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伊犁河畔林則徐

伊犁河畔林則徐

原標題:伊犁河畔林則徐


說起林則徐虎門銷煙,彪炳千秋,萬眾敬仰。鴉片戰爭後,林則徐被道光皇帝流放新疆伊犁,當替罪羊,革去四品卿銜,從重發配伊犁「贖罪」。當時,林則徐已經年近花甲,從高位一下跌落低谷。國難當頭,報國無門,林則徐行進到西安竟然大病一場,幸虧有妻子和三個兒子陪同。他在西安休養兩個多月,身體康復後,才繼續西行,踏上流放的艱難路程。


林則徐赴戍新疆雕塑


在三個兒子陪同下,林則徐自西安到達陝西乾州。但是,他對體弱的夫人很不放心,就讓大兒子回去照顧他的媽媽,然後帶著另外兩個兒子繼續西行。父子三人到了蘭州,蘭州的文武官員很敬佩林則徐的英雄壯舉,熱情款待。他們在蘭州住了10天,又繼續往河西走廊前進。林則徐坐馬車來到了嘉峪關,他的馬車剛一過去,那斑駁的城門就吱吱嘎嘎地關上。林則徐回頭望著已緊閉的城門,不禁感慨萬千,頓生悲愴。


立馬停車,57歲的林則徐,孤立無援地跋涉在荒涼寂寥的戈壁上,一個曾居高位的功臣,當年如何頂風冒雪,走過風沙滾滾的大漠戈壁,走過冰天雪地的天山山脈,如何承受著艱難的折磨。他身邊不再有前呼後擁的衛兵,只有兩個兒子和幾輛馬車同行。


往西是越走越荒涼,越走越寒冷,玉門關外是赤地千里,荒漠連天,氣候乾燥寒冷。林則徐進入新疆境內時,已是塞外冰天雪地的嚴冬。他的馬車上有什麼禦寒的東西?有老羊皮大衣嗎?有氈襪、氈靴嗎?長途跋涉在塞外滴水成冰的寒冬,沒有這些禦寒的衣物,能行嗎?沿途人煙稀少,到處是荒漠戈壁高山,遇到前不著村後不靠店的情況,只能夜宿馬車上,戈壁灘上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路可走,林則徐的馬車只能硬碰硬地在滿地亂石上顛簸前行,車輪碾軋亂石的聲音令人心悸。有時大雪封路,林則徐的馬車常常陷進雪坑冰窟,驚馬狂嘶。他有兩首詩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的情況:「沙礫當途太不平,勞薪頑鐵日交爭。車廂簸似箕中粟,愁聽隆隆亂石聲。」「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林則徐南疆考察圖


1842年12月10日,林則徐父子三人經過4個月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伊犁的恵遠城。冬日的惠遠,彤雲密布,寒風呼嘯。先期流放到伊犁的原兩廣總督、曾和林則徐並肩抗英的鄧廷楨等候已久,他特意趕到城外數里迎接。昔日抗英,炮火中二人共顯英雄本色。今日同遭遣戍,於邊關相聚,情何以堪!心中無限感慨,盡在不言中。


林則徐簡單地安頓了一下,就急忙前去拜見伊犁將軍布彥泰,行向領導報到之禮。布彥泰雖是滿人,並沒有因為林則徐是「罪臣」而輕慢他,反而對他既熱情又敬重,告訴他,你一路勞頓,先休息一下,以後就管一下糧餉處的事吧。布彥泰還讓人送過來不少的米面、豬羊、雞鴨等食物,這無異於雪中送炭。林則徐當即表示感謝。


林則徐在伊犁算是有家了。房子太舊,牆壁有縫,門窗透風,難以禦寒。林則徐只好帶著兩個兒子和泥抹堵糊門窗。林則徐是南方人,不習慣睡火炕。經過房東的允許,就把火炕改為床鋪,還添置了桌椅板凳和必要的炊具。房東也知道林則徐的來歷,對他十分客氣還不收他的房租。林則徐只好通過超值送禮的方式表示感謝。

幾天後,道光皇帝下旨:裁撤伊犁鎮總兵,將辦公場所移置天津。伊犁將軍布彥泰不知道該咋辦,就徵求林則徐的意見。林則徐告訴布彥泰,沙俄野心勃勃,終目虎視眈眈,妄圖侵佔我新疆的大片土地,現在一定要加強新疆的軍事力量,干萬不能裁撤伊犁鎮總兵。於是,布彥泰就按照這個意思上奏皇帝,請求保留原軍隊編製不變。道光皇帝覺得有道理,終於保留了伊犁鎮總兵。


布彥泰讓林則徐負責比較清閑的事務,但是,林則徐是個閑不住人,他來到新疆,總想為這裡的老百姓辦點好事。可是,他到達伊犁正是滴水成冰的寒冬,根本出不了門。林則徐就利用這個空閑時間,翻閱了大量的新疆屯田檔案資料,將這些資料摘抄編輯為《衙齋雜錄》,也就是參考資料吧。這些資料對發展新疆農業生產很有參考價值。



