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破壞孩子安全感的6大行為,你可能天天在做!

破壞孩子安全感的6大行為,你可能天天在做!

看看下面這些關於安全感的問題,你佔了幾個:

你家寶寶是否在家小霸王,出門就膽小又黏人?

Ta是否不喜歡洗頭洗臉?

Ta對某些聲音(吹風機、吸塵器等)或毛絨玩具(人偶等)很害怕?

寶寶在6個月以前更換過3個主要看護人?

寶寶是否從不願意自己一個人呆著,必須有人陪在身邊?

你不能恰當地拒絕別人嗎?

你的家族有濕疹等過敏史嗎?寶寶不在身邊時,你很難享受這難得的獨處時光嗎?

如果這8個問題你的答案有3個「是的」,那麼,你不能再錯過這次解鎖安全感知識的時機了。

什麼是安全感?

安全感不足不僅影響幼兒時期,在成年時期都會有極其深遠的影響。比如社交恐懼、缺乏自信心、對伴侶缺乏信任感等等,這些都與孩童時期安全感不足息息相關。

安全感影響我們一生。0-3歲是孩子安全感發展的重要階段,經過這麼多年的科普,爸爸媽媽們越來越重視從小培養寶寶的安全感,但是,影響安全感的因素非常多,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那些常見的破壞寶寶安全感的不當養育方式」。

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六大行為排行榜

第一名:2歲前的母嬰分離

寶寶和媽媽有著天然的鏈接,媽媽是寶寶安全感最初的來源。新生兒甚至會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媽媽幾乎就是全世界。媽媽的陪伴時間和質量決定了寶寶的母嬰依戀類型。而母嬰依戀是多重依戀的基礎,也是孩子未來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礎。

如果媽媽這個安全島可以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他們就會勇敢自信地向外探索世界,否則,寶寶可能會出現過度黏人或者過度獨立拒絕他人善意幫助的情況。

第二名:頻繁更換看護人

頻繁更換看護人是對寶寶安全感傷害非常大的,但由於許多媽媽對「看護人」的定義認識不足,導致「中招」的寶寶特別多,因此,我把「頻繁更換看護人」排在第二名,以提醒更多媽媽注意避開這個坑,好好養育咱們娃。

其實你知道嗎?寶寶在出生前最熟悉的聲音和氣味是媽媽的,結果一出生不但從前溫暖安全的環境改變了,連熟悉的聲音和氣味也換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後,寶寶剛適應了月嫂的照料和看護,結果,月嫂一走,又要換人了。

第三名:生活不規律

很多媽媽都深有體會,孩子徹底治癒好我的文藝病!以前自己愛去哪裡去哪裡,隨時可以有任性說走就走的旅行。但自從有了孩子後再也不敢瞎折騰。

這是因為規律的生活有助於孩子增加對生活的確定性,有助於孩子安全感的發展。

第四名:在沒告訴孩子的情況下偷偷離開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電視熒幕里,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場景:寶寶不捨得媽媽走,哇哇大哭的挽留媽媽,媽媽為了不讓孩子哭,會趁孩子看不見的時候偷偷溜走。

這是很多媽媽都會用到的「絕招」,理由也相當穩:不忍心看到孩子哭,都是為了他好。

但是,媽媽偷偷離開,對於孩子來說則意味著「媽媽消失了!媽媽不見了!媽媽不要我了!媽媽不愛我了!我不值得被愛!」你看,這就是寶寶內心的聲音。

親子互動

1.經常給寶寶做撫觸按摩,每天至少30min,在這過程中跟寶寶說說情話,多向寶寶表達「媽媽愛你」「最愛最愛你啦」「寶寶的笑容好甜啊」之類的情感。

2.對於孩子的情感需求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

3.培養孩子有規律地生活,增加孩子對生活的確定性。

4.答應孩子的事情要做到,明確告知孩子下一步要做什麼。

5.盡量自己帶孩子,其他人只是輔助,不得不更換看護人時,跟孩子解釋,並盡量讓兩個看護人有交接過渡的時間。

6.多鼓勵寶寶探索新事物、新動作,給予肯定的反饋。

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因素很多,但做好這些,至少我們不會在孩子的安全感池子里往外抽水。

安全感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一篇文章的篇幅遠遠不夠。在「寶寶的安全感」方面,你有什麼問題?歡迎在留言里寫下來,我會專門抽時間再寫一篇大家關心的安全感答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寶大百科 的精彩文章:

新生兒的漾奶和吐奶你一定得分清楚!漾奶的處理辦法你知道嗎?

TAG:萌寶大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