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三期,蓮花聖地、神秘墨脫——墨脫縣

第三期,蓮花聖地、神秘墨脫——墨脫縣

蓮花聖地、神秘墨脫

墨脫縣(英語:Medog County),藏文:????????????? ,意為「花朵」。 隸屬為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林芝市下轄縣。位於西藏東南部,地處雅魯藏布江下游, 喜馬拉雅東段與崗日嘎布山脈的南坡,東鄰察隅縣,南與印度交界(部分區域在藏南地區),西接米林縣、隆子縣、錯那縣,北連波密縣、巴宜區,總面積31394.67平方公里(中國實際控制6367.3893平方公里)。

墨脫縣是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阿薩姆平原前,流經中國境內的最後一個縣,境內的居民主要為門巴族和珞巴族,雅魯藏布大峽谷主體段在該縣境內,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建製革沿

墨脫一詞在藏語中意為「花朵」,歷史上有「博隅白瑪崗」之稱,藏語意為「隱藏的蓮花」。

原始社會時期,此地是珞巴人居住地。

8世紀,墨脫曾名為白瑪崗。

十七世紀中葉,居住在門隅的門巴人開始向此地遷徙。大約在300多年前,門巴人從門隅、主隅開始遷入墨脫,最早到達的已有12代人,最晚的移民也有8代人了。

約在十九世紀後半葉,門巴族和珞巴族之間因爭土地和獵場發生糾紛,進行械鬥。波密土王先後在墨脫地區建立了地東宗和嘎朗央宗,勢力擴及到下珞瑜地區,進而統治了墨脫及大峽谷地區。

約在清光緒辛巳年(公元1881年),噶朗王(波密土王)旺秋繞頓為將統治勢力伸入白瑪崗,在地東建立了地東宗,首任宗本是門巴族的諾諾拉。

19世紀,改地東宗,後遷宗址到墨脫村,易名為墨脫宗(1881年波密王在墨脫設宗 )。

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因地東缺水,將宗政府遷至墨脫,並改地東宗為墨脫宗。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至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噶廈政府與波密王之間爆發戰爭,波密王戰敗,墨脫直接歸西藏地方政府統轄。 噶廈政府將墨脫分封給色拉寺、傾多寺和松宗寺,三寺各自建宗,一直延續到西藏和平解放。

1959年7月,建墨脫縣, 屬塔工地區。

1964年,劃歸拉薩市管轄。

1986年2月,劃歸林芝地區管轄。

2015年3月,撤銷林芝地區,設立地級林芝市,墨脫縣屬林芝市管轄。

地理位置

墨脫縣位於西藏東南部,地處雅魯藏布江下游, 喜馬拉雅東段與崗日嘎布山脈的南坡, 東與察隅縣為鄰,北與波密縣、林芝市巴宜區相連,西與米林縣、隆子縣、錯那縣接壤,南與印度以山地與平原接合地帶為界。此段邊界,中印傳統習慣邊界線沿喜馬拉雅山南麓山腳行走。 墨脫縣與印度阿薩姆邦邊界線,起至察隅縣的尼雜木哈特西南的丹巴曲河心處的察隅縣、墨脫縣與阿薩姆邦三地交界處,向西南經博馬科以南,沿平原邊緣行至巴昔卡以南的雅魯藏布江出境處(印度),折向南行,經米利姆、魯金、希吉等地區以南,行至錯那縣的皮衣木克(海拔1987米)以南的西巴霞曲出境處。

墨脫縣是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阿薩姆平原前,流經中國境內的最後一個縣。介於東經93°45′-96°05′、北緯27°33′-29°55之間,總面積31394.67平方公里(中國實際控制6367.389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墨脫縣域內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200~7787米,平均海拔1200米,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兩座山峰是東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兩座山峰,地勢由北向南急劇下降,北部高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南緣巴昔卡海拔僅155米,短距離內相對高差7000多米。雅魯藏布江在兩座山峰的夾峙中咆哮而出,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長最險峻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墨脫縣境內屬雅魯藏布江下游山川河谷地貌,地勢北高南低,北、東、西三面高山相環,南面由中山向低山地帶過度,形似蓮花,故藏語墨脫意為「花朵」。北部山地在流水侵蝕和強勁暖濕氣流剝蝕下,山勢陡峭,河谷深切,相對高差達3000~4000米,南部中低山坡度較緩,地勢漸次開闊,相對高差500~1000米。全境為山地。

