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來研究一下亂碼
今天,讓我們來研究一下亂碼~
混亂學習法其實並不混亂~
只不過是對於初學者來說
感覺上是在墾一座大山~
這也不熟悉那也不熟悉
一篇文章稍微要往深處去讀
發現各種名詞障礙~
各種閱讀不下去~
讀不深~
就是他們傳說中的閱讀深度不夠~
這事,有些人就以訛傳訛,
把自己當年經歷的那種痛苦
講的是無比的痛苦
其實就是想拿出來嚇唬人~
真的有那麼難嗎?
也許是他們自己真的感受到了痛苦~
並且沒有總結出一套適合的結論~
實際上閱讀深度這種事情。
換個思路,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這個思路的理論基礎就在於
名形 的對應關係
一篇文章中去掉形容詞,去掉亂七八糟的一些語氣助詞
只剩下「名詞」把這些名詞簡單標記出來~
讓這些名詞「高亮」
用一個很亮的顏色把它們塗抹
亮閃閃地顯示在你的眼前。
不需要怎麼思考~
就簡單地往腦海中刻
你甚至不需要知道這個名詞符號的發音
就這樣簡單機械地把所看到的名詞全部都從文章的句子中扣出來~
往兜兜這麼一揣~~
對它們的」外觀「有個大概的記憶
記不住也沒有關係~
因為你的大腦實際上已經在暗地裡處理它們了~
不需要你去意識到什麼
意識到自己大腦的這種莫名其妙的後台運行處理能力
是十分有意義的
會讓你掌握某些事情變得很輕鬆
我記得一個初中同學
在我對他講話的時候,
他會不自然的皺起眉頭用力去聽,高度集中注意力
想要理解那些新來的辭彙
這樣會給大腦帶來不必要的負擔
這種負擔,會導致大腦增壓~隨之抗壓~
於是就覺得學習很累
放鬆心情,放鬆大腦,
學會使用雙手,動手去做一些簡單機械的操作~
慢慢一點一點地把需要理解的目標內容重新組織整理起來~
有些地方稍微比較複雜的時候
需要凝聚一下眼神~皺皺眉頭~
因為只有看,看動的東西才能夠深刻記憶
用雙手去擺弄它們,
多動一動~
自然就明白了,問題是看明白的
就是用眼睛盯著看明白的
青蛙這個動物很有意思
你一隻蚊子在它眼前不動
它就意識不到蚊子的存在
只要動了~
它舌頭就那麼一伸~
因為它看到了
我們會非常驚喜於:」塊看,動了~動了~「
說明對象活過來了~
大腦的潛意識也不喜歡死的東西
不動的榆木疙瘩~
瓷錘這些詞就是不好聽~
閱讀文章,你所看到的文字,很呆板地涼在你面前
我們來做個小實驗:
這段文字:~!@#¥%……&*()——(*&……%¥#~!@#¥%……&*(
就像看窗外的風景一樣,我們來放眼對其望去~
心情非常寬敞~
風景相當美麗~
內心非常愉悅~
現在,讓我們抬起雙手
對著這段文字中的隨便哪個,你喜歡就行
比如倒數第7個」%「百分符~
用抓抓~把它拿出來~
這時你發現,還有兩個百分符~
於是就這樣了:
%%%
~!@#¥……&*()——(*&……¥#~!@#¥……&*(
那我們想能不能這樣?
把所有的符號都挑出來,整理一下,
這樣看亂七八糟的
也不知道是些什麼意思
那就整理一下吧:
~~
!!
@@
###
¥¥¥
………………
&&&
***
()((
——
%%%
現在這個無聊的事情終於被我們做完了
很整齊有點爽是把?
感覺還差點啥~
沒序號~
來給它們標記個序號吧
~~
!!
@@
###
¥¥¥
………………
&&&
***
()((
——
11、%%%
fuc,居然沒有帶圈圈的11~
發現總共竟然有11種符號~
那麼總共有多少個呢?
再標記一下吧
~~2
!!2
@@2
###3
¥¥¥3
………………6
&&&3
***3
()((4
——2
11、%%%3
感覺標記在後面不是很整齊啊~
我有強迫症啊~
再弄弄~
2~~2
2!!2
2@@2
3###3
3¥¥¥3
6………………6
3&&&3
3***3
4()((4
2——2
311、%%%3
誒~這樣就舒服了~
加一下~
發現是33個~
於是你發現這樣一堆混亂的符號其實並不是混亂的
~!@#¥%……&*()——(*&……%¥#~!@#¥%……&*(
他們還能夠被以這樣的方式組織起來~
其中竟然有11種共計33個符號~
它們分別是:
~!@#¥…&*()—%
怎麼一共有12個?不是只有11個嗎?
原來問題發生在第九行:
()((
我們隊括弧的分類不夠嚴謹導致了~最後的統計數字出現紕漏~差了1~
哈哈~有意思吧?


TAG:小洋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