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伍子胥:過人的心智 霸氣的誓言 悲壯的遺言

伍子胥:過人的心智 霸氣的誓言 悲壯的遺言

伍子胥

歷史上有很多人物,他們往往擁有不凡的經歷和不同尋常的作為,讀起來都讓人感嘆不已,伍子胥就是其中一位,是著名的伍子胥鞭屍的主人公。

伍子胥名伍員,他的父親名字叫伍奢,有一個哥哥名叫伍尚。伍子胥的祖上有一個叫伍舉的,在當楚莊王的大臣的時候,因為敢於直諫,比較有聲望,所以他的後世在楚國也比較有名聲。

當時伍子胥的老爹伍奢正在楚平王的手下幹活,楚平王的太子名建,伍奢為太子建的太傅,費無忌為少傅(說起這個費無忌就氣人,下面你就知道什麼叫小人,後面所發生的一切都是這個人起的頭)。費無忌這個人雖然是太子建的少傅,但卻對太子建並不忠心,他一心想要侍奉的主子其實是太子建的老子楚平王。你說你想「去太子而事平王」可以理解,畢竟楚平王才是楚國的老大,「不忠於太子」也有情可原。但關鍵是他不但對自己的主子不忠心,還喜歡出鎪主意:楚平王讓費無忌去秦國為太子建娶親,結果發現那個秦國女子長得非常好看,於是就勸楚平王說:「秦婦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靠,有這樣的臣子嗎?竟然勸自己主子的爹娶了自己主子的未婚妻!更狗血的是,楚平王竟然同意了,意了,了。於是他真的就娶了那個秦國的美女,也就是他兒子的未婚妻。我乖乖,頓時感覺怎麼有點亂啊,真是太會玩了,放到現在,這是要拍東京熱的節奏啊有沒有。但東京熱能不能拍成咱先不說,反正自從這件事之後,費無忌算是達到了他的目的,「無忌既以秦女自媚於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最可憐的就是那個秦女了,長的那麼好看,本以為會嫁給楚國年輕有為的太子,來的路上說不定內心還在歡喜,誰知道到了地方,蓋頭一掀,居然是個糟老頭子――太子他爹!估計會一臉懵比,哭暈在廁所,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沒有辦發,她一個小女子,生活在那樣一個年代,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又無力反抗,只能屈從,還為楚平王生了一個兒子名羋軫,即後來的楚昭王。

反正費無忌這個人不是個省油的燈,他害怕有朝一日楚平王如果死了,太子建立為新君,會殺了自己,於是就在楚平王面前說太子建的壞話,又加上太子建的母親本來也不受楚平王的寵信,於是楚平王就更加的疏遠太子建,讓他到城父駐守,守備邊疆去了。但費無忌還是不甘心,總是隔三差五的在楚平王面前說太健的壞話,「無忌又日夜言太子短於平王」,說什麼太子建因為娶老婆那件事會有怨言,他在外面帶兵,與諸侯交好,準備殺回國內作亂。於是楚平王便叫來伍奢責問。伍奢當然知道這是費無忌在誣陷太子建,勸楚平王道:「王獨奈何以讒賊小臣疏骨肉之親乎?」,大王啊,你怎麼能因為一個小人而疏離自己的至親骨肉呢?這話雖然說的真切,但楚平王不聽也沒有辦法哪。費無忌又說:「大王啊,你現在如果不想辦法先發制人,等太子建的陰謀得逞了,你就等著被擒吧!」楚平王一聽這話,那還得了,大怒之下,把伍奢給囚禁起來了(伍奢:媽蛋,抓我幹嘛,我又沒幹什麼壞事,不就是替太子說了句話嗎?),並派人去殺太子建,還好被派去殺太子建的人心裡還念著太子建的好,給他通風報了信,也虧得太子建跑得快,要不然就完了蛋了。

