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最忠誠的八位大臣,你認識幾個?

中國歷史上最忠誠的八位大臣,你認識幾個?

一、周公吐哺——元聖周公旦

周公旦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為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曾先後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

「周公吐哺」即說周公旦,周公又因其為太傅,系三公之一,故尊稱為周公。曾先後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其政績,《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對周王室忠心耿耿。

周公旦攝政六年,公制禮作樂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稱王的第七年,當成王已經長大,周公把王位徹底交給了成王,而後功成身退,史稱「周公輔政」。

二、黑夜裡的吶喊——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但是楚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半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於234年在五丈原逝世,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其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他的忠公體國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四、再造唐室——國佬狄仁傑

狄仁傑唐--武周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當政時期宰相。狄仁傑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可謂推動唐朝走向繁榮的重要功臣之一。仁傑為官,正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數次使人遊說聖上,請立為太子,武則天猶豫不決,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最終,武則天感悟,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唐祚得以維繫。狄仁傑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

五、精忠報國——抗金英雄岳飛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為宋朝名將事母至孝,家貧力學。岳飛其母親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岳飛以此為一生處世的準則,在內外兩股惡勢力夾擊下,岳飛正氣凜然,光明正大,忠心報國,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岳飛馳騁沙場的英雄形象和含冤屈死的結局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能耳熟能詳,作為漢民族反抗外來少數民族侵略的代表,體現出了漢民族的血性,其忠貞不屈、矢志報國的大公無私與奸相秦檜的賣國求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的功績足以讓其名垂青史,萬世受後人敬仰。

六、寧死不降——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道號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蒙元滅宋時,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聚兵抗元。景炎二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嶺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高風亮節,展現出自己的忠義,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於大都就義。

七、禍滅十族——大儒方孝孺

方孝孺,字希直,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明代大臣、著名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師從「開國文臣之首」的翰林學士宋濂,建文年間擔任建文帝的老師,主持京試,推行新政。

方孝孺是建文帝最親近的大臣,他也視建文帝為知遇之君,忠心不二,在「靖難之役」期間,拒絕為篡位的燕王朱棣(即成祖)草擬即位詔書,剛直不屈,孤忠赴難,被株十族。

八、虎門銷煙——民族英雄林則徐

林則徐, 福建侯官縣人,字元撫,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係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但其虎門銷煙的功績不容否定,根本的出發點還是愛國。

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真正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講壇 的精彩文章:

蘇軾與李白,只隔了一碗東坡肉的距離,康震你啥時候成了東坡肉?
古代希臘文化的特點及其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TAG:百家-講壇 |