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民俗聯播之——爆竹

春節民俗聯播之——爆竹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的這首《元日》給大家帶來了濃濃的年味兒。

過春節,燃爆竹,紅火熱鬧。

為什麼叫「爆竹」呢?

這得從頭說起。

2000多年前,那個時候沒有火藥和紙張,漢族人在過年的時候用火燒竹竿,使之爆裂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用以驅逐瘟神,祈求安泰。故稱爆竹。

據《神異經》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於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

《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人把硝石裝在竹筒里,點燃後使其發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結果驅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

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

後來,煉丹家葛洪在煉丹過程中由硝、硫、炭混合發明了火藥。

此後的爆竹便由竹筒裝上火藥製成。

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

《武林舊事》記載:「至於爆仗,內藏藥線,一連百餘不絕。」

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為之,亦稱「爆竹」。

宋人有詩曰:「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藥發明後,難止新年放鞭俗。」

范成大在《爆竹行》中詳細描寫了燃放爆竹的過程:

「截筒五尺煨以薪,節間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將仍疾走。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卻拾焦頭疊床底,猶有餘威可驅癘。」

南宋時,開始有了用草紙裹火藥紮成卷形的爆竹。

明代時,「二踢腳」出現了。

黎淳有《爆竹》詩為證:「自憐結束小身材,一點芳心不肯灰。時節到來寒焰發,萬人頭上一聲雷。」這「升天雷」,即「二踢腳」。

歷代文人大家關於春節燃放爆竹以賀歲的詩作有很多。

《荊州十首》

蘇軾

殘臘多風雪,荊人重歲時。

客心何草草,里巷自嬉嬉。

爆竹驚鄰鬼,驅儺逐小兒。

故人應念我,相望各天涯。

《與謝三學士唱和除夜偶成拜上學士三丈》

歐陽修

萬瓦青煙夕靄生,斗杓迎歲轉東城。

隋宮守夜沈香燎,楚俗驅神爆竹聲。

玉樹羅階家宴盛,羽觴稱壽綵衣榮。

九門朝客思公甚,向曉天風舞雪霙。

《壬子除夕》

陸遊

前村後村燎火明,東家西家爆竹聲。

老逢新正幸強健,卻視徂歲何崢嶸!

兒時祝身願事主,談笑可使中原清。

豈知一出踐憂患,歛縮豈復希功名。

雪霜滿鬢覺死近,節物到眼空嘆驚。

蠶官社公正暖熱,春盤儺鼓爭施行。

蓬門車馬所不至,山僧野叟相逢迎。

嗚呼吾曹見事晚,古俗實在蚩蚩氓。

茆檐一笑語兒子:明當滿舉屠蘇觥。

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應用越來越廣泛。

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開業等,人們也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燃放爆竹已成為一項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娛樂喜慶活動。

-END-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色家園家居 的精彩文章:

世上再美的風景,也不及回家的路

TAG:金色家園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