費無忌和伍奢兩個平時就不怎麼對付得來,就想借著囚禁伍奢這個機會殺他全家,以絕後患。於是對楚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一個叫伍尚,一個叫伍員(即伍子胥)可以用伍奢作人質來召見他們,並藉機除掉他們,不然日後就會成為楚國的心患。」於是楚平王派人對伍奢說,能讓你的兩個兒子來這裡,就放了你,否則就殺了你,「能致汝二子則生,不能則死!」伍奢對他的兩個兒子非常了解,「尚為人仁,呼必來。員為人剛戾忍訽,能成大事,彼見來之並禽,其勢必不來。」楚平王不信,仍然讓人去召伍尚和伍子胥二人,「來,吾生汝父;不來,吾殺奢也!」伍尚聽說,要前往,伍子胥看清了其中的陰謀,對他哥哥伍尚說這是一個陷陣,不可以去,否則都會死,「以父為質,詐召二子。二子到,則父子俱死。」但伍尚雖然明白這個道理,卻沒有聽勸,還是應召前往,「我知往終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恥,終為天下笑耳」,結果和他父親一起被殺,只有伍子胥一人逃出楚國。伍奢臨死前,知道伍子胥得脫,知他必不會善罷甘休,將來必會為自己報仇,而楚國也將會遭殃,「楚國君臣且苦兵矣!」而伍子胥的脫逃也為後來楚國的危難埋下了伏筆。

伍子胥有一個好朋友名字叫申包胥的,伍子胥在從楚國逃跑之前對他說:「我必覆楚!」 我將來一定會覆滅楚國,讓楚國玩兒完!(可見此時的伍子胥對楚之恨深,報仇之心切,要不然也不會發這樣的誓言,兩個字,霸氣!)後來他逃到了宋國,又從宋國逃到了鄭國,又從鄭國跑去吳國。在逃往吳國的路上生了大病,在中途停了下來,靠著乞討為生,才勉強度過難關。後來又差點沒被追殺他的人害死,還好在江邊碰到了一個老船夫救了他一命,才死不了。但就算如此,伍子胥也從沒有忘記他曾發下的誓言,更沒有忘記要為父兄報仇雪恨。到了吳國之後,求見了吳王,從此成為吳王的下臣。

後來,楚國跟吳國一時交惡,干起了仗(說起干仗的原因,也是奇葩的沒誰了:在楚國的邊邑鍾離和吳國的邊邑卑梁氏這兩個地方都以養蠶為生,有兩個女人因為爭搶桑葉而發生了矛盾,大打出手起來。事情被楚平王知道了,氣的一比,大叫道:「媽媽屁的,敢動老子的女人,吳國你是不是想被滅了,想被滅就給我說一聲,這個願望我還是可以滿足你的!」然後一發而不可收,最後兩個國家就打起了仗。對於楚平王的這種性情,咱還能說啥呢,牆都不扶就服你)。打仗就打仗唄,咱打羸也可以啊,結果偏偏給打輸了,被吳國大將公子光打敗,還弄丟了鍾離和居巢這兩塊土地。

