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冬奧會上攜手入場的朝鮮和韓國,在歷史上與中國有著怎樣的愛恨情仇|文史宴

冬奧會上攜手入場的朝鮮和韓國,在歷史上與中國有著怎樣的愛恨情仇|文史宴

原標題:冬奧會上攜手入場的朝鮮和韓國,在歷史上與中國有著怎樣的愛恨情仇|文史宴


最近韓國平昌冬奧會已經正式開幕了,朝鮮和東道主韓國攜手入場,儼然一副兄弟情深的場面。其實不管韓國還是朝鮮,半島上的這兩個國家都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中國和朝鮮半島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很遠的歷史,筆者帶大家來看一看歷史上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和中國王朝之間的愛恨情仇。


韓國和朝鮮攜手入場


商朝末年,武王滅商,紂王的一個王叔箕子率領著不願意在周統治下生活的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北部,建立國家,武王順水推舟的封其為侯爵,史稱「箕氏侯國」或是「箕子朝鮮」,而此時如今朝鮮族的祖先還是在朝鮮半島南部的三個小部落,史稱「三韓」的馬韓,辰韓、弁韓,此時的朝鮮半島北部可以說是中國周朝的一個諸侯國,朝鮮半島南部則還是比較鬆散的三個部落聯盟,沒能形成嚴格意義上的國家。



箕子朝鮮

進入春秋戰國,各個大國都爭相吞併土地,和箕子朝鮮相鄰的燕國也不例外,燕國憑藉武力,折服了箕子朝鮮,使其成為燕國屬國。後來秦王滅燕,箕子朝鮮便趁機擺脫控制,箕子朝鮮也成了大秦帝國邊界以外的獨立國家。


西漢初年,燕王臧荼叛亂,劉邦平叛,燕王部將衛滿率千餘人進入朝鮮,並且滅掉了箕氏朝鮮,自立為王,這便是「衛滿朝鮮」,而落敗的箕氏國王箕准帶領殘部南下攻下馬韓,自立為韓王。箕准死後,馬韓人又復國成功,自稱為辰王。


漢惠帝時,衛滿與漢朝遼東太守相約,衛滿朝鮮成為漢朝屬國,漢朝給予衛滿朝鮮以經濟和軍事上的支援。


成為漢朝屬國後,衛滿朝鮮便開始吞併周圍小邦,衛氏朝鮮也逐漸強大起來,到了漢武帝時期,武帝逐漸感覺到衛氏朝鮮的威脅,便派兵攻滅衛氏朝鮮,在其故地設置了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史稱「漢四郡」。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箕氏政權和衛氏政權的位置在朝鮮半島北部,但嚴格意義上來說卻不能算做朝鮮史,而應該算做中國東北史的一部分,因為這兩個政權的主體民族是華夏族而非後來的朝鮮族,此時朝鮮族的祖先「三韓」還只佔據著朝鮮半島的南部一小塊地方。


漢四郡


後來在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中國東北的一支少數民族扶余族的一支在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史稱高句麗,後來高句麗又逐步吞併原漢四郡的全部地盤,逐漸強大起來,並且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只是屢屢遭到中原王朝的挫敗。


而扶餘人的另外一支則繼續南下,強佔了原屬三韓地盤的朝鮮半島西南部,建立百濟國,朝鮮族的祖先三韓人只得退居朝鮮半島的東南部,後來形成新羅這個國家,韓國的歷史稱之為「前三國時代」。


然而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三個國家並非同文同種的一個民族,高句麗應該是歸屬於中華史的,百濟的上層也是來自中國的少數民族,只有新羅人是朝鮮半島土生土長的民族。


高句麗


後來黃巾起義開啟了四百年的大亂世,在這四百年里,一個一個的國家就像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而地處偏僻的高句麗也在史書上露了一把臉,北魏伐北燕,北燕國主馮弘逃入高句麗,後來北魏向高句麗索要馮弘,高句麗就把馮弘全家都處死了。而更偏的百濟甚至接受過南朝宋的「鎮東大將軍」的冊封。


隋文帝結束了四百年的大亂世,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盛世繁華。為了解決東北高句麗頻繁寇邊問題,隋文帝曾派大軍出征高句麗,然而因為道路和天氣的原因,未戰先敗,損失不小,只好暫時隱忍。

大業七年,楊廣為了徹底結束高句麗割據東北一隅的局面,開始準備東征,大業八年二月,第一次東征開始,因指揮失誤,隋軍慘敗而歸,正是這次慘敗,使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戰爭的漩渦,而固執的楊廣卻不顧國內形勢,又接連發起第二次,第三次東征,勉強得到了面子上的勝利,然而面子有了,王朝卻丟了,大隋也像結束了大亂世的秦帝國一樣,二世而亡。


三次東征高句麗不僅沒有徹底解決地方割據,反而把中央也丟了。


接替了大隋的大唐帝國同樣也要結束高句麗的地方割據問題,李世民甚至說過這樣一段話「遼東舊中國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師者四,喪律而還,殺中國良善不可勝數。……朕長夜思之而輟寢。將為中國復子弟之仇!」而後來征高句麗的詔令一下,便有數以千計自願以私裝從軍的志願者要求參軍報國,這些人都說:「不求縣官勛賞,惟願效死遼東!