伊犁「林公渠」遺址


興修水利是林則徐的專長,他在南方任職期間,治水的成績就十分出名,他被革職以後,曾協助大學士王鼎治理過黃河水患。1844年3月,布彥泰要復墾荒蕪多年的阿齊烏蘇地。新疆種地離不了澆水,要想復墾,就得首先解決伊犁河水利問題。這就必須把原有的喀什河引水渠道挖寬加深,並開挖新渠引入阿齊烏蘇東界。由誰負責這一項水利工程呢?當然,要選治水的行家裡手林則徐負責。這時,林則徐已經是快60歲的人,體弱多病。但是,他還是要沿施工的河段細緻地勘測丈量,甚至深入到伊型河的上游喀什河流域。龍口地形複雜,北岸是亂石陡坡,水在坡旁流,必須挖石排淤,使水流通暢。南岸受河水的沖刷,多處坍塌,必須打上木樁,砌上石頭,築起護坡堤,建起調水壩。整個龍口渠首工程要修的渠,寬三丈到七八丈,深五六尺到一丈多,長六里以上。林則徐親自率領錫伯營兵丁民夫。6月動工,苦幹四個月,共用工10萬以上,完成了工程量最大、最困難的龍口工程。

1844年10月,200多公里長的水渠全線貫通,引水灌溉復墾面積約15萬公頃。這是清代伊犁開屯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當地民眾為表達對林則徐的敬佩與懷念,稱之為「林公渠」。



布彥泰對林則徐的評價


通過此事,布彥泰更加敬重林則徐。他向朝廷奏報:開墾阿齊烏蘇大局已成,渠道全通,10多萬畝土地得到灌溉,還不誤春耕。奏摺中還說了林則徐的立功表現。他說,林則徐到伊犁已經兩年,我看他聰明而不浮躁,學問淵博而不泥古,誠實明爽,歷練老成,我所見過的官員,沒有能勝過他的,實在是人才難得啊!當然,林則徐遣戍伊犁,是罪有應得,不過,讓這樣的有用之才放在這裡,不去發揮他的才幹,實在是可惜啊!

通過這件事,道光皇帝知道,林則徐辦水利、興農業很有本領,那就讓他在新疆發揮他的才幹吧。於是,道光就在1844年10月下旨,讓林則徐到南疆阿克蘇、烏什、和闐去勘測調研。具體事務就是勘丈地畝,興辦水利,招民安戶,考核工費等。



坎兒井


接到聖旨,林則徐開始了南疆之行。1845年1月24日,年邁體弱的林則徐在他的三兒子的陪護下,冒著新疆的嚴寒,沿著天山北路去烏魯木齊,再經吐魯番,走天山南路,和辦事大臣全慶會合。他們在5個月的時間裡,先後領導勘査了庫車、烏什、阿克蘇、和闐、葉爾羌、喀什噶爾、庫爾勒、托克遜等地,行程兩萬多里,所到之處興修水利,開荒屯田。


61歲那年,林則徐經過吐魯番時,見一路乾旱缺水,忽然發現一片綠洲,灌渠整齊,流水清清。他下車仔細觀看,請教農戶,問水是從哪裡來的?原來水是從地下的洞中穿過流出來的。當地人叫「坎兒井」。林則徐對「坎兒井」很感興趣,在農戶的帶領下,實地査看,邊走邊問。原來它是從山地水源挖一個暗渠,長度不一,每隔20-30米有一通地面的豎井,各個豎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漸減小。暗渠的水流到田莊附近,就開始經明渠流出地面,灌溉農田。林則徐了解情況後,加以改進,每隔3-5米挖一口井,井下連環相通,水由井內水道下流。他在墾地積極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一片片的綠洲出現。當地人民不忘林則徐推廣的引水方法,稱「坎兒井」為「林公井」。後來,有人把「坎兒井」與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伊犁林則徐紀念館


林則徐在哈密、伊吾勘墾4個月之後,終於在1845年12月4日接到了開釋起複的諭旨。道光皇帝覺得林則徐在新疆開墾確實有功,就讓他回京以四五品身份候補。林則徐得到這個喜訊當然高興。這時,距林則徐1842年10月26日流放伊犁途中到達哈密時,正好過去近3年兩個月。1845年12月9日,林則徐在哈密軍民戀戀不捨的送別下,啟程離開新疆。


林則徐一生的精彩之處,不僅在於他能在國難當頭時,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不僅在於他能在仕途通達、身居高位時,傾心儘力地為國效力;也不僅在於他虎門銷煙、廣東禁煙等驚世之舉。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職流放的極端逆境中,即便在個人命運遭遇空前苦難和厄運時,人格和靈魂中依舊保持固有的那份偉大與高貴。


(來源:(《伊犁河畔林則徐》·鵬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的精彩文章:

不羨榮華富貴的林則徐
【文史趣談】沒有暖氣空調,古人如何御冬

TAG: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