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堪稱道德楷模,說曹操曹操到的原型,江戶川叔治

他堪稱道德楷模,說曹操曹操到的原型,江戶川叔治

原標題:他堪稱道德楷模,說曹操曹操到的原型,江戶川叔治



為什麼人們推崇忠貞之士?因為他們的事迹讀來最動人,比如死不旋踵的典韋,慷慨赴死的審配,秉忠貞之誠的荀彧,隨劉備輾轉千里的關羽、張飛,還有不起眼的王修,字叔治

孝義之人

寫在最前面,王修就是個道德楷模,好了繼續說。王修7歲喪母,母親是在「社日」去世的,也就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來年「灶日」王修因為思念母親極度悲傷,街坊鄰居聽說這事特地為他取消了祭祀活動,真是友愛的鄉親們。


20歲時王修去南陽遊學,藉助在張奉家,不巧張奉全家都病了,也沒人來看望,王修就擔負起了照顧張奉全家的重任。王修是北海人,近水樓台先得月嘛,北海太守孔融就把他徵辟來了,一上任就要面對當地豪強孫氏,有當眾搶劫的躲入孫家沒人敢抓。


王修就帶著一大票吃瓜群眾過來,就一句話「不去攻打的人,與賊人同罪」,孫氏直接就慫了,乖乖把賊人奉上,王修這一手也直接震懾住了各路豪強,說不定後來韓浩也和他學了一手,絕不姑息養奸,就是可憐了夏侯惇同學。

王修辦事這麼靠譜,孔融也想推薦他為孝廉,王修還是一如既往的謙讓,就是要讓給邴原,孔融說「邴原是個賢才,他也是不愁官職的人,而你不一樣,好不容易到這份上,怎麼能說辭就辭呢?」王修表示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孔融

說王修,王修到


「說曹操,曹操到」這個典故是《三國演義》里的,而正史上也有類似的事例,恰恰是今天的主角王修。孔融境內有人造反,王修雖然賦閑在家,但還是連夜趕去支援孔融,孔融在那說著「能冒險來救我的,也就王修了」,話音剛落王修就到了。


王修這種表現還不是一次兩次,每次孔融有難,無論王修是在家還是在上班,都要跑去救援,孔融也經常靠著王修免於禍患,這個不省心的孔融喲。

後來王修被袁譚徵辟,袁譚和袁尚兄弟倆互相不對付,袁紹一死他倆就掐起來了,袁譚作為老大哥還沒打過袁尚,又是王修帶著軍民們過來救援,袁譚很高興「挽救我軍的正是王別駕(王修)呀!」,王修同學應該搬個獎「及時雨」。


袁譚被曹操手勢後,王修就歸為曹操麾下,結果又碰上了叛亂,還是熟悉的配方,連車都顧不上做,直接帶著手下人趕往宮門,曹操表示「來者必是王修」,還是熟悉的話,只不過發言者變了,王修卻沒變。


就因為這事鍾繇還跟王修說「以前京城有變,九卿們都是家裡蹲」,言下之意是「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王修投了反對票「拿了人家的工資怎麼能不辦事?家裡蹲都是過去的事啦,一點臨危赴難的義氣都沒有」,這是對「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最好的演繹

忠貞之士

都說了王修是道德楷模了,怎麼會就這麼點事。王修的忠貞主要表現在袁譚身上,還是袁譚和袁尚的矛盾,袁譚想主動發起進攻,王修就是不同意「兄弟之間互相掐架,那不是敗亡之道嘛」,袁譚雖然沒聽他的,但也知道王修有著高尚的情操。


後來袁譚又向王修問計,王修說「兄弟如手足,哪有砍了手足還敢說自己無敵了的?跟兄弟不親還能跟誰親啊,該做的事就是親賢臣,遠小人。」說得很有道理,袁譚就當沒聽見,該和袁尚打架還是打。


不愧是「敗亡之道」,曹操因為袁譚降了又反,親自帶兵來收拾袁譚,王修一聽這可不得了,又帶著幾十個人跑來支援,這次他來晚了,只聽到了袁譚的死訊。本來曹操明令禁止「敢為袁譚哭喪的殺他全家」,但忠貞之士就是忠貞之士,王修嚎啕大哭「沒有您,我又能到哪去啊!」。


哭一哭也就算了,王修還要跑去請求曹操收葬袁譚,曹操想看看他是不是真心的,就一句話都沒說,最怕空氣突然沉默呀,王修趕緊開口「我深受袁氏恩情,今日能收葬袁譚,死了也無所謂」。

曹操一看這麼忠心,面試通過!自此王修開始了在魏國的生活,他還是清正廉潔的官員,家裡除了藏書啥都沒有,曹操看了都讚歎「你真是名副其實的士人!」換過來就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吧。這還沒完,王修還有識人之能,他早早斷定剛成年的高柔,還是小朋友的王基都是人才,事實也沒有打他臉,「世稱其知人」。


江戶川叔治,名副其實。


看官有什麼想看的內容,請留言給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秉筆春秋呂書生 的精彩文章:

曹操攻打了5次才解決的反覆小人,重視程度堪比劉備
他是清河崔氏的奠基人,三國最冤枉的人,因捲入奪嫡鬥爭而死

TAG:秉筆春秋呂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