土壤植被

墨脫縣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強烈影響,土壤具有明顯的腐殖質積累過程、還原離鐵過程和灰化過程,土體風化程度較深,淋溶作用強烈,森林土壤一般厚度40~60厘米,質地輕壤—砂壤,pH在5~6之間,呈酸性反應,有機質含量較豐富,上層可達11%~12%,肥力一般較高。因海拔高差大,土壤帶發育多形成寒、溫、熱帶完整的垂直結構。

氣候特徵

墨脫縣屬喜馬拉雅山東側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均溫16℃,1月均溫8.4℃,7月22.6℃ ,年極端最低氣溫2℃,最高氣溫33.8℃,年降雨量在2358毫米以上,南部最大降水可達5000毫米,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年無霜期340天,相對濕度80%以上。

墨脫氣候與中國華南沿海的氣候比較相似。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墨脫縣有中國最完整的山地垂直氣候帶譜,同時具有熱帶、亞熱帶、高山溫帶、高山寒帶等立體氣候。


墨脫又稱「上珞瑜」,核心地區被印度劃入「阿魯納恰爾邦」版圖。縣轄的2/3位於中印邊界爭議地段內。

1913年西姆拉會議上,英印總督麥克馬洪與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私下劃定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後,中國固有領土門隅、珞瑜、察隅等地即被英屬印度殖民當局搶佔,1959年後,印度蠶食「麥克馬洪線」以北的中國領土。1962年夏,印度陸軍發起「昂卡爾」行動,直逼「麥克馬洪線」以北的墨脫(白馬崗)。截至2015年,墨脫縣國土總面積為31394.67平方公里,中國國土總面積範圍內實際控制區國土面積為6367.3893平方公里。

民族文化

門巴族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門隅和上珞渝的墨脫及與之毗連的東北邊緣。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門巴語,但是沒有文字,大都通曉藏語。門巴族人主要信仰苯教(西藏的原始宗教)和喇嘛教。門巴族人民與藏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互相通婚,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淵源關係。

珞巴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渝地區,以米林、墨脫、察隅、隆子、朗縣等最為集中。珞巴族內部部落眾多,主要有「博嘎爾」、「寧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

「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 珞巴族沒有文字,之前他們有2種記事方法:刻木結繩法、木棍纏羊毛法。通過煙火傳遞信息,珞巴族信奉所有的神,信奉原始巫教,珞巴族的巫師分為兩種:一種稱「米吉」是專門殺雞看肝的;另一種稱「紐布」專門殺牲口,驅病驅災的。

傳統節日

門巴族的節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類是宗教節日,一類是歲時年節。宗教節日主要在曲科節、薩嘎達瓦節、主巴大法會、達旺大法會,歲時年節主要有門巴族新年。

珞巴族的節日豐富多彩,禮儀習俗別具特色。主要有隆洛德節、莫朗節、棱隆社節、巴洛薩節等。

手工藝品

門珞群眾擅釀酒、喜飲酒,休差是外出勞作、走親訪友、宴請賓客時,用於盛酒的一種特製容器。其結構分為內外兩層,內層為天然形成的大竹筒,留其竹節,在竹節一端開一小孔,用於酒液的倒出;外層選擇堅固的滕竹細條,用天然染料染出繽紛色彩後,再由當地的手藝人,手工編織而成。

墨脫藤竹背簍採用墨脫特有的實心藤竹表皮,以門珞群眾口耳相傳的古老技法編製而成。

墨脫烏木筷子是門珞群眾的傳統餐具,採用墨脫特有的棕櫚科植物烏木樹為原料,加工製作而成,其質地堅硬、手感厚重、色澤黑潤、美觀耐用。

邦瓊為墨脫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手工藝品,=邦瓊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蓋較下碗略大一圈,可以較為嚴實地合閉在一起,路途顛簸也不會打開。