可見中原漢人對以往慘敗於高句麗的國恨家仇絕不會輕易忘記。高句麗曾經把征遼戰死的隋軍屍骨築成一座京觀,李世民即位之後,特意命人毀掉京觀,收斂屍骨。


在大唐君臣的心中,高句麗所佔的漢四郡是「舊中國之所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所以,從貞觀十九年開始,共三次東征高句麗,和楊廣一樣,李世民也是御駕親征,不過可惜的是和楊廣一樣,李世民同樣也未能徹底征服高句麗,甚至在其駕崩前,李世民還在籌劃著再次東征高句麗。


李治即位後,吸取了教訓,聯合朝鮮半島土生土長的新羅國,先滅掉了比較弱小的百濟,然後先後發大軍數十萬,征戰數年,最終攻克平壤,徹底滅亡高句麗,並在高句麗和百濟舊地設置安東都護府和熊津都護府,之後新羅又想挑戰大唐權威,李治又派兵討伐新羅,通過六年的戰爭,又將新羅變成了大唐的附屬國。


安史之亂將大唐帶進了黑暗,新羅也乘機開始擴張,佔據了朝鮮半島近三分之二的領土,這也是朝鮮半島第一次出現大一統的國家,後來新羅衰落,朝鮮半島再次分裂,經過幾十年的混戰,王建再次統一朝鮮,建立高麗王國。


此時中原大地已經來到了宋遼對峙的時期,由於中心在和北宋的對峙上,遼國並未太把高麗放在心上,致使高麗逐步擴張自己的領土,後來金代遼,滅北宋,高麗及時對金稱臣,由於重心同樣在對宋的對峙上,金國對高麗也干涉不多。


後來蒙古興起,無敵於天下,多少國家在蒙古鐵騎下亡國滅種,高麗雖然沒到亡國滅種的地步,但國家獨立沒有了,國土基本處於元朝的統治之下。元朝末年,天下再次大亂,蒙古軍隊和紅巾軍打的你死我活,高麗乘此機會收復被元朝佔領的土地,並且還向北擴張了不少。



朝鮮


大明建立後,高麗大將李成桂審時度勢,停止了向北的擴張,反而回師兵變,推翻了王氏高麗,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建國之後,李成桂主動向明朝稱臣,請求大明天子賜名和冊封,太祖皇帝朱元璋取「朝日鮮明」之意,親自賜名「朝鮮」並冊封李成桂為朝鮮國國王,自此之後朝鮮國王即位,必須由中國皇帝冊封,否則便視為僭越。



太子李成桂


李氏朝鮮王國一切禮儀、制度、文化、服飾均效仿明朝,使用的年號也是明朝的年號。可以說這個時期是朝鮮與中原王朝關係最密切的時期。就這樣過了二百年,到了萬曆年間,更東方日本由豐臣秀吉完成了統一,豐成秀吉致書朝鮮國王,表示要借道朝鮮攻擊大明,朝鮮作為大明的屬國自然拒絕,於是豐臣秀吉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出兵朝鮮。


朝鮮由於過了二百年的和平日子,已「人不知兵二百餘年」,甫一接戰,便潰不成軍,朝鮮國王逃到大明邊界,上書請求明廷出兵援助,甚至請求內附。大明此時擔負起了了宗主國應負的責任,出兵援朝,日本先後兩次出兵侵朝,大明就兩次出兵援朝,最終戰勝日本,保全了李氏朝鮮。


李氏朝鮮在對大明感恩戴德,甚至到了清朝時期,朝鮮肅宗還說:「神宗皇帝於我國,有萬世不忘之功矣。當壬辰板蕩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則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滿清興起之後,皇太極出兵征服朝鮮,朝鮮遂淪為清的附屬國,雖然如此,朝鮮內部卻視清廷為「犬羊夷狄」,清廷入主中原之後,還曾積极參与反清復明,除在與清廷公文賀表中使用清廷年號外,其餘內部行文則用干支紀年和國王在位年號,在私人行文中甚至一直使用崇禎年號,甚至在清末出現了「崇禎後二百六十五年」的紀年。


在清朝,朝鮮依舊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直到日本明治維新後,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獨立」,至此朝鮮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係徹底結束,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後來,日本侵華,有大量的朝鮮籍士兵參加日軍,甚至坊間傳言日軍中的朝鮮籍士兵對待中國人比日本人對待中國人還要殘暴,這實在是有些在新主子面前極力攻擊舊主以取悅新主之嫌。


縱觀歷史,朝鮮半島尤其是北朝鮮,與中原政權關係親密時,其國內自然太平無事,與中原政權關係緊張時,其國內則惶惶不可終日,甚至有亡國之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高句麗與百濟如何介入中國南北朝的宋魏大戰
司馬懿消滅了東北亞霸主,卻將朝鮮整個放棄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