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行者」饒宗頤教授書畫作品展在華僑博物院開
台海網2月1日訊 (記者 黃榮亮)學術圈中素來將季羨林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在國際上,饒宗頤教授亦被稱為「亞洲文化的驕傲」、舉世聞名的「絲路行者」。2月1日,由廈門市委統戰部指導,思明區委宣傳部和華僑博物院聯合主辦的「絲路行者」饒宗頤教授書畫作品展在華僑博物院隆重開幕。此次展出不僅為廣大書畫愛好者提供了一次近距離觀賞、研究、學習饒宗頤教授作品的機會,更是搭建起一處充分展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平台和窗口。
據介紹,此次展覽包括了國內外多位資深藏家所貢獻的100幅饒老作品,人們可以在展覽中看到饒宗頤教授在各個時期的作品,其中,饒宗頤教授所繪寫的鐘馗畫以及巨幅書法尤為引人注目,彰顯了其長盛不衰的藝術靈感和不受歲月所局限的創作力。
身為蜚聲海內外的「絲路行者」,饒宗頤教授與絲路文化的淵源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50年代,他就已經開始探索敦煌這個文化寶庫。數十年來,他著作豐富,不僅在學術上提出真知灼見,也促進了中外學者的交流,為弘揚敦煌學和中國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他還是最早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的學者,最早探究和考證了中國在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的成就和貢獻,是研究中國海上交通史、進出口貿易史、海外移民史、文化交流史諸多領域的指導思想。
此次以「絲路行者」作為書畫展主題,既是對饒宗頤教授在絲路文化研究的全面總結和探究,更是廈門市委統戰部、思明區委以黨的十九大開局之年為契機,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抓手和關鍵舉措。黨的十九大以來,廈門市委統戰部、思明區委在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同時,還以「新時代 新風采」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與百姓生活相關的文化活動,以文化的精神感染群眾,以文化的力量引領群眾,通過高端的文化活動提升城市品位,實現全區文化事業的跨越式發展,為文化興區提供有力支撐。
廈門自古就是中國人走出國門的重要門戶,是閩南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人傑地靈,有著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是中國著名的僑鄉。中外文化在這裡交融並蓄,造就了廈門開放包容的性格和海納百川的氣度。而饒宗頤教授正是一位藝學兼修、博古通今、學貫中西、蜚聲國際的大學者,在廈門,在華僑博物院舉辦饒宗頤教授的書畫作品展,與廈門的城市性格高度契合,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本場展覽也是繼去年秋末海派大師程十發展之後,在華僑博物院展出的又一個學術大展,據悉,本次書畫作品展將延續到3月31日,該畫展展出時間正值春節前後,在豐富了廈門群眾節日期間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為廈門市民提供了一個觸摸文化根脈、提升藝術修養的好去處。


※蔣經國逝世30周年 吳敦義:沒必要思考廢除兩蔣陵
※陳水扁曝「摟妹照」 網友酸:手不抖啦
TAG:台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