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背後的深意是什麼?
陽貨篇第十七
457(2016年4月4日)
【二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無生心解
圖/無生書法(篆書,本章原文)
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唯,不是唯獨、只有,而是加強語氣之助辭,可以不譯。女子,指家中的妾侍。小人,僕人。養,教也。意思是:「家中的妾侍和僕人是難教育的呀!」
這章深意是,在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也好,三千弟子也好,都是男生,女生無有一人。若有倒成怪事。所以這女子只能是家中妾侍,並非指全天下的女性。
圖來自高心靈
孔子是中國第一位辦私學的,他雖是有教無類,但都是以「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總綱貫穿於教育當中,所以女子、小人的教育普及還辦不到。女子、小人的教育只能依賴於大家族的族長、家長的教育,這才有了孔子看到這實際存在的現象,也就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很多人責難孔子歧視,他只是描述社會真實存在的實相,只是如實的描述,並無歧視。
圖來自高心靈
孔子不但描述出真實的問題,還指出問題的關鍵點,他說:「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近,親近。孫通遜,恭遜。遠,疏遠。怨,埋怨。意思是說:「你若和他們親近一些,他們便不知有遜讓、恭遜,很隨便。你若和他們疏遠了,他們就會埋怨你,怨恨你呀!」
這裡孔子只是將實相描述出來,讓弟子們回到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中親證,女子與小人是不是真的「難養也」?如何做到「近之孫,遠之不怨」呢?這也是中道的踐行呀!處處無不是中道。
自作一偈:
女子小人為難養,
近之不遜遠之怨。
實無歧義如實說,
依文解字責夫子。
此處亦可行中道,
不懂夫子之仁心。
編者札記:
「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蓋以男子之有德者,或兼有才,而女子之有才者,未必有德也。雖然如此說,有才女子,豈反不如愚婦人?周之邑姜序於十亂,惟其才也。才何必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嘆為有才無德,為可惜耳。夫男子而才勝於德,猶不足稱,乃若身為女子,穢德彰聞,雖夙具美才,創為韻事,傳作佳話,總無足取。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也;然女子之炫才,皆男子縱之之故,縱之使炫才,便如縱之使炫色矣。」(《隋唐演義》第七十六回)
本文為《論語心解》第457則(天)發送。
《論語心解》是種茶人創始人無生的原創體悟,以497天的每日一則分享為底本。
孔子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密碼呢?就隱藏在《論語》的每一句每一章里。王陽明把《論語》讀透了,非常佩服孔子。不讀《論語》一生遺憾呀!
該書於2017年7月出版,
感謝各位一路的陪伴與支持。
感恩一切
您的分享,讓世界多一份祥和。
感謝關注與閱讀。


※孔子的「辭達」,談何容易呀!要達道、達理、達情、達意
※孔子描述了三方面的敬畏,你有嗎?
TAG:無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