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曹雪芹筆下小戲子芳官的悲憫人生
淺議曹雪芹筆下小戲子芳官的悲憫人生
(2018-2-5)
松樵甚為困惑,《紅樓夢》的小戲子芳官何以就不值得同情。「千紅一哭」「萬艷同悲」,小戲子芳官無疑是其一。芳官原姓花,姑蘇人氏,林黛玉同鄉,正旦。戲班解散後成了賈寶玉的丫環。後來由於旁人誣陷,王夫人把她攆了出去,讓她乾娘在府外給她找個女婿,芳官不甘心再被乾娘買賣,便跟水月庵的智通出家去了。
芳官很聰明伶俐,善解人意。第五十八回「杏子陰假鳳泣虛凰茜紗窗真情揆痴理」寶玉替私自在大觀園中燒紙的藕官說了情,回房後趁襲人等丫環吃飯時「給芳官使個眼色」,芳官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裝肚子疼,留下來細細告訴他藕官的故事。寶玉問芳官:「他祭的到底是誰?」芳官眼圈兒一紅,又嘆一口氣,道:「這事說來,藕官兒也是胡鬧。」「他祭的就是死了的葯官兒。」寶玉道:「他們兩個也算朋友,也是應當的。」芳官道::「那裡是友誼?他竟是瘋傻的想頭,說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雖說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場,皆是真正溫存體貼之事,故此二人就瘋了,雖不做戲,尋常飲食起坐,兩個人竟是你恩我愛。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所以每節燒紙。後來補了蕊官,我們見他一般的溫柔體貼,也曾問他得新棄舊的。他說:『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說可是又瘋又呆?說來可是可笑?」
寶玉聽了這獃話,獨合了他的獃性,不覺又喜又悲,又稱奇道絕,拉著芳官囑咐道:「既如此說,我有一句話囑咐你,須得你告訴他。以後斷不可燒紙,逢時按節,只備一爐香,一心虔誠,就能感應了。我那案上也只設著一個爐,我有心事,不論日期,時常焚香,隨便新水新茶,就供一盞,或有鮮花鮮果,甚至葷腥素菜都可:只在敬心,不在虛名。以後快叫他不可再燒紙了!」芳官聽了,便答應著。
「杏子陰假鳳泣虛凰茜紗窗真情揆痴理」,顯然為後來的故事埋下伏筆。
「紅樓十二官」性格中多有一種勞動人民自發的反抗精神,芳官尤為突出。芳官的這種反抗精神,在「洗頭事件」和「薔薇硝事件」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芳官到了怡紅院後,管教她的乾媽賺了她的錢,還要壓制她。她不服壓制,與乾媽評理,得到了寶玉等人的支持。文本說,一時,芳官又跟了他乾娘去洗頭,他乾娘偏又先叫他親女兒洗過才叫芳官洗。芳官見了這樣,便說他偏心:「把你女兒的剩水給我洗?我一個月的月錢都是你拿著,沾我的光不算,反倒給我剩東西剩的!」可見芳官平日里實際過著被剝削和後娘對待的日子,但其卻有難能可貴的反抗精神。
第六十回「薔薇硝事件」中,也很講姐妹情誼,蕊官送給芳官薔薇硝,賈環見了也要,芳官不捨得,就把茉莉粉給了他。趙姨娘得知後,對芳官十分氣惱,並企圖借芳官出一出平日所積下的怨氣,罵道:「這屋裡連三日兩日進來的唱戲的小粉頭們,都三般兩樣掂人分兩放小菜碟兒了。若是別一個,我還不惱,若叫這些小娼婦捉弄了,還成了什麼了?」芳官針鋒相對地頂撞說:「『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罷咧!這是何苦來呢!」挨了趙姨娘的耳刮子,芳官便撞頭打滾,哭鬧起來,還以死相脅,藕官、蕊官、葵官、豆官聽見後便一齊來幫芳官。
抄撿大觀園後,芳官的所作所為傳到王夫人那裡,引起王夫人的不滿,下令把戲班的女孩子們通通趕出大觀園,由各人乾娘帶出,自行聘嫁。芳官不願跟隨乾娘,終日哭鬧,最後削髮為尼,做了水月庵尼姑智通的徒弟。
芳官與柳五兒是朋友,有一次寶玉把喝剩的玫瑰露送給五兒,五兒因此被人當做賊,芳官又求寶玉替五兒求情。