伍子胥看準時機,想趁此一舉滅了楚國,以實現當年「覆楚」的誓言。結果這個計劃被公子光駁回,因為他向吳王進言說伍子胥因為急著報殺父之仇,假公濟私,「欲以自報其仇耳」,未必就能一下子滅了楚國,「伐楚未可破也!」於是這個計劃就沒有實施成。伍子胥早就看出了公子光有反心,想當大王(其實這其中還是有原因的:公子光的父親叫諸樊,兄弟四人,排行老大,是吳王壽夢的長子。兄弟四人中,只有老四季札最是賢德,堪當大任,於是吳王壽夢想要把死後的江山交給季札來打理。但是季札覺得自己不是那塊料,況且又是不長子,王位本來就輪不到他來繼承,於是就謙讓不應承,吳王壽夢沒有辦法,於是就立長子諸樊,也就是公子光的爹,代理行政。而季札則跑去種田去了。後來吳王諸樊戰死殺場,就將王位傳給了次弟余祭,想依次相傳,定要將國家交給季札才罷休,以滿足父親吳王壽夢的遺願,並褒獎季札的節義。余祭死後,就將王位傳給了他的弟弟夷昧。夷昧死後,本想將王位傳給季札的,但季札還是不肯接受,於是沒有辦法,只能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僚了,這就是吳王僚。但公子光心裡十分的不平衡,他覺得既然他的叔叔季札不肯接受這個國家,那麼王位就應該傳給自己,而不是堂弟僚,所心他心中忿恨不已,陰養死士,想要奪取王位),「知公子光有內志,欲殺王而自立」,於是就覺得沒有必要再幫他了,於是自己就給他推薦了一個叫專諸的人,而自己則跟太子建的兒子勝一起下地種田去了,「退而與太子建之子勝耕於野。」

五年之後,楚平王就死了,楚昭王立(楚昭王名軫,就是楚平王跟太子建的未婚妻――那個秦國女孩生的兒子)。吳王僚這時候會來事了,他想趁著楚國正在辦喪事的這個檔口乾他一票大的,於是就派了兩個公子(同母弟公子掩余、公子燭庸)去偷襲楚國。沒想到時運不濟,不但沒有偷襲成功,還被楚國截斷了後路。公子光眼看此時吳國國內無兵,時機成熟,於是就派人(這個人就是專諸)殺了吳王僚,自己當了大王,這就是傳說中的吳王闔廬。公子光奪了王位之後,志得意滿,就又召回了伍子胥為「行人」,與他共同謀算國家大事。可憐那兩個去打仗的公子,在外面被斷絕了歸路,無法回國,得知連大王都被殺了,於是就投降了楚國,再後來吳伐楚,又被捉了回去,這是後話。

吳闔廬九年,伍子胥獻計,使吳與唐、蔡(兩個小國)合力在漢水與楚為戰,大敗之。五戰而至郢(楚之都城),而後楚昭王出逃,吳王闔廬方始入郢。楚國到這個時候也基本上玩兒完了。入郢後,伍子胥就迫不及待的搜尋楚昭王,想要報當年父兄之仇,以解心頭之恨。但是怎麼找也找不到,於是就將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中挖了出來,用鞭子抽了三百下。「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這就是著名的「伍子胥鞭屍」的典故了。

他以前的好朋友申包胥在楚國為臣,此時也奔逃在外,躲進了山中,聽說伍子胥鞭楚平王屍體這件事,很是氣憤,就使人告訴他說:「你這樣做,也未免太過分了吧!你以前怎麼說也是楚平王的臣子,現在竟然鞭屍泄憤,太不講天理了!」――「子之報仇,其以甚乎!」,「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聽罷,漠然一笑,對來人講:「替我對申包胥說一聲抱歉吧,我因為年齡大了,報仇心切,才不得已做出這樣有違天理的事來。」――「吾日暮途遠,故倒行而逆施之!」

申包胥想要保住楚國,於是向秦求救,哪知秦國不理他。於是他就在秦廷上連哭了七天七夜,搞得秦哀公都不好意思了,於是就派人擊吳救楚,敗吳兵於稷。這個時候,楚國也發生了變故,吳王闔廬的弟弟夫概偷偷回到吳國,自立為王。吳王闔廬一聽此事,那還得了,於是趕緊捨棄了楚國回去擊打他的弟弟。楚昭王看準吳國內亂的這個時機回到楚國,而夫概也被打敗逃到了楚國,於是就投降了楚國,被楚昭王分封到了堂谿(音同「西」)這個地方。後來楚國又與吳國大戰,大敗吳軍,吳王才作罷。兩年後,吳王闔廬使太子夫差將兵攻打吳國,取得番地,搞得楚國十分害怕吳國又要大舉興兵對付自己,於是就捨棄了都城郢,遷到了鄀(音同「若」)這個地方。