墨脫石鍋用材為雅魯藏布江沿岸獨有的稀有的天然岩石-皂石,經人工打制而成。

農副產品

墨脫紅米是當地門珞群眾所喜愛的主食,外皮呈紫紅色,內心紅特色產品

色,米質較好,營養價值也較高,微有酸味,味淡,可作飯粥,可作湯羹,也是當地百姓釀酒的原材料。

墨脫出產的檸檬,個頭大,香味濃,維生素C、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營養成分的含量更高。

墨脫有機茶按照有機農業的方法,由當地門珞群眾進行生產加工,在其生產過程中,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

墨脫出產的香蕉,雖個頭較小,但口感滑膩,香甜可口,且澱粉含量十分豐富。


幫羌

門珞民族喜愛的酒類,用玉米、雞爪谷等烤制而成,因略呈黃色,故外人稱「黃酒」。幫羌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對出濕、腸胃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保健作用。

拉瓦巴蒙崗當

拉瓦巴蒙崗當是門巴語,用野生菌類作成的菜肴的意思。涼拌的獐子菌,獐子菌是一種珍稀名貴的野生食用菌,是十大名菌之一,將其涼拌後食用,最大限度保留了食材的天然口感與味覺。

科嘎宗嘎崗當

石鍋燉菜,用墨脫特有的皂石石鍋進行烹飪,其配料為究:党參、手掌參、枸杞、白果、松茸、雞塊、各種菌菇等都是常用的配料。

阿香板

將較嫩的玉米粒進行炒制之後,加入食鹽和大蒜,放入木臼中用槌搗製成的薄片,一般作零食用。

風景名勝

墨脫縣有33個主要景點。其中:以觀賞自然景觀為主題的景點8處、以觀賞大峽谷為主題的景點17處、以觀賞熱帶植物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景點5處、以徒步觀光旅遊和觀賞熱帶雨林為主題的景點3處。

2015年6月10日起,墨脫縣旅遊景區對進入墨脫景區的遊客收取門票,價格為160元/人次。現役軍人、老年人、殘疾人、教師、學生等可憑有效證件減半收取。

地文景觀

墨脫縣有世界頂級的峽谷景觀和雪山景觀。境內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全長504.6公里,極值深度6 009米,核心地段平均深度 2 673米,獲得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深大峽谷、世界最長大峽谷兩項世界紀錄,是地球上最雄奇壯觀的大峽谷景觀。大峽谷中最具特色的景觀是位於旁辛鄉的雅魯藏布江「馬蹄」形大拐彎,以及雅江兩岸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中,雅魯藏布大峽谷和南迦巴瓦分別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和中國最美十大名山之首。[10]

水文景觀

墨脫縣河流密布,湖泊、瀑布廣泛分布。嘎龍拉神湖由3個天然湖泊呈階梯狀串聯在一起,又稱「三星珠」神湖,面積達6平方公里 。墨脫縣是瀑布雲集之地,有大小瀑布500餘處,著名的瀑布有大拐彎瀑布、「老虎嘴」瀑布、汗密瀑布、地東瀑布、背崩瀑布、拉格瀑布等。

橋樑景觀

墨脫縣有眾多的河流,加之獨特的地理和民族環境,造就了當地獨特的橋樑景觀。在鋼索弔橋、藤網橋、溜索、獨木橋等多種類型的橋樑中,藤網橋和溜索是大峽谷地區最具地方特色的橋樑景觀。藤網橋有著名的背崩藤網橋和德興藤網橋,整座橋沒有橋墩,不用一顆鐵釘,用特別的白藤條編製成網筒狀。

人文景觀

墨脫縣寺院較多,有寺院及經堂40餘座,其中較為著名的寺院有:仁青崩寺、羅邦寺、德爾貢寺、格林寺、巴爾貢寺、馬爾崩寺等。

仁青崩寺

走遍西藏每個縣,是我曾經的一個想法,現在看來,時間不夠,資金也不夠,無論實現與否,先做了解吧。人生下一步誰也說不準,加油,打起12分精神迎接明天。

——常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藏看點 的精彩文章:

成功是熬出來的!方向+努力+熬=成功
據說有人集齊5福了!都是掃了下面這些

TAG:西藏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