在《紅樓夢》前四十回里,梨香院的這十二個年青的少女,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齡官。從元妃省親時奉旨演出,到齡官畫薔、識分定情悟梨香院,這個任性而深情的少女,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後來齡官不知所終,令人徒然惆悵。但正當此時,另一位唱戲的少女,鮮活地進入了我們的視線,芳官如一枝清新帶露的春花,在大觀園,在怡紅院,綻放了她短暫而又美麗的花期。
芳官在十二個女孩子中,所擔任的角色是正旦,這點在文中約略交代過。賈府遣散梨香院的戲班,分派到各房時,賈母因芳官是正旦,所以特地指給最鍾愛的孫子寶玉。由此可見,芳官的美麗是出群的。正旦在京劇中俗稱「青衣」,是因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長衫而得名,一般飾演的角色都為大家閨秀和有身份的婦女,如前文所引用的《牡丹亭》中的杜麗娘,《西廂記》里的鶯鶯,第四十八回里麝月就曾有戲語:「把一個鶯鶯小姐,反弄成拷打紅娘了!」由此可見,芳官若不是容貌美麗,技藝俱佳,便不會擔綱重任。而蕊官是小旦,即便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齡官,也只是小旦。三十六回里有「(寶玉)因聞得梨香院的十二個女孩子中有小旦齡官最是唱的好,因此央求她起來唱《裊晴絲》一套」,十八回省親之時元妃賞識齡官,命她加戲,齡官不肯做非本角的《遊園》、《驚夢》,定要做《相約》、《相罵》。而《遊園》兩出,便是正旦的本角戲目。在這樣的一些小小細節里,齡官的倔強已經深刻地留在我們的記憶里。齡官尚且如此出色,作為正旦的芳官,其美麗風姿已自不必待言。而芳官的美麗,也可以通過這樣的側面體會出來。
第六十三回,寶玉過生日,大觀園裡的小姐、丫鬟們聚在怡紅院里聚齊了。這一大桌子人,寶釵抓到花名簽,點著芳官唱曲。芳官真不客氣,讓唱就唱了,她的本意是想唱《壽筵開處風光好》,這正是應景之唱。偏偏眾人都不滿意,都道「快打回去」,芳官只得細細的唱了一支《賞花時》。就是這首《賞花時》看似不經意間,隨手拈來,實際上曹公不知得翻破多少部詞曲,才能找出如此貼切的一支曲子,來隱藏著後文將要發生的故事。
《賞花時》原文照錄如下:
翠鳳毛翎扎帚叉,閑踏天門掃落花,您看那風起玉塵沙,猛可的那一層雲下,抵多少門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劍斬黃龍一線差,再休向東老貧窮賣酒家,您與俺眼向雲霞,洞賓啊,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回話,若遲啊,錯教人留恨碧桃花。
這首曲子是明代湯顯祖《邯鄲記·度世》中何仙姑在蓬萊山門外,掃花時唱的曲子。
綜上所述,芳官這般性直又烈,這樣的不低調,人緣這般差,得罪的人多了去了。其實,芳官不想去刻意討好誰得罪誰,也沒刻意去擋誰的道,更不想耍心機,只想著潔身自好,「不爭」。芳官錯了,在大觀園裡,「不爭」,就是不能,就是無視他人的存在,就是自取滅亡。這完全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你不犯人,別人就能放過你了?存在就是有罪。
芳官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重情。在這大觀園裡,情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主子的喜歡。性情太真在大觀園是呆不下去的。芳官不傻,怎會不明白與人為善的道理?可獻媚邀寵、賣乖裝好、陰謀陷害的事她看不起更做不來,誰欺負她她就立馬還以顏色,硬碰硬,可她沒意識到她只是個奴才,主子的喜好決定了她的命運,這一點芳官沒看透,睛雯沒看透,四兒更沒看透,只有襲人看透了這一點並且充分利用了這一點。
芳官這幾年戲算是白學了,中了戲的毒,她不是台上的「鶯鶯小姐」,只是賈府買來的戲班,那有她這樣天真的女孩,讓人踩了去。
芳官拚死最終為自己的命運做了一回主——出家為尼,卻是何等無奈。
水月庵也不是一處凈土。智通也不過是想拐個女孩子去幹活,書中直呼智通為拐子,所謂慈悲,所謂善念,所謂仁愛,只不過是欺世盜名的伎倆罷了。芳官認智通做師父,跟認春燕媽做乾娘一樣,買主不同結局一樣。


※宿州永安鎮是逃避朱洪武誅殺的官員所建嗎
※老百姓最喜歡的隋唐英雄為何是秦瓊
TAG:新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