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萬幸!這有一個差點漏診的食管上段早癌病例

萬幸!這有一個差點漏診的食管上段早癌病例

萬幸!這有一個差點漏診的食管上段早癌病例

食管上段癌易被漏診,檢查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作者丨梁寶松 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來源丨胃腸病

食道癌是我國目前發病率極高的一種消化系統癌症,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亡,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地區,每年平均病死約14萬人。可發生於下咽部到胃-食管連接處的任何部位,而以中下段最為多見,上段食管癌相對少見。有資料顯示,食管癌上段發生率佔全部食管癌的14%-17%左右,其中以上胸段為主,男性多於女性,並隨年紀增長而增加。

胃鏡結合活檢是發現上段癌的首選方法,但食管上段癌因解剖結構、病變部位、檢查原因等因素,加之早期食管癌癥狀不典型,極易出現漏診。

下面就以一個幾乎被漏診的病例,簡單分析一下食管上段癌的檢查。

患者資料及檢查的過程

患者女,79歲。三個月前,因腹部疼痛不適在某一流醫院行胃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乳頭增大(圖1),懷疑是十二指腸乳頭腺瘤伴有輕度不典型增生(也就是有癌變的趨勢,還不能診斷為癌),因為諸多原因,決定採取定期(3個月)隨訪方案。

萬幸!這有一個差點漏診的食管上段早癌病例

圖1 十二指腸乳頭顯著增大

剛剛回家時,除了白天偶爾的右上腹隱痛,並無特別不適。三個月之後,除了白天偶有右上腹疼痛,還伴凌晨4~5點疼痛,並放射向腰背部,且每次都能痛醒!於是就住進了我的病床,行胃鏡複查。

當胃鏡剛進入食管時,使用電子染色觀察,發現食管入口處有一片粘膜粗糙,邊界明顯,再反覆用白光和電子染色轉換檢查,感覺這一片可能是早期癌!見圖2,圖3。

萬幸!這有一個差點漏診的食管上段早癌病例

圖2

萬幸!這有一個差點漏診的食管上段早癌病例

圖3

家屬表示三個月前的胃鏡檢查,並未報告食管有任何病變!

繼續檢查,又發現十二指腸乳頭明顯增大,乳頭粘膜也不正常,在此處取了活檢。見圖4。

萬幸!這有一個差點漏診的食管上段早癌病例

圖4.可見乳頭粘膜異常

退鏡時,再次反覆觀察食管,並且在食管入口病變處也取了活檢。

結果食管入口處的活檢病理顯示:圖5

萬幸!這有一個差點漏診的食管上段早癌病例

圖5 胃鏡及病理報告

粘膜急慢性炎,鱗狀上皮乳頭狀增生,局部鱗狀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間質內較多中性粒細胞浸潤。

按照這樣的病理結果,依據診斷治療規範,很可能是早期食管癌!

那麼,三個月前的胃鏡檢查,為什麼就沒看到呢?原因可能有如下幾個方面:

臨床上易造成食管上段漏診的原因

1、食管上段癌早期癥狀如咽部不適、咽部異物感與慢性咽炎相似,晚期可能因癌腫浸潤致食管運動功能紊亂、胃食管返流或壓迫氣管致咽異感症、咳嗽、聲嘶、咯血、等呼吸道癥狀,致使胃鏡醫生誤以為是胃鏡刺激反應,從而忽視食管器質性改變,操作時不夠重視,遇到阻力往往誤認為是食管痙攣,造成誤診。

2、胃鏡檢查食管上段時,導致患者噁心、嘔吐以及嘔吐物均影響胃鏡醫生檢查和判斷。

3、檢查食管上段時,一般胃鏡通過速度較快,也是造成漏診的重要因素。

4、頸段食管腔小、蠕動較快,退鏡時不易暴露視野。

5、由於食管上段癥狀往往不明顯,患者主訴為腹部癥狀時如潰瘍等,醫生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胃及十二指腸;特別是在其他部位發現病變時,會忽略上段的退鏡觀察。

6、食管上段取活檢較中下段難度較大,如第一次取活檢未能正確鉗取病變組織,導致病變部位滲血、取得過淺、過少、或病變部位表面污苔未清除乾淨,均可降低活檢的陽性率,導致漏診。

當然,也有可能當初這個部位還沒有發生改變。

小結

總之,食管上段癌雖然在食管癌中比例不是很高,但其漏診率高,治療效果欠佳,因此,當遇到咽部不適或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要認真詢問病史,重視不易覺察容易忽略的癥狀,充分考慮上段癌的可能,胃鏡操作盡量輕柔、細緻,輕巧、熟練,或盡量採用麻醉胃鏡,儘力避免噁心、嘔吐,快進慢出,仔細觀察;取活檢要准、深、快,盡量多一點夾取,力求一次確診。

如果食管癌能早發現,早治療,預後效果是非常好的,通過及時、規範的治療,往往可以達到臨床治癒。一旦失去早發現早治療的最佳時機,患者不僅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預期生存率及生存質量都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臨床檢查醫師一定要有責任心、細心、耐心、愛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腫瘤頻道 的精彩文章:

95%的腸癌禍根在息肉,所以到底應該怎麼預防?
年度癌症最強深度科普,你想知道的這裡都有!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