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有用論與無用論」:你不知道,並不代表不存在

論「有用論與無用論」:你不知道,並不代表不存在

俗人言

 知非

謝春花 

00:00/04:41

馬克思說:「人賦予物以有用的性質,好像這種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雖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為人的食物」。

我其實很討厭別人用「有用論」或者「無用論」來敘述某種事物的屬性,坦白的說,用這些來敘述事物屬性的人真的很無知。

就像,馬克思說的那樣,「人賦予物以有用的性質,好像這種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事物的固有屬性是人所賦予的嗎?

事物的價值會因為人而變得不一樣嗎?

我認為不是。

因為不管是人將事物用於何事何物何時何地,事物還是事物本身,而作用的價值取決於怎麼用和用了多少,但這並不是它的全部價值。

所以,簡單將物體的固有屬性歸結於人所賦予的價值,從根本上講,這和個人的認知息息相關,而事物本身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簡單理解就是,你的價值觀取決於你對事物的判斷,而非事物本身就是如此。

在這裡,價值觀和事物本身的價值,是存在差異的。認知不同,相對的價值就會不一樣。

簡單舉個例子,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但也有人覺得有用,為什麼?

簡單理解就是有些人能夠很好的運用到書本的價值,而另外一些人可能既不愛讀書也不願意去發現和了解書本的作用,這就是差距。

但從書本的角度來說,書本還是同樣的書本,固有屬性沒變,在這裡變化的是認知和價值觀的判斷。

再者,從「進化論」的角度而言,談「有用論」和「無用論」和當時的環境是息息相關的。

這種環境體現在文明程度、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等多方面。

根據「進化論」的角度,我們知道「人是由猿進化而來」,我們還知道「恐龍滅絕」,還有「反鳥和現在鳥的區別」。

這些,從事物的本質上說,是否是為了適應生存(價值),才進化的呢?但並不是都能適應生存下來不是嗎?

從「食物鏈」我們也可以得知,任何一環的缺失都可能引起一個「食物鏈」的巨大變化。

另外,從「蝴蝶效應」也可以得出事物之間息息相關。

所以,我判斷,現在的大多數人所謂的「有用論」和「無用論」不過是因為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的關係才會產生對事物的判斷,即認為有用或無用。

簡單舉個例子,有錢的人對錢的認知可能比沒錢要清楚很多,想有錢的人比不想有錢的人對錢的認知也要清楚得多。

當然,這裡的「清楚」是不是「錢的所有價值」呢?我認為不是,因為不論是有錢的還是沒錢,想有錢還是不想有錢的,他們的哪一種觀點都屬於價值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價值。

所以,價值並非人所賦予。人所賦予的「價值」只是對價值的一部分認知,和價值本身存在一定差異。

那麼,可能有人會好奇,有沒有可能一個人能夠人知到事物的全部價值呢?

從歷史進化,以及自然科學的角度,我認為不存在這樣的可能。

簡單的說,之前賴以生存的,可能隨著環境和文明程度的變化而最終變得可有可無,甚至退化或消失。這在「進化論」是能得到證明的(「恐龍滅絕」,「恐龍」曾是生物鏈的很重要一部分,甚至引領了一個時代)。

所以,別再動不動(輕易地)就判斷事物的「價值」了,那隻會顯得你很無知。

最後給大家一句忠告:你不知道,並不代表不存在。

總的來說,「萬有引力定律」在月球也是不適用的。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少,只能簡單理解為這是不斷接近真相的過程,接近事物本質的過程。

易謬

2018年02月於廈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後一米陽光 的精彩文章:

多想,可以不回憶你
我想愛你,可你不想愛了

TAG:最後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