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市民最喜愛的鳥決出「十強」,「四大金剛」僅白頭鵯入圍

上海市民最喜愛的鳥決出「十強」,「四大金剛」僅白頭鵯入圍

上海市民選出了最鍾愛的10種鳥,分別是白鷺、小天鵝、八哥、喜鵲、畫眉、普通翠鳥、鴛鴦、鳳頭麥雞、白頭鵯、戴勝。

經過兩個多月的投票評選,上海市民選出了最鍾愛的10種鳥,分別是白鷺、小天鵝、八哥、喜鵲、畫眉、普通翠鳥、鴛鴦、鳳頭麥雞、白頭鵯、戴勝,佔到了總票數的46.1%。這一結果,將作為「上海市鳥」評選的重要參考依據。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滬上我最喜愛的鳥」投票評選組織方——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了解到,此次投票評選從不同渠道廣泛收集不同人群的意見,從4月8日到6月底,共吸引3.5萬人次參與投票評選。

在此次投票評選之前,其實還有一場「預賽」。經過大量的前期調研並徵求多方意見後,上海鳥類專家、科普專家及社會學家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從上海目前有記錄(根據現有文獻記載,結合近年的觀察記錄)的476種鳥中選出了50種,主要考慮的是常見性、廣布性、多樣性、熟知性、特殊性、易辨性及推廣性等標準。此次投票評選就成了「50進10」的「複賽」。

白鷺憑「顏值」和「身材」奪冠

查看「十強」名單,對於白鷺拔得頭籌,許多專家都表示在意料之中。在上海,一年四季都能看得到白鷺,市民在公園池塘、林澗河畔常常能尋覓到它的蹤影,並被它出眾的相貌、優雅的體態、飛起時的靈動翩躚所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也把它作為鳥類拍攝的頭號模特。

「常見性、熟識性、易辨性,白鷺都具備了。」上海動物園科教館館長夏欣表示,她在評選「滬上我最喜愛的鳥」時,最看重鳥的辨識性,在平時的科普工作中,白鷺是有很明顯外表特徵的鳥類,它們出現在上海動物園內的機率很高,還會在園內的樹木上築巢,孩子們很容易記住它們。

對於白頭鵯的入圍,上海野鳥會總幹事姚力表示很開心,因為白頭鵯是上海野鳥會的標識。他坦言,白頭鵯的入圍是眾望所歸,因為俗稱「白頭翁」的它,類似白鷺,兼具了常見性和熟識性等特點,上海市民時常在林緣、灌叢中和果樹上見到這種群棲性鳥類,它們嘰嘰喳喳的顫鳴令人印象深刻,將來很有希望角逐「上海市鳥」。

黃嘴白鷺

「四大金剛」只剩一根獨苗

令人意外的是,上海人俗稱的「四大金剛」,也就是本地四種常見的「留鳥」——[樹]麻雀(俗稱「家雀」)、珠頸斑鳩(俗稱「野鴿子」)、烏鶇(俗稱「百舌鳥」)和白頭鵯(俗稱「白頭翁」),只有白頭鵯沖入前十。同時,不少業內人士看好的震旦鴉雀也「名落孫山」。

麻雀曾被誤認為「四害」,因此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對它的印象不是太好。虹橋中學生物老師陳筱楓表示,這可能是麻雀未能入選「十強」的原因。而素來被認為帶有「喜氣」的喜鵲、鴛鴦等,就順利入圍了「十強」。

記者從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了解到,麻雀連預賽都未通過,止步於「50強」名單外。至於珠頸斑鳩和烏鶇,有專家認為可能辨識度不及白頭鵯,是它們止步「十強」的原因之一,一些市民會把它們誤認為鴿子、烏鴉。

烏鶇

「陌生面孔」很難闖進「十強」

同時,止步「十強」的,還有呼聲一度很高的震旦鴉雀,在「50強」中排在第22位。

崇明林業站副站長李永濤表示,震旦鴉雀和崇明有著不解之緣。震旦鴉雀其實是上海的「土著」,是上海50多種「留鳥」之一,主要在崇明、南匯東灘等處的灘涂濕地蘆葦盪中築巢、覓食,但由於灘涂大規模開墾利用和蘆葦收割等原因,灘涂濕地的蘆葦群落面積逐年減少,這使得原本就面臨著種群萎縮危機的震旦鴉雀陷入艱難的境地。在上世紀末,震旦鴉雀就被列為全球性近危動物,其在我國的分布,僅限於黑龍江下游及遼寧蘆葦地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

李永濤認為,論珍稀度和與上海的淵源,震旦鴉雀都是「上海市鳥」的有力競爭者。去年年初,就有市政協委員在提案中倡議,將其列為上海市鳥,使其與市花白玉蘭一樣,成為上海一張美麗的名片。

不過,在公眾眼中,常見性、熟識性、易辨性這些特徵,或許才是判斷喜愛與否的關鍵,這些恰巧是震旦鴉雀的短板。姚力坦言,震旦鴉雀偏居上海東部海岸一隅,平時即使是專業人士也很難見到它們。試想,如果震旦鴉雀成了「上海市鳥」,但沒有幾個上海人認識它,會不會很尷尬?

