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裡——我所饞的香港

這裡——我所饞的香港

HONG KONG

時隔兩年,再去香港,竟有種不一樣的感覺。

別人眼中的香港,有連卡佛 、有SOGO、還有時代廣場和維多利亞港

可是在我眼裡的香港,是那些隱藏在角落中大大小小的美食。

香港的食物,好吃的是它們背後的歷史故事,和時代的獨特背景。

作為一個資深TVB迷,從小就深深被港劇所吸引。講真,一直很喜歡港劇裡面茶餐廳的取景。

而真實亦如此,香港人不管是上班族學生黨還是明星,去茶餐廳吃飯已經成為了一種日常習慣。那份喜愛,是從小到大深入骨髓的。

去到香港,走進一間茶餐廳,點一杯奶茶一份西多士,品嘗老港味的時光縮影、欣賞另一種角度的港式風景。

「義順牛奶公司」,這家店應該是到港必吃的甜品店,『雙皮奶』亦是必點的菜品之一,口感確實很順滑,牛奶味很濃,入口即化奶香四溢,感覺可以再吃一碗的節奏。

『花生醬多士』,烤得脆脆的熱熱的,香甜軟化,第一口有點驚艷,不過吃多了會膩。

『雙蛋通粉』,很爽口,奶香味十足,通心粉很軟糯,但相比之後吃的其他家通粉略遜,湯頭不是很濃郁。

廟街這家小店,沒有在任何攻略上被提及過,卻是本地人常來幫襯的餐廳之一。

店面很小,擺了幾張小方桌,大部分都會選擇坐在擺門口的座椅上。店內主要提供香港本土的傳統點心,分量不多,但口味很地道。

『北菇雞飯』,米飯滲透著雞肉的湯汁,既糯又香,雞肉肉質鮮嫩,吃得很滿足。

『香煎腸粉』,作為廣東人的我居然是第一次吃煎腸粉。分量很實在,腸粉q彈,混合三醬:豉油、辣醬、甜醬,再加上芝麻粒增香,口味搭配得剛剛好。

『蝦餃皇』中規中矩,但餡料真的很足。

如果不介意簡陋的就餐環境,想體驗地道的市井生活,這家小店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廟街,應該是港味最濃的地方。這裡雖沒有鳥瞰香港CBD大廈,但狹窄而人頭攢動的街頭,才是我記憶中充滿市井氣的香港。

廟街夜市,半夜一點還是燈火通明的,越晚越熱鬧。這家店就位於廟街紅茶館酒店旁,剛入夜,小店一開門,就開始有食客排隊了。

小店以牛雜為主,另外還供應炸大腸、魚蛋、豬皮等。價格都比較親民。

要一碗細(小)碗牛雜,站在街邊,邊品美食邊賞街景,也不失為一種輕鬆愜意的遊玩體驗。

牛雜味道與我在廣東吃的並無太大差別,但小店配有甜醬、辣醬和芥末醬,味道各異。如果你不忌口,這是一家可以嘗試的小店。

來旺角,一定要去吃大名鼎鼎的肥姐小食店!每次去香港令我念念不完的,就只有這家小食店。

性價比高是肯定的,它家最大的特色是滷味串都是冰鎮的,把各種鹵好的食材一串一串擺出來,淋上一層自製的醬料,再放少許黃芥末,口感可謂絕佳。反正我已經是欲罷不能....

深水埗保留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香港的寸寸光景,漫步在街頭巷尾的每個瞬間都讓人感覺生活在一個屬於舊時代的漫長鏡頭裡。

這家「老爺冰室」藏在深水埗鴨寮街,一般人好難發現。但店裡裝潢極具特色,模仿舊式電影院格調,老爺冰室從店名牌匾到餐牌,裝飾海報到食物,都非常有懷舊心思。

『肉燥鹽酥雞扒飯』,雞扒外酥里嫩,大大塊香酥可口,加上肉燥醬汁拌飯,十分下飯。

『芝士牛肉濃茄湯通』,酸甜的番茄搭配肥牛,一碗番茄濃湯不僅打開了味蕾,還有芝士的濃郁豐富了口感,葷素搭配,很值得安利的一道菜。

香港人,現在在內地已經成為是一個負面的標籤。但也沒有辦法,香港亦只能如此。

但有時你會發現,那些所謂獨立獨行的「港人」並非佔有大部分,往往很多香港人都富有人情味。

在尋店的路上,遇到一位正在店鋪門外歇息的阿伯,以為我們要入店進餐,用非常蹩腳的國語(他以為我們聽不懂粵語)和我們說:「不好意思,我們下午休息,你們先去逛逛街,遲點再過來吃吧,歡迎你們來香港旅遊。」說完還用樸素的笑臉面向我們,那一刻你會覺得,其實他們對待大陸遊客,一樣有情感可言。

香港,一座既想逃離又留戀的城市。

或許你多來幾趟香港,從香港買買買的世界裡跳出來, 能更清楚地看到它的真實面貌,像當地人一樣過一個充實清新的周末,留下值得回味的照片。

這樣, 對香港的喜愛會增添了不少。

(部分圖片摘自網路)

心情閱讀牢騷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酥芙蕾 的精彩文章:

TAG:酥芙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