說完了伍子胥鞭屍,下面來說一說伍子胥之死。其實伍子胥的死與他父兄的死如出一轍,都是因為受了小人的陷害。他父兄是因為費無忌諂於楚平王而死,而伍子胥本人的死則同樣因為一個楚國人――伯嚭。伯嚭的爺爺伯州犁以前是楚國的大臣,後來被楚昭王給殺了,於是伯嚭就逃到了吳國當了大夫。

句踐滅吳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詳了。有一副很有名的對聯說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下聯說的就是這事。可見這個故事是多麼的勵志與深入人心。其實這個故事的另一面,是吳王夫差不聽諫,三次錯過殺掉句踐的機會,才最終使得吳國滅亡。

其實吳王夫差跟越王句踐是有著殺父之仇的。想當年吳王闔廬(即吳王夫差他爹)伐越的時候,被越王句踐迎擊,重創而死。後來夫差即位,以伯嚭為太宰,習戰射,誓報父仇。兩年後再次伐越,大敗越軍。越王句踐集殘兵五千餘人於會稽山上,用了很多錢來賄賂伯嚭以求和。這時伍子胥獻計,主張就此滅了越國。但吳王不聽,反而信了太宰伯嚭的話與越國講和,這給了越國恢復元氣的機會。

又過了五年,齊國的齊景公死了,新君初立而大臣爭寵。於是吳王夫差趁機興兵伐齊。這時伍子胥第二次獻計先滅越國,以除其患。但吳王又沒有聽信他的話,舉兵向齊,敗齊軍於艾陵。吳王夫差因為這一次的勝利,更加覺得伍子胥的建議不可靠,所以從那之後就更加的不待見他。

四年後,吳又攻齊。越王句踐一邊假意率兵助吳,而另一邊卻背地裡卻用重寶賄賂太宰嚭,讓他在吳王面前替越國說好話,以取得吳王夫差的信任,使其不疑。這次伍子胥第三次勸諫吳王夫差滅越。然而吳王早已被伯嚭的讒言蒙往了雙眼,不但不聽,反而使他出使齊國。至此,伍子胥已心涼如水了,他已能夠預見吳國的滅亡,「吾今見吳之亡矣!」

因為太宰嚭與伍子胥之間素來不和,所以他就借著各種理由在吳王夫差的面前詆毀伍子胥,而吳王又因為對伍子胥的屢次不滿而懷疑他,「微子之言,吾亦疑之!」於是最終賜死伍子胥。伍子胥臨死之時,哭號如斯,立下遺言,死了也要看著越之滅吳――「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懸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於是剄而死。他的話傳到吳王夫差的耳朵里,大怒不已,命人將他的屍體盛在皮革袋裡,放入江中,任其漂流。十二年後,「越王句踐遂滅吳」,殺吳王夫差與太宰嚭。

後人對伍子胥其人多有評論。史記作者司馬遷對他有著極大的褒讚,認為他能夠隱忍,背負仇恨待時而發,成就大業――「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拼音:[zū hǎi],古代的一種酷刑,將人剁成肉醬)。

陳軫(戰國時期縱橫家):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為臣。孝已愛其親,天下皆欲以為子。

范雎(秦國宰相):使臣得盡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之說行也,臣又何憂?

范仲淹(北宋文學家) :胥也應無憾,至哉忠孝門。生能酬楚怨,死可報吳恩。直氣海濤在,片心江月存。悠悠當日者,千載祗慚魂。

王安石(北宋文學家):子胥出死亡捕竄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說吳,折不測之楚,仇執恥血,名震天下,豈不壯哉!

梁啟超(中國近代思想家):伍子胥智勇深沉,真一世之雄也。

嘉興城郊有胥山,傳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而命名。另有胥江,胥口,也都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而名。

以上整理自《史記》及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人古今文 的精彩文章:

TAG:古今人古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