕車熟路。

其他配角演員的演出更讓我心生感慨。

能找到這麼多能唱能跳還能演的演員,也就只有好萊塢了。

別看只是拍一部歌舞片,那背後可藏著發展了百年之久的電影工業體系啊。

不服不行。

炫目的視覺奇觀給本片賦予了強烈的娛樂效果,觀影過程中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基本沒什麼停歇。

喜歡音樂的觀眾自然能夠陶醉其中,畢竟光是一首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This Is Me」就能值回票價;想要追求視覺體驗的觀眾更是會為導演精心編排的舞台效果所折服,在電影院里看百老匯級別的表演,機會不多。

影片中開場的第一首歌曲叫做「The Greatest Show」,可以說是很好地給整部電影定了調子。

這就是「地表最強秀(台版譯名)」。

反正我是從頭嗨到了尾。

本片在北美上映之後,口碑不錯,IMDB給到了8.0分。

但在爛番茄上產生了爭議。

代表影評人觀點的新鮮度只有54%,但代表觀眾評價的爆米花指數高達90%。

在國內,電影上映後也是觀眾普遍反響極好,影評人們卻頗有微詞。

這讓我很好奇。

是觀眾太外行,還是影評人裝清高?

這我們得從劇情入手來分析。

影片的故事由真實人物的傳奇經歷改編

休·傑克曼飾演的P·T·巴納姆,被稱為「馬戲團鼻祖」

事實上,他不光是「馬戲團鼻祖」,甚至可以說是「娛樂業鼻祖」。

影片中巴納姆為了推廣自己的馬戲團,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他抓准了大眾的獵奇心理,網羅了各式各樣的奇人異士,再輔以浮誇甚至虛假的宣傳手段,很快就獲得了成功。

因為馬戲團表演的成功,他還得到了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接見。

這些經歷影片中都有提及。

很多影評人表示,《馬戲之王》弱化了巴納姆的黑點,將這樣一個極有心機和手段的「梟雄」人物沒能完全表現出來,反而將故事引到了「真善美」的發展方向上來。

這有些強詞奪理

作為一個人,巴納姆是多面的。

把他的人生經歷拍成電影,創作者本來就需要有側重點

影評人當然可以認為自己心中講述巴納姆經歷的電影應該充滿黑色並且有著現實主義的批判精神,但從他的故事裡找到勵志元素並且幻化為一場華美的娛樂盛宴也沒有任何不可。

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美國夢」代表人物,巴納姆身上無疑有著強烈的積極進取色彩。

這從他那句名言就能看出:

不論你做什麼,都要傾盡全力。

對了,那句著名的「每一分鐘都有一個傻瓜誕生」其實不是巴納姆說的。

這鍋,馬戲之王不背。

電影《馬戲之王》的側重點,就是巴納姆背後的美國夢。

美國夢包括著積極進取與永不言敗。

在電影中,我們看到巴納姆幾度受挫,卻最終還是戰勝了困難,戰勝了自己。

美國夢也包含著平等與博愛

這個點,也是最體現本片創作者用心良苦的地方。

在巴納姆的馬戲團里,有很多奇人異士。

在世人看來,這些人是「殘缺」的人。

他們因自己身上的缺陷而受到了諸多不公平的對待。

但在巴納姆眼裡,他們只是「獨特」的人。

「怪人」只是隱藏在社會角落的人,他們一直被關在緊閉的大門裡。

巴納姆給了這些人舞台。

影片中有這樣的歌詞:

沒有人因從眾而不同。

導演說這才是解讀《馬戲之王》的關鍵。

當我們看到這些「怪人」自信地走上舞台高歌表演時,很難不為那種氤氳在影片中的力量所感動。

電影里有位評論家說了這樣一句話:

這是一場人性的狂歡。

理解了「人性」和「狂歡」這兩個關鍵詞,我相信你再去聽《馬戲之王》的原聲帶,又能體味到不一樣的感覺。

可能會有一些影評人覺得本片的故事不夠複雜,人物沒有現實中那麼「暗黑」,但我覺得,我們的生活中需要《馬戲之王》這樣的電影。

就像電影里所說的,如果劇評人在劇院里感受不到快樂,那該是件多麼悲哀的事情。

影評人們,是不是也應該思考一下為什麼自己不能感受到電影里的快樂了呢?

看完電影你一定能更深地理解為什麼片中主人公會說:

最高級的藝術是讓人快樂的藝術。

在觀影的105分鐘里,我享受並快樂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爬蟲電影 的精彩文章:

何猷君,下一個國民老公?
影帝級戲王,很少有人提起他

TAG:爬蟲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