一些愛鳥人士還堅持認為,不應該把震旦鴉雀推到「聚光燈」下,雖然這可以讓更多人通過了解和關愛震旦鴉雀,進而重視其棲息地灘涂濕地的保護,但這是把「雙刃劍」,可能導致一些沒有環保意識的人過分追逐震旦鴉雀,進而打擾甚至傷害本就脆弱的它們及其棲息地。

震旦鴉雀

「上海市鳥」評選十分慎重

姚力表示,除了上述這些特徵,評選「上海市鳥」還可以重點考慮那些候鳥,比如黑腹濱鷸等。它們在洲際、國家間遷徙,具有「國際范」;而且,這些有「國際范」的鳥類,上海還有不少,目前上海所有有確切文獻記載的鳥類中,南來北往的「旅鳥」和在上海越冬的「冬候鳥」佔到65%左右。不過,在市民眼中,還是他們熟悉的鳥更容易獲得喜愛。

蘿蔔青菜各有所好。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專家表示,「滬上我最喜愛的鳥」評選結果將作為「上海市鳥」評選的重要參考依據,但絕不是唯一依據。據透露,和「滬上我最喜愛的鳥」評選同時進行的,還有一個專家評選,目前還在熱烈的進行中。此外,為客觀、公正、科學地評選出「上海市鳥」,不排除再進行多次類似「滬上我最喜愛的鳥」的評選。

黑腹濱鷸

附:上海市民最喜愛的鳥前十名簡介及投票結果簡要分析

白鷺,投票佔比8.9%

夏候鳥、留鳥兼有。在上海,一年四季都能看得到白鷺,市民在公園池塘、林澗河畔常常能尋覓到它的蹤影,並被它出眾的相貌、優雅的體態、飛起時的靈動翩躚所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也把它作為鳥類拍攝的頭號模特。

小天鵝,投票佔比6.6%

冬候鳥。小天鵝潔白無暇的羽毛、優美婀娜的身姿,常常被人們賦予純潔美麗的象徵,作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雖然全球的數量在遞減,但是每年冬季在崇明東灘、南匯東灘都能看到上百隻小天鵝在那越冬休憩。

八哥,投票佔比4.6%

留鳥。八哥因為它靈動的聲音、極好的模仿能力為市民所熟知,林地、果園、農田、公園綠地、行道樹甚至屋頂上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飛行時展開雙翅八字形的白斑也使它因此而得名。

喜鵲,投票佔比4.5%

留鳥。喜鵲被中國傳統文化賦予吉祥的寓意。2008年上海市野保護會發起過「尋找喜鵲」活動,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喜鵲分布和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在崇明島尤其常見,野保站2016年在崇明的調查中發現了一萬多餘個喜鵲巢。

畫眉,投票佔比4.4%

留鳥。畫眉因其特色精緻的「眉毛」、婉轉動聽的歌喉而為許多市民所喜愛。在林間和灌木叢中,常常能聽到它動聽的歌喉,看到它輕捷的身影。

普通翠鳥,投票佔比4.3%

留鳥。普通翠鳥最吸引人的就是它全身閃光艷麗的羽毛,頭頂布滿暗藍綠細斑,背部是翠藍色。常在水邊靜侯捕魚的機會,動作敏捷迅速。

鴛鴦,投票佔比3.6%

冬候鳥。鴛鴦別名中國官鴨,被視為愛情的象徵。雄鳥頭頂艷麗的冠羽,眼後有寬闊的白色眉紋,翅上有一對栗黃色扇狀直立羽,像帆一樣立於後背,十分醒目,野外極易辨認。雌鳥則以灰褐色為主。

鳳頭麥雞,投票佔比3.5%

冬候鳥。鳳頭麥雞有著黑色反翻型的鳳頭羽毛,閃著綠黑色金屬光澤的背部,搭配上黑嘴暗紅腳,特別養眼。主要生活在崇明、南匯、奉賢等地。

白頭鵯,投票佔比3.2%

留鳥。是上海最常見的鳥類之一,因為它的眼後有白色寬紋延伸至頸背,極為清晰醒目,故有「白頭翁」的別名。叫聲清脆、性格活潑,在上海居民小區、公園綠地十分常見。

戴勝,投票佔比2.5%

留鳥。戴勝嘴細長,常常把長長的嘴插入土中取食。棕栗色的羽冠平時是收攏在一起的,情緒有波動時會迅速展開,猶如孔雀開屏,讓人印象深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任尋愛寵物 的精彩文章:

美女愛養折衷鸚鵡

TAG:任尋